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今年春天起不断生病住医院,与外地朋友几乎完全中断了联系,因此好几个月都没有给老友范泉通信了,但我躺在病床上总是时时思念着他,担心他的病情,默默地遥祝他早日康复。今年9月末突然收到钦鸿先生寄来《范泉先生纪念文集》的约稿信,简  相似文献   

2.
怀念范泉     
范泉生前虽然历经坎坷,遭遇无数次的磨难,但他献身祖国文学与文化事业的志向与决心没有丝毫的改变,越到晚年,他的这种志向与决心越加坚定。范泉以他顽强的拼搏精神,在文学与文化园地里辛勤耕耘的业绩,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回忆起来,我与范泉在20世纪40年代  相似文献   

3.
范泉是一位学者也是杰出的编辑家.本文对其在写作、研究、编辑诸方面的成就,作了概要的介绍,希望读者对这位在文学史上应有一席之地的编辑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4.
钦鸿 《出版史料》2012,(3):59-67
1958年,是现代文学编辑家范泉先生生命一个重要的转折点。那一年秋天,他在反右整风补课中被错划为右派,先后被撤销上海出版印刷学校分校副校长职务和预备党员资格,随即贬谪到遥远而又荒凉的青海工作。从此,他离开了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上海,离开了他所酷爱并为之创造了许多辉煌成就的文学编辑事业,开始他新的艰难的人生旅程。  相似文献   

5.
《历史档案》2006,(2):132-132
为纪念当代杰出的艺术大家及文艺界的领导赖少其先生诞辰90周年,由洪楚平主编的《赖少其书信集》一书,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6.
日前,由上海市档案馆编辑的《上海银行家书信集》一书由上海辞书出版孝十出版发行。该书计28万字,从馆藏各银行档案中,精选了33组银行家的书信汇编成书,时间从1918年到1949年,基本涵盖了近代中国金融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反映了银行家在近代上海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为了使对金融史不太熟悉的读者,能够较深入地理解书信的内容,编辑尽可能加了导读、注释,这在档案史料汇编中是比较少见的。  相似文献   

7.
钦鸿 《出版史料》2003,(3):34-39
1989年10月21日信钦鸿同志:来稿收到,今天中午我已用快信寄给楼适夷兄。您要的信(朱自清写给吴晗,吴晗写给我,在同一信纸上),我已复印,今寄奉。在您的文稿中,怎么又说到是由吴晗交给施蛰存转给我,不知有何根据?吴晗是直接和我通过几次信的,可惜那些信都给红卫兵取去了。  相似文献   

8.
黄亚海 《图书馆论坛》1992,(5):19-21,10
我国的日记与书信,历史悠久,数量宏富。古代和近、现代许多重要人物都曾留下史料价值、学术价值或文学价值颇高的珍贵的日记、书信集。这些日记、书信集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出版事业勃兴的新时期,收集整理、编辑出版日记、书信集的工作得到重视。许多被掩藏湮没的日记、书信集,重见天日;大厦知名人士、老一辈革命家的日记、书信集纷纷出版;各种各样的日记、书信选本、范本相继出现。过去贫儒寒士的日记、书信无力刊行,现今却出版许多社会各界人士有价值的日记、书信集。此外,我国还翻译出版了不少外国人的日记、书信集。总之,当今日记、书信集的出版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日记,书信集宝库得到前所未有的丰盈充实。对这些数量宏  相似文献   

9.
《出版史料》2010,(2):51-51
范泉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有影响的文学编辑之一,在文化、学术界有许多朋友,包括作家、翻译家、戏剧家、音乐家、书画家、新闻出版家、表演艺术家,以及学者专家等。因此,晚年的范泉有条件亲自约稿,主编《文化老人话人生》一书。  相似文献   

