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期刊的编校分工方式,由于期刊类型、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员配备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归纳起来主要有3种,即“编校合一”、“编校分设”、“编校统分结合”。编校合一方式为:不设专门校对人员,由专栏编辑分专栏校对,即谁编辑的谁校对。编校分设方式为:设专职校对人员,或由某一编辑全权负责某期的校对,其他编辑均不参与校对。编校统分结合方式为:设专职校对人员,或由某一编辑全权负责某期的校对,校完后再由各专栏编辑分别复校自己所编辑的版页。这里所说的校对是指核红前的清样校对,不包括毛样校对。下面谈几点对这几种编校…  相似文献   

2.
编辑读校——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工作过程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读校(或称编辑者校对)是其重要一环。近年来,图书质量尤其是编校质量严重滑坡,其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编辑对读校工作不予重视或者说忽视读校工作,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所谓编辑读校,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读改校样,参与校对,主要任务是检查校对人员的校对情况,并解决他们在校对过程中提出的质疑;二是校读清样,即对付印前的清样从形式到内容作一次全面检查。尽管对这项工作的具体提法在目前的出版界不尽一致,也丝毫不影响“读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在编辑工作中的客观必要性。为此,国家出版  相似文献   

3.
除去一些大型的出版社、期刊社和报社专设校对人员之外,一般一二十人的期刊编辑部和小报社,其校对工作都是由编辑人员兼做的。这些单位实行编校合一,是由于受  相似文献   

4.
理论上,编、排、校分开使编辑工作与校对工作由不同的人员承担,使人员素质与工作要求相适应:但实践中,对于部分科技期刊如高校学报,大多由于规模和财力限制决定了期刊编辑部一般不设置专职的校对和排版人员,而且编辑人员既具有相关专业的丰富知识,又对作者的修改稿进行过审读和加工,所以由编辑同时担任校对和排版工作,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编辑工作者,只是从事单一的文字工作,组稿、审稿、改稿、校对,雕文琢字,伏案劳神,似乎和美术并不搭界。然而,世界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知识激增,文化多元,期刊业蓬勃发展。面对期刊内容的多向拓展和形式的异彩纷呈,编辑人员的单一文字素质显然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适应期刊改革创新的需求。作为一名现代期刊编辑,要想站稳脚跟,不被淘汰,就必须向博学多  相似文献   

6.
陆永洲 《编辑学刊》2022,(3):106-110
如今出版工作已基本实现电子化,出版流程中排版质量的提高使得原来校对人员以清样对原稿“字对字校‘异同’”的工作已意义不大,而脱开原稿直接通读清样的校“是非”的工作方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通读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通读工作脱开原稿通读清样,因此工作内容是发现问题提出疑问,经编辑确认后解决,这是对编辑工作的拾遗补缺。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很好的文字功底和较广的知识面,还需要对党的大政方针、宣传纪律、法律法规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认知,对书稿中那些不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观点,以及作者对一些词义理解不确切造成的文字偏差都要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7.
周倩芸 《编辑学刊》2016,(4):101-103
当前美术类出版物校对功能已由校"异同"走向校"是非",因而校对方法也随之转变,为此考验校对主体眼力的时代已经来临。本文试图阐述校对工作不再是简单劳动,而是编辑工作的延续,是集学识性、文字性、技术性、专业性为一体的创造性劳动,校对眼力的具备是当前提高美术类出版物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我是搞校对的,对于编辑工作的全过程不太了解,因而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校对同编辑工作又有相通之处:二者都要看原稿,而在文字技术方面校对比编辑看得更仔细。正因为这样,校对对于编辑原稿上加工的情形,也最了解。因此,校对对于编辑的文字技术加工方面的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下面我就谈一些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作者自校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栾奕  陶映雪  刘利 《编辑学报》2006,18(3):221-222
作者自行校对其待发表的论文清样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流程中的重要环节,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校对形式.作者自校可以修正源于编辑和校对人员的偏颇与错误;自我修补完善撰文等疏漏和不足;签字确认编辑加工稿件的合法性:从而达到提高论文质量,减少著作权纠纷,促进编辑与作者互动机制建立等目的.  相似文献   

10.
编校一体化初探广东科技出版社崔坚志所谓编校一体化,就是出版社对书稿专业技术内容的取舍把关、文字体例的编排布局、错漏内容的纠正补充等,都同时在计算机的同一个书稿文件(或由计算机打印出的同一个清样)上进行。而传统的编校工作是编辑在原稿上改,校对在清样上改...  相似文献   

11.
科技期刊终校工作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德培 《编辑学刊》2001,37(1):56-57
引言 校对工作是编辑出版工作的组成部分,也是保证期刊质量的重要环节.列宁在出版<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时说过"最重要的出版条件,保证校对做得好,做不到这一点,根本用不着出版."[1]科技期刊编辑部的校对工作一般由责任编辑、作者和同行编辑共同完成,而终校是校对工作的最后一环,是一项极为细致的、业务性很强的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不能有一点疏忽,对期刊质量的影响关系极大.  相似文献   

