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2006—2007年冬季,北半球经历了百年以来罕见的暖冬天气,在我国的东北地区,极端最低气温比去年的最低气温偏高10℃左右,降雪稀少,从1856年到1996年的气候资料上看(如下图),全球气温升高1℃左右,并且温度(②)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浓度(①)的变化形影相随。2006—2007年冬季从阿尔卑斯山地到莫斯科,再到我国的黑龙江,冬季暖洋洋的天气使习惯于寒冷天气的人们感到异常,地球上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焦到温室效应上来,气候变暖到底好不好呢?下面笔者从不同角度探讨气候变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30个气象站点1982—2013年的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法、MannKendall检验法和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温和降水量的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上,1982—2013年,洞庭湖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变化在15.6~17.7℃之间,年均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以0.38℃/10年;年降水量在975.2~1 833.6 mm之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8.9 mm/10年。(2)空间上,整个流域气温上升,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是流域东北部,有五峰(0.98℃/10年)和长沙(0.7℃/10年)两个极值中心,其他区域增温幅度较小;流域内大部分区域降水量呈递减趋势,递减幅度较大的区域是流域北部和东部,而桑植、吉首、沅江和道县等部分地区降水量呈递增趋势。(3)气温呈上升-下降趋势,1998年为气温突变年份;降水量呈递减-上升-递减趋势,降水量突变点出现在1993和2009年。(4)洞庭湖流域年平均气温存在6年的强显著周期,还有14年和23年尺度的变化周期;年降水量存在3年的强显著周期,6年和16年尺度的变化周期。近32年来,洞庭湖流域总体气候呈现明显暖干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榆林1954—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辅以线性趋势、累积距平、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榆林近60 a极端气温的变化趋势及周期振荡特征。结果表明:(1)极端气温极值指数(TXx和TNn)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且TXx经历了"下降—上升—下降—上升—下降"5个阶段的波动变化,而TNn具有波动下降和波动上升2个变化阶段。(2)极端暖指数(SU)为不显著的增加趋势,且经历了3次波动变化;极端冷指数(ID、FD)表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中ID以分为波动上升、下降、上升3个变化阶段,FD则分为剧烈波动上升和剧烈波动下降阶段2个阶段。(3)极端暖指数(TX90、TN90)总体表现出显著的上升趋势,极端冷指数(TX10、TN10)则为显著的下降趋势;4种极端气温相对指数总体上均经历了2个变化阶段。(4)所有极端气温指数时间序列在近60 a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其中TXx和TNn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和22 a,SU、ID和FD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0 a、30 a和23 a,TX90、TX10、TN90、TN10的第一主周期分别是31 a、30 a、23 a和11 a。  相似文献   

4.
(一)2100年中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可能升高2至4摄氏度到2100年,我国年平均地表气温将升高2.2℃至4.2℃,这是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变化中心副主任罗勇日前在出席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时透露的。罗勇说,根据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变化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东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SST)异常与我国气温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东赤道太平洋SST与长江流域的翌年春季季温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华南地区则在冬季和翌年春季与东赤道太平洋SST有明显的正相关。长江流域在埃尔尼诺年的夏季月温是显著偏低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12月气温和翌年4月气温与11月东赤道太平洋SST的气温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加之季风气候显著,致使我国的气象灾害种类繁多。主要有传统和新生气象灾害两大类。下面主要讨论它们对我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干旱:干旱按季节可分为春旱、夏旱和秋旱。春旱发生在3—5月份,这个时期气温上升快,空气相对湿度低,土壤水分丧失快。夏旱多发生在7—8月,此时我国气温处于最高时期,蒸发快,且作物处于生长旺盛时期,所以危害较大。秋旱在处暑到秋分这一时期,我国北方干燥少雨,它直接影响了对作物的浇灌和播种。我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干旱类型:黄淮流域以春旱为主;长江流域以夏旱为主,有时伴有秋旱。干旱对作物产…  相似文献   

7.
气温丈矿)气温扩)气温忱J403530肠加。0﹃U 004 3 21一、选择题。本大顾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顺目要求的。 2O(科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78“55’N,11“56‘E)建成。据此回答l 一2题。1.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D.大不列颠岛2.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600千米B.900千米 C.1200千米D.1500千米 2O(}5年3月28日23时9分(东7区区时),印度尼西亚的尼亚斯岛附近海域发生8.7级强烈地震。不久又相继在该岛西略偏北100…  相似文献   

8.
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甲烷、氯氟烃和一氧化二氮。“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正在使其在大气中的含量显著增强,导致地球变暖。大量资料表明,全球地面平均温度上升了0.3—0.6℃,其中5个最暖的年月发生在80年代。在我国北方地区,80年代气温比50—60年  相似文献   

9.
通过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数据(日、年、150年以来、5 000年以来、500万年以来)、不同空间尺度的气温分布数据(大到全球、小到校园的某个点)来开展“气温和气温变化”的教学。基于单片机、传感器、物联网、3D打印机设计了自制物联网空气监测装置,收集校园实测气温数据,让学生对“熟悉”的校园环境形成新的数据化认知。  相似文献   