10.
本刊辟有“名家书信”栏目,一直受到读者的关注。文入学者、编辑家、出版家的书信,因有文化历史信息,是编辑出版史以及传记研究的有用资料。容园主人叶瑜荪先生是文化学者、著名竹刻家,从其收藏的现代名入书札遴选部分(包括钱君訇、张中行、陈从周、郑逸梅、章克标、林海音等),以“容园存札”为总题由本刊陆续发表。本期刊出赵朴初、王子野、黄裳三位的书信,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1976年8月的事。书中收录鲁迅书信比此前任何版本更为完备,①计1381封(其中包括致日本人士的96封),另有收信人姓名未详的2封和散见于书刊的片段16则,印数165000套,其中精装本60700套(包括部分特精装本)。稍早的同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鲁迅日记》(上下卷)。这两种鲁迅著作的出版,算是给十年动乱中萧条的出版界带来了一线生机,也为荒芜的读书界吹进了一丝清风。但是编辑部门的工作人员,却有过一次惊魂经历。当年的9月16日,时任人文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的王仰晨,接到了国家出版局的电…  相似文献   

12.
1950年2月,我在上海诚明文学院中国语文学系毕业后,系主任顾颉刚先生介绍我到顾廷龙先生主持的合众图书馆工作。我在图书馆工作28年,计在合众3年,1953年合众捐献,改名历史文献后5年,1958年与科技、报刊、上图四馆统一后又20年,28年来一直在顾先生领导下工作。1978年我应颉刚师之召,奉调去北京后,与先生还常有书函往还;  相似文献   

13.
吴潮 《中国编辑》2007,(1):79-81
2005年9月,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研究资料汇辑》(宋应离、袁喜生、刘小敏编,以下简称《资料汇辑》)。《资料汇辑》共分10辑,425万字,收录了20世纪中国著名编辑出版家54人的各类研究资料。根据编纂者介绍,这一套10卷本的巨著,是经过“多方查阅,广为收寻”,付出大量艰辛,“历时七年”方始成书。《资料汇辑》无论从书籍的篇幅上还是资料收录的程度上,“其规模之大,收罗之广均超过以往出版的同类著作”,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出版史上的一部巨著。在此之前,我国的编辑出版学界并没有相关的同类型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14.
今年9月7日是我国著名编辑家出版家戴文葆逝世四周年,宋木文先生写了三篇怀念戴文葆的文章。前两篇分别发表于《中国编辑》和《出版发行研究》,本刊特发表其中第三篇和邵益文先生的文章,以缅怀这位编辑出版先行者。  相似文献   

15.
已故著名编辑家戴文葆先生原住在和平里,与我相居为邻,楼上楼下。有段时间为了出版韩国知名出版人尹炯斗先生的《一个韩国出版家的中国之旅》事宜(尹先生请戴先生写序言),我常去他家,或他来我家,谈完工作就聊天。越聊我越觉得戴先生有满肚子学问,满肚子故事,当时我即生念头:等我有空闲时,一定拿支录音笔,带一个年轻编辑,一位一位地走访已近耄耋之年的老同志,乘这些老前辈思绪尚清晰时,  相似文献   

16.
数年前,笔者就以"呼唤名编辑、培养出版家阶层"为题发表了几篇文章.当时,应声稀落.现在,这个议题显然不需要再论证了.  相似文献   

17.
宋应离 《出版科学》2013,21(4):111-112
在中国当代出版界,提起戴文葆先生,无不众口一词称赞他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家、出版家和著作家。先生于2008年9月7日去世后,回忆悼念他的文章频频见于报端。为全面缅怀记述展示他一生的编辑业绩,适值2012年10月当他90诞辰之际,人民  相似文献   

18.
彦昌(与戴喜梅合著)大作《中国档案史专题研究》一稿即将付梓,索序于我。我为彦昌能取得这样的优异成绩感到无比欣慰。彦昌是我硕士研究生中十分勤奋刻苦又善于钻研的一位。他出身于河北晋州农村,在吉林大学历史系档案专业读本科时,寒假就经常留在学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也进入变革时期。在清末民初的几十年间,图书出版在技术、形式、内容、类型和经营管理、发行等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以前相比,不仅数量剧增,而且和政治斗争、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图书的社会作用也  相似文献   

20.
《阅读疗法》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阅读疗法>一书的主要内容、学术价值、作者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