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继承与发展—评《中国目录学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永春 《图书与情报》1995,(2):66-67,19
  相似文献   

3.
4.
5.
王艳 《图书与情报》2004,(6):39-41,49
文章考察了我国1998年到2003年有关目录学史研究的论文。从研究内容比较、研究成果比较两个方面对目录学史研究的背景、总体概况、研究热点、研究特点和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1998年以来目录学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薛旻  王娟 《图书馆》2004,(3):26-29
本文结合相关的学术论文统计 ,总结了 1 998年至 2 0 0 2年近五年来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在传统和创新领域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相似文献   

7.
李为 《图书馆》1996,(1):68-70
文章从我国目录学史的文化学术特征出发,提出了当前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并阐述了作者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针对近50年来近代目录学的研究状况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整理。从以往学者对近代目录学研究的特点、进程、书目类型、图书分类及对近代目录学家的研究等方面,总结近代目录学研究的成就与不足,提出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试论方志目录学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论先秦典籍分类法的历史分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汉代目录名著《七略》以前我国典籍分类的初始发展。将先秦典籍分类的发展划分为三个历史时期,分析了不同时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古代目录学史的研究就是通过对一批经典书目的确定和诠释而实现对目录学史诸现象之分析、归纳与描述的。对什么是“经典”的重新认定可以获得不同的目录学史叙述对象;而对“经典”的重新诠释可以获得不同的叙述结果。这两者彼此促进,势必对目录学史的面貌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呈现出迥别于往昔的目录学史样式。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现代文献分类法发展简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概谈了中国近现代文献分类法的演进、变化,重点论述了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特点。  相似文献   

13.
马立春  王蘋  潘亚南 《晋图学刊》2005,(1):15-16,59
本文首先指出了《中图法》第四版中国通史与各代史类目体系和分类方法所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探讨了相应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录学与中国学术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录是记录精神财富的数据库,因此历代目录实际上就是中国学术史的缩影。论文从目录的分类、著录项目。以及序与提要等方面论述了目录学与中国学术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胡博 《出版科学》2011,19(1):53-55
梳理房企内刊的起源、成长、壮大与迅速发展四个阶段的主要特征,重点探讨房企内刊未来发展的四个主要趋向:职能扩大化、传播整合化、内容个性化和形式网络化。  相似文献   

16.
冯倍青 《图书馆论坛》2007,27(1):107-109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二版)、《新版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是普通图书编目工作的理论依据,通过阅读、研究,本文从几方面阐述了它们之中存在的错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了我国图书馆学远程教育的历史发展和分期。指出我国图书馆学远程教育经历了四个主要的历史发展时期:萌芽和准备期,创建、起步和中断期,恢复、繁荣和调整期,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远程教育)起步期。指出图书馆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具有良好的软件、硬件环境。我国图书馆学现代远程教育必将迎来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代洪波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3):53-55,129
比较字典式混排索引与分列式索引在编制与利用层面的优劣,探讨字典式混排索引在中国发展及衰落的历程,着重分析导致字典式混排索引衰落的内在原因: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传统文化的消极方面及意识形态领域的影响。指出其中包含两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如何避免传统文化消极方面以及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对学术文化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系统地归纳我国近代图书档案损毁史实,对近代图书档案损毁的原因进行概括.通过对我国近代图书档案损毁史实及其原因的系统总结和深入探讨,推动该领域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文献分类体系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稌年 《晋图学刊》2005,(2):1-5,54
现代文献分类法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哲学知识分类体系、学科分类体系和以往的分类法。文中对其渊源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