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那树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上已经很久很久了。当那路还只是一条泥泞的小径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驶过第一辆汽车之前,它就立在那里;当这一带只有稀稀落落几处老式平房时,它就立在那里。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认识那棵树的人都说,有一年,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倒坍了不少,只有那树屹立不动,而且据说,连一片树叶都没有掉下来。这真令人难以置信。据说,当这一带还没有建造新公寓之前,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中,总有人到树干上旋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呢。那的确是一株坚固的大树,霉黑潮湿…  相似文献   

2.
塔上有棵树     
我的居室临河。河的那面有座古塔,塔上有棵树。那树挺立在塔顶之上,和我隔着一段空间为邻。那树不很高大,但很古老。枝叶纷披,撑一团墨绿,郁郁葱葱,四季不凋。有人说它是胡椒树,也有人说它是香樟树。那树是怎么上去  相似文献   

3.
好大一棵树     
好大一棵树/任你狂风呼/风雨中你昂起头/冰雪压不服/欢乐你不笑/痛苦你不哭/风雨中留下多少故事/有爱也有苦……我的居室临河。河的那面有座古塔,塔上有棵树。那树挺立在塔顶之上,和我隔着一段空间为邻。那树不很高大,但很古老。枝叶纷披,撑一团墨绿。郁郁葱葱,四季不凋。有人说它是胡椒树,也有人说它是香樟树。那树是怎么上去的?有人说那树的种籽,一定是小鸟衔上去的,也有人说是修塔人遗落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  相似文献   

4.
又是秋风起     
写下秋风,我想起了落叶——秋风扫落叶。这个浪漫而又凄美的题目让我的眼前一下子浮现出了校园里的那棵树。那树已经很老了,连老人们都说他们还没懂事时,那树就已经立在那儿了。树的躯干已不再挺拔.它的树皮也斑驳不堪.它确实老了。但对于它,我一直都怀着一份敬意,因为我相信,它一定见证了这儿的一切变迁。于是我常常会独自一人站在那棵孤零零的树下为它祈祷,也为我祈祷。秋天是个多风的季节、是个多梦的季节,更是个有着很多故事的季节。像很多多愁善感的女孩一样,我也喜欢这个秋的季节、这个消沉的季节、这个寒冷的季节、这个忧郁的季节。我喜欢它初寒乍暖的善变,我喜欢它颓废沮丧的性格,我喜欢它给我的久违了想哭的冲动。  相似文献   

5.
一棵树静静地立在那里,立在那条浅河的旁边,与那河肩并肩,孤独地,惆帐地,身子不自然地向河水逝去的方向倾斜着。那浅河里潺潺流过的水便是树的血液,幽怨而无奈。血液夜以继日地安静地流淌着,那树也夜以继日地孤独着。孤独是与生俱来的,无计可消除。太阳,在天上划过一道又一道虚无的曲线;树,在地上一遍又一遍地凝望  相似文献   

6.
看!两棵树正在森林中对话。"伐木工人就要来了。"一棵树说道。另一棵树说:"以前这里有很多树,到处充满生机。如今,树木被砍伐,一切荡然无存。"不久,两棵树被无情地砍下。现在,树木用来造纸,制作家具、生活用品等等,自然灾害也越来越严重。如果问我什么是环保?或许就是少砍一棵树、节约一张纸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7.
王鼎钧的《那树》是一篇美文,意蕴丰富,主旨是什么?本体价值在哪里?众说纷纭。《那树》是王鼎钧对于历史事件、对于一树的历史存在与消亡的沉思的结果。有了到的沉思,也就有了独到的发现。思想者的思结果,可以是诗,也可以是纯学术论文,鼎钧以散文的形式来建构自己的情感世界艺术世界。那树生之悠远,见证了世事的变迁,从小径”还没有的时候就立在那里了,到出现泞的“小径”,到出现第一辆汽车,到这一带有稀落的几处老式平房,一直到铺上了柏路。那树生之坚忍,富有生机,虽有“一点佝”,“露出老态”,可依然充满生命活力,枝繁茂。台风连吹两天两…  相似文献   

8.
鹿树     
一只鹿在原野上跑,一个树根叫住了它. 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可是树被伐走了,只剩下树根留在这里.可是,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来了,它可以在树上做窝孵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说着,就伤心地流下眼泪.  相似文献   

9.
鹿树     
一只鹿在原野上跑,一个树根叫住了它。树根说:"鹿小弟,我原来是一棵树。可是树被砍伐了,只剩下树根留在这里。树给一只小鸟许过愿,答应它明年春天到来时,让它在树上做窝孵(fu)娃娃。可是,树没有了……"树根说着,伤心地流下了眼泪。鹿说:"小鸟什么时候回来呢?"  相似文献   

