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极端的本质是反宗教,为民族分裂和暴力恐怖提供着"行动纲领"、"思想理论指导"和"精神寄托"。暴力恐怖分子所宣扬的宗教极端,是完全与宗教教义背道而驰的,已经成为影响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威胁因素。坚持依法治疆,贯彻落实好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创新社会治理,实现新疆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必须坚持正本清源,依法铲除宗教极端滋生的土壤和温床,严惩披着宗教外衣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犯罪行为;强化宗教事务治理的法治建设,加强中外联手打击宗教极端的合作,为国际合作打击"三股势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司法与法律服务;相关法律应明确宗教极端的概念和积极防范与严厉打击的具体制度措施。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社会有序运转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石。为了规范考试行为、保障人的发展权、维护社会公平公正、提高考试效益,考试需要依法治理。依法治考有利于考试社会功能的发挥,能够稳定社会秩序,从而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香妃"家族因在帮助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中有功,事后得到乾隆的优渥礼遇。乾隆礼遇"香妃"家族并不是单纯从宠爱妃子的角度爱屋及乌,而是出于治理边疆、增强各民族向心力及维护国家"大一统"的需要。其中折射出了清代治疆民族政策:"夷夏一体"的民族观;"因俗而治"的基本政策;与边疆少数民族进行和亲;抚绥民族上层人士;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族习俗。  相似文献   

4.
张海泉 《中国考试》2005,(4):7-9,26
高考作为公共事业的一部分,当然要依据法律办事,按照“公平、公正”的公共原则,实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实现择优的招生目的。因此,在招生考试界就自觉提出了“依法治考”。但在实践过程中,人们发现,真正实现依法治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对依法治考现状的描述和对依法治考存在问题的探讨必然有助于依法治考的进步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教师要以创新的管理办法进行班级管理,依法(班规)治班的班级管理必将取代传统的管理方式,它是民主管理的要求和必然趋向。当然,班规不可能包治班级百病,一劳永逸。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加上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才能引导学生自我调节,自我约束,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市,既凡涉及法律、法规调整的社会关系在市(区、县)等均应依法进行,它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落实。本文从九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商丘市依法治市的措施构想。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生招生领域实行依法治招,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针对研究生招生中存在的保密规定落地不实、复试环节监管不力、招生对象审查不严等问题,立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依法治招的视角进行顶层设计。提出进一步推进招考分离、理顺报考条件的综合改革设想。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自治、法治和德治的关系应当理解为一体两翼,自治是主要内容,法治是保障底线,德治是辅助工具。面对当前乡村治理的困境,乡村治理关键在于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三治合一"的乡村治理之路。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我们国家的社会秩序,人们的生存方式正发生在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借助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以互联网+法律为依托不断提高依法治省水平成为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正确运用互联网+法律这一手段来不断提高依法治省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十九大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1.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发展的支柱,与国富民强和社会文明进步密切相关。随着学校体育活动的繁荣发展,由体育运动产生的伤害事故经常发生,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及其家庭生活,也给学校管理提出了挑战。鉴于此,有必要基于学校体育活动伤害事故,以现有法律制度为基础,通过分析伤害事故的致因及依法治教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学校体育依法治教的途径,以促使学校体育运动在法律规范下发展,继续发扬学校体育的竞技性、娱乐性、观赏性、健身性。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教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法律意义上的教育公平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特殊教育的依法治教,是保障特殊人群权利的重要保障。本文将从依法治教的基本内涵出发,论述特殊教育的主要内容,最后提出依法治教视角下特殊教育工作的法制化发展路径,旨在保障特殊群体的教育权利,促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建设。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是系统优势、历史优势、实践优势、中国优势、政党优势。要在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实践中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对乡村社会矛盾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具体在于夯实农村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随着我国乡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际关系复杂化程度加深,使乡村社会矛盾呈现不断增长趋势。要想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需创新乡村社会矛盾调解机制,积极扩展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乡村矛盾调解过程中,增加农村社会矛盾调解成功率和有效性,实现“三治融合”下的农村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校闹”事件频发,屡禁不止,严重影响到学校的办学秩序和正常的家校关系。学校纠纷化解机制的缺位和传统治理方式的刺激是“校闹”的直接诱因,此外,“校闹”的发酵还有其文化根源、法治根源和舆论空间。解决“校闹”问题,需要各方主体形成治理合力,实现综合治理,在完善学校纠纷化解机制、提高公众法治素养、加强校园安全立法、营造健康网络环境等方面下功夫,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自治、法治、德治和基础服务建设四个方面梳理了皖北乡村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现状,得出结论,乡村治理成绩与问题并存。主要存在的问题:乡村基层人才匮乏,治理队伍有待加强建设;乡村法治意识较为淡薄,普法教育体系有待完善;乡村的成规旧习沿袭,德治建设任务艰巨。文章进一步借鉴了部分地区乡村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结合皖北地区面临的实际困难,提出四项优化对策:优化人才留用机制,夯实自治基础;强化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权威的树立;“重塑”村规民约,营造德治氛围;重视智治建设,更进一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依法治教”思想,既是江泽民“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江泽民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深入学习、研究江泽民“依法治教”思想,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推动我国教育法制建设进程,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批判极端构建主义下的学生中心论极端化的同时,对教师和学生中心论的理论追溯,指出片面强调以学生或者教师为"中心"的误区。从实际教学出发,客观分析两者局限性和适用性,批驳"中心"的非此即彼的怪圈。根据后方法具体情境原则及参量,综合我国国情,提出灵活与弹性地运用非平行更迭的"中心"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近期印发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强调了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教育领域是法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简称《纲要》)要求,到2020年,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级学校要全面达到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并形成一批高标准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在此背景下,总结中小学依法治校建设成果,审视其存在的问题并施行有效举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