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荔波县水浦村板本寨明代水族石板墓群中发现的水族石刻集体舞像浮雕,证明水族地区曾流传过早于水族铜鼓舞的一种最古朴的水族踏歌形态歌舞。通过对踏歌渊源、水族踏歌产生的原由及与铜鼓舞的比对演化的探究,得出了水族踏歌与水族铜鼓舞是水族文化传统舞蹈中两个发展阶段的形态,是时代发展导致了水族踏歌变异融汇于水族铜鼓舞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踏歌"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歌舞形式,由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兴起,唐代进入成熟和鼎盛时期.后被宋元明清时期的戏曲、杂技和小说等娱乐形式所取代,以至淹没.孙颖先生据古代文物上的刻画形象重新创编了古典舞<踏歌>,既继承了古代"踏歌"的舞蹈形态特征而又不拘泥于此.  相似文献   

3.
踏歌     
李白《赠汪伦》诗云:“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按“踏歌”是我国古代流行于民间的舞蹈,其特点是“踏地而节”和“连臂而歌”,动作节奏颇似西洋的踢跶舞。它不用乐器伴奏,形式自然,歌词则依据不同节口而更换。此舞后流入宫庭,相传北魏宣武灵皇后胡氏临朝时,因思念投奔南朝的情人杨华,作《杨白花》一词,令宫女连臂而歌。南朝每逢民间节日集会,亦多以踏歌形式载歌载舞。唐代,文人墨客多  相似文献   

4.
一、传统割裂式音乐教育的弊端 (一)割裂了音乐本身 1.割裂了音乐形式的统一性 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是一种初始的、尚未分化的综合活动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对儿童来说,其发展和音乐的发展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音乐形式的统一性表现在儿童身上,就是载取载舞、唱唱跳跳,即一种整体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5.
渤海民族是一能歌善舞的民族,渤海的踏歌由来已久,还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了踏歌的彩陶盆,踏歌是由民间进入社会上层,为社会人们所喜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并由简单的歌舞发展为初型的“戏弄”,后又进入“大曲”之中,在中国艺术中占有重地位,渤海的踏歌丰富了中国歌舞艺术史。  相似文献   

6.
一、传统割裂式音乐教育的弊端 (一)割裂了音乐本身 1.割裂了音乐形式的统一性 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是一种初始的、尚未分化的综合活动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对儿童来说,其发展和音乐的发展有着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音乐形式的统一性表现在儿童身上,就是载歌载舞、唱唱跳跳,即一种整体的表现方法.而许多幼儿园为了强化某项要求,让儿童在音乐活动中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单纯的唱歌、跳舞或者奏乐活动,人为地划分音乐表达的不同内容和形式,而且这并不是儿童本意所选择的音乐表现形式.这就造成了歌、舞、乐分家的情况:即为唱而唱,为跳而跳的简单、功利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早期社会,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最初的艺术都是以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形式出现。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不断进步,艺术的形式也日趋复杂化、高级化。诗、乐、舞逐渐形成了三种独立的艺术门类,并在各自的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8.
植树乐     
鲜红的队旗迎风舞,少先队员去植树。你栽白杨我载柳,撒下串串汗珠珠。我忙浇水你培土,送上心愿和祝福。小树和我们同成长,一起踏歌一起舞。植树乐@葛逊$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226500 @孙建民$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226500~~  相似文献   

9.
踏歌考——兼论踏歌与月崇祀、后世戏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对“踏歌”这种中国古代的歌舞娱乐形式,也许并不陌生。踏歌是一种“相抱聚蹈”、“踏地为节”的集体歌舞活动,它的特点是用踏步来加强歌拍,反复歌唱一调,或以鼓乐伴奏协调。在踏歌中,产生了一批节奏鲜明、曲体规则的乐曲,也造就了一种“调同词不同”的歌唱风格。但是,它本身所包含的巫术性祭祀性的准宗教性质,以及对后世的载歌载舞的中国戏曲的定型所产生的影响,却很少为人注意。本文想做一番向前溯源、向后探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安代是起源于内蒙古库伦地区的一种蒙古族民间歌、舞、乐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试图从安代舞的起源,发展进程以及体育功能方面进行研究,更深层次的对安代舞的健身功能、健心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阐释,为安代舞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