10.
走过那棵树     
那棵树屹立在路边很久了。当那条路还是泥泞小路时,它就立在那里;当路上行驶过第一辆机动车时,它仍立在那里;当附近盖起一排排房子时,它还立在那里。第一次走过那棵树,是外公六十大寿时。外公的家就在那棵树附近新盖起的平房里。外公生日那天,爸爸牵着我的手走过那棵树时,我问:"爸爸,为什么这里只有一棵小树?"爸爸说:"因为它懂得自立自强,所以才能存活下来。你也要像它一样,学会自立,知道吗?"当时只有五岁  相似文献   

11.
荒原     
空旷无际的荒原,吹着风。想像中的荒原,要不就是薄薄的绯霞跌落,碎成千片,安静地歇息在每棵草之上;要不就是西下的斜阳将这里笼罩成一片血的海洋。然而,没有,这里是永远碧蓝的天斜斜地坠向大地。时间在这里是幻影,静止的、永恒的叠加,流动的只有风,匆匆地跑过千年的岁月。它撕扯着掠过一株奇异的树。那树,以一种孤独的姿态扭曲着,叶  相似文献   

12.
一、寻寻觅觅初次读到《那树》,我便被深深震撼了。为那树生前的光荣,为那树惨遭屠杀的命运。我想借这节语文课让学生感受生命的尊严和价值,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人文的种子。于是,在执教中,我采用了这样的方法进行教学:出示几张形态各异树的图片,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观察,并用词语描绘所看到的树,导入新课。接着让学生阅读文本,走近"那树"。我设计了  相似文献   

13.
山顶上有一棵树。有人说:这是一棵松树,它自己从石缝里长出来的,有几十年了;这棵树无论寒暑,都长得很茂盛;它长大后有很多用途。同是这棵树,有另一种说法:这是一棵迎客松,是云的形状,有鹰的雄健,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站在这里,它都以风的姿势站在你的面前。两种不同的说法,前者是实用的,树终究是树;后者是审美的,在树的身上融入了人的智慧和情感。  相似文献   

14.
台湾作家王鼎钧的散文《那树》,以平静的语气讲述了一棵城市里的树的生命历程。从很久很久就立在那里,到最终获罪被砍。树的一生,折射出了人类文明前进的速度,也揭示了发展所带来的人性的扭曲。借鉴孙绍振教授对文本分析所用的“还原”的方法和“比较”的方法,我对《那树》作了以下解读。  相似文献   

15.
<正>冬去春来,冬爷爷把手里的拐杖递给了春姑娘。春姑娘接下拐杖,把它立在了身后。拐杖立刻变成了一棵树的模样,只是它看上去就是一棵冬天的树,光秃秃、干巴巴、暗沉沉、硬邦邦的。冬爷爷转过身去,一步一步地走远了。春姑娘的衣衫还不时地被冷风吹起。一只小兔子刚想从洞里钻出来,就被这寒冷的风给吹了回去。兔妈妈在洞里说:“春寒料峭,外面还冷着哪!”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PPT课件,配有抒情音乐.) 师: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着的最顽强的生命是树.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越来越多的大树倒在人类的刀斧和电锯之下……台湾作家王鼎钧的笔下就有那么一棵树,它的绿叶中又留下了怎样的乐与悲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窗外有棵树,很普通,以至于连名字都不知道。秋天来了,秋天足以见证它的普通,一片片的落叶证明它连四季常青树都算不上,于是树叶儿在秋风的召唤下飘飘悠悠地飞向树以外的任何地方,一层又一层的落叶儿铺满了树脚,又一次次被风吹散,四处漂泊,而后又是一片片的飞落,漫天飞舞的树叶像一只只枯叶蝶在飞舞,好一幅凄美的画面,残阳如血,夕阳下的蝶舞好似梦幻中的霓裳羽衣舞,唯美、凄凉!时间在悄悄走远,叶儿基本都脱离了母体,终于只剩那最后一片树叶,它还孤零零地立在枝头,它还在坚持什么呢?我想告诉它放弃,可后来发现我错了,它在风中摇摆,那么的弱不…  相似文献   

18.
弗兰西·诺兰家在纽约布鲁克林,这里也被称为"树之城",人们用宁静一词来形容这个有很多大树的城区。只是,弗兰西·诺兰不是城里的一棵树,她像一根草一样被人们忽视。  相似文献   

19.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播放PPT课件,配有抒情音乐。) 师: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着的最顽强的生命是树。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越来越多的大树倒在人类的刀斧和电锯之下……台湾作家王鼎钧的笔下就有那么一棵树.它的绿叶中又留下了怎样的乐与悲的故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关注那树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南北 《教师博览》2004,(7):38-38
夏秋相交之时.家门口的一棵柿子树被一场罕见的大风拦腰吹断了。那棵树枝繁叶茂,果实累累.每年都给当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二笔可观的收入.所以很是让人心痛。我当时少不更事.便问正在对树叹息的祖父.冬天风也好大啊,还那么冷.它怎么就没被吹断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