12.
校对工作是期刊编辑出版的重要环节之一。校对工作的质量如何,与出版物的质量密切相关。所以,怎样又快又好地进行校对,应该是每个期刊出版工作者时刻关心和探索的课题。期刊出版部门一般人手紧张,工作量固定,编校合一不失为有益的方法。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编校合一在科学性、合理性上不及编校分工,加之编校合一要求编辑人员在编辑和校对两种角色之间频  相似文献   

13.
对于期刊来说,编校质量是出版物质量的基础,是内容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可以确保期刊稳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影响到作者对期刊的评判,是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应该始终遵循的原则性问题。编校质量对于期刊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目前,编校质量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作者投稿阶段、内容录入和排版阶段、编辑阶段和校对阶段等每一个阶段都需要编辑人员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提升期刊质量展开论述,分析了影响编校质量内容的因素,并且针对提高编校质量提出了改进措施。出版单位需坚持“三审三校一读”制度,培养一批专业的期刊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期刊编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始终坚持学术规范,牢记编辑人员和校对人员的责任与使命,进一步为提高期刊编校质量履行个人岗位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80年代,有位专业出版社的领导人对我讲过一句说:“我们的编辑人员一向是坚持‘编校合一’的。”当时,该社分明配有专职校对人员,也设有校对科。这位领导人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那里的编辑人员一向看自己编发稿的校样。难道仅仅因为编辑人员也看校样就是“编校合一”吗?对此,我是心存疑问的。到了90年代,我因工作关系接触到一些校对理论文章,逐渐认识到“编校合一”是一种体制.  相似文献   

15.
小议软片校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对是出版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校对质量是构成出版物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校对流程为 :一、二、三校 ,核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 ,制软片、出PS版的过程中同样会发生一些问题 ,我们将校软片作为每期的终校 ,增加了责任编辑核校软片的工作步骤 ,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差错的发生 ,提高了期刊的质量。现将实践中摸索出的校软片的技巧和体会介绍如下。1 校软片的方法校软片时 ,可将其置于清样上 ,使软片上的字符与清样的文字完全重合 ,利用软片的透明特性 ,一一核对 ,就能有效地找出存在的差错 ,并能发现因电脑操作的某些失误而…  相似文献   

16.
论科技期刊的语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们一般把科技期刊的编辑过程分为选题、组稿、审稿、加工、发排和校对等环节。这些环节都有各自的规律,它们之间的关系从形式上看是并列的,但从内容和意义上分析则不能等同。“加工”环节是编辑人员利用语言文字把稿件变为规范化的书面语言形式,是语言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常规的图书编辑运行中,最重要的角色应该是责任编辑。一般图书的责任编辑也是由文字编辑担当,其次才是美术编辑。也就是说,按照常规的图书编辑程序,一般是文字编辑将文字编校好后,再交给美术编  相似文献   

18.
一、校对在出版社的地位校对工作是出版社整个业务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校对被称作是编辑的继续。可以设想:一部内容质量好,而且条理清楚的原稿,它的编辑加工是不多的。这时,出版社要把这本书出好,主要工作就落在校对身上。如果校对没有校好,错别字很多,这就不是一本好书。另外,在目前“定稿发排”还没有完全做到的情况下,一部编辑加工繁重而又急于发排的原稿,往往会遗留一些问题,特别是技术方面的问题。这当然要在以后看清样时由责任编辑加以弥补。但是,实际情况是,在进行初、二、三校的时  相似文献   

19.
编校合一之校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校对的目的与作用在于弥补作者的疏漏与编辑加工的不足以及保证正确修改的落实。在统一的编排规范指导下,每一个编辑都有自己的编辑加工方式与习惯,校对的方法也不应是千篇一律的。编辑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采取何种方法校对,最终以保证期刊的质量为目的。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编校合一者的校对。1校对重点与方式的确定1.1编辑加工的质量决定校对重点编校合一即编辑加工与校对由编辑一个人独立完成,编辑对校对过程及时间的安排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如何编辑加工与校对。笔者习惯于把编辑加工做得细致一些,把编辑加…  相似文献   

20.
孙丽莉 《编辑学报》2011,23(4):346-347
在作者清样校对环节上,科技期刊编辑应有所作为:充当监督并指导作者校对清样的角色;向作者强调作者校对的重要作用,宣传校对的基本方法,并针对个稿给出校对意见;本着服务于作者的态度为作者提供合适的校样条件;认真核实作者反馈的校样,发现问题后及时与作者沟通;向作者普及科技期刊编排标准化和规范化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