10.
气温是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判读等温线图是分析气候类型的重要环节,学会运用等温线图综合分析气候特点及影响气候的因素,灵活运用等温线图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那么,判读等温线图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从等温线的延伸方向看影响气温的因素1.若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纬线延伸方向一致,则气温就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影响气温的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纬度位置。如我国一月的等温线分布就是如此。2.若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大致与海岸线延伸方向一致,则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就是海洋。如欧洲一月的等温线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考试》2005,(8):3-8
第I卷 图1表示世界四个地点的气温降水状况。据此回答6~ 9题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气温(℃) 40, 气温(℃) 30, 3020 2004年7月28日,我国第一个能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 (75055’N,12056‘E)建成。据此回答1心题。 1.从黄河站往正南方,将到达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西伯利亚 C.阿拉斯加 D.大不列颠岛 2.黄河站至北极点的距离约为 A.6《洲)千米B.900千米 C.1200千米D.1500千米 ,: 20 10 降水量 (mm) 100 降水量 (mm) 200 0 00 l,‘,, 一︸︸ 岁名尸崩“ ①…  相似文献   

12.
资料荟萃     
2006年全国十大气象事件(一)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2006年我国气温继续升高,全国年平均气温为10℃,比常年同期偏高1℃。(二)百年一遇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我国:超强台风“桑美”8月10日在浙江苍南沿海登陆,登陆时中心附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与改进《气温的变化》是教科版《科学》第四册(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三课时,内容涉及对气温的测量与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活动:测量气温、观察百叶箱、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并分析气温变化的规律。教材提供了以某小学不同季节的气温记录作为原始资料来学习制作气温变化折线图,把记录气温这个活动放到了课后延伸阶段。我个人觉得这样的安排不尽合理。我们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应从一天24小时的气温变化入手,再延伸到一周、一月、一年、几年甚至更长时期内气温的变化,其前提就是学生必须亲自经历一次测量和记录气温的活动,用自己记录的气温数…  相似文献   

14.
鸡公山的观赏植物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刘金构思:鸡公山是河南省的名山,它是大别山脉的组成部分,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交汇处。夏季凉爽,冬季气温低,湿度大。年平均气温12.1°C。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到1100—1300毫米。主峰报晓峰海拔767米。这里有春花、...  相似文献   

15.
宋兰 《中学教学参考》2014,(31):126-126
<正>满洲里市位于东经117°12′—117°53′,北纬49°19′—49°41′,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呼伦贝尔市西部,邻俄罗斯联邦和蒙古。一、满洲里自然地理概况1.气候:属半干旱性大陆草原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受蒙古高原控制和大兴安岭山脉屏障作用的影响,春季多风,夏季温热,秋季早霜,冬季寒冷。年降水量为280—300mm,无霜期1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1.3℃。2.地形和土壤:满洲里市处于呼伦贝尔高平原和大  相似文献   

16.
【2006年全国文综卷Ⅰ】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图1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1,回答3—5题。3、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CNKI数据库中的期刊文献统计分析发现,我国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伴随着"科学的春天"而蓬勃兴起,30年来历经了四个发展阶段:方法论研究的范式形成与广泛普及(1978—1991年),不同范式的激烈竞争(1992—1997年),基本范式向多学科拓展(1998—2002年),技术方法论研究的崛起(2003—2010年)。运用知识图谱方法对CSSCI数据库中的主题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显示出近10多年来我国科学技术方法论领域的研究前沿及其知识基础(1998—2010年)。  相似文献   

18.
聋校教科书在我国教科书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本研究梳理与回顾了百年来我国聋校教科书的演进历程及其内容取向,提出:我国聋校教科书经历了《启哑初阶》阶段(1884—1948年)、十年制教科书阶段(1949—1966年)、八年制教科书阶段(1967—1993年)、全日制实验教科书阶段(1994—2015年)和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阶段(2016年至今)等五个发展时期;遵循“从工具性转向多元价值”的发展方向和“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是推进我国聋校教科书内容迭代的逻辑线索。  相似文献   

19.
一、[设计内容 ]《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第一课时《气温分布》二、[教学目标 ]1 基础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记住 1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及位置。2 能力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以及运用各种地图、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3 情感教育目标( 1)从哈尔滨和广州冬季不同的自然景观 ,了解我国国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的情况。( 2 )通过讲述夏季全国普遍高温 ,了解世界水稻、棉花种植的最北界线是我国的黑龙江省 ,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教学重点 ]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成因四、[教学难点 ]阅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气温分布和温度带》第一课时《气温分布》【教学目的】1 使学生了解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记清 1月 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及位置。2 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以及运用各种地图、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 ,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阅读我国冬至日与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时间的图、表以及影响我国的冬季风图 ,分析概括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和成因。【教学方法】读图法、比较法、分析归纳法【教具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