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当前中学有效德育的理性思考
  1.有效德育的认识问题
  对于德育工作,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都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即德育工作的落实就是抓好早操、升旗、课间跑操和班会等传统的德育课程和德育时空。并没有从当今学生整体的个性特点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出发去探求德育内容的创新。因此,一味地重复传统的课程,不仅加剧了学生的排斥心理和厌恶感,而且扼杀了德育工作自然的规范和润育功能。作为德育工作者,对有效德育的落实和思考,没有做到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和手段上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2.
学校教育工作的重心及关键点为德育,在立足于学校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开发校本课程,让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将课堂和学校内外的不同德育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同时,对贴近学生、社会和学校的不同德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研究校园德育工作中的校本课程,将德育工作真正地落实到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来,使德育工作的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最终给社会提供较多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从各级各类学校的实际出发,分层次地确定德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改进德育教材和德育方法,注重实效,使德育落到实处。”这里的核心问题是注重实效,使德育落到实处。德育实效性问题已经引起了曾遍关注。如何解决德育实效性差的问题已成为德育工作者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一个难题。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既有认识上的误差,也有德育工作与社会不接轨的偏差,缺乏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构思,没有形成有效的德育体系和有效的机制。认识上的误差。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体系、摸式和…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高校德育工作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深刻认识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高校德育工作者应根据新的理论成果,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有效对策,充分发挥高校德育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我们经常用“德育为首”这样的语言定位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然而,由于德育与学校教育中的其他知识性学科具有教育内容、目标、手段、评价等方面的差异,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的出台,教育系统掀起了加强和改进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高潮。面对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空前重视,面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用新的课程理念将德育工作引向深入,让德…  相似文献   

6.
罗梅英  吕新平 《中国德育》2005,(5):72-72,59
一、树立课程意识。整合各种资源。重视在自然的活动情境中养成学生的德性 首先,德育活动最主要的形式是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也是课堂教学。因此,我们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不能使德育这一重大使命仅仅落实在一两节德育活动课上,使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确定德育工作目标和落实德育工作内容 1、学校德育要具体细化,明确目标 德育目标是学院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德育放在应有位置,同时结合高职学院学生培养方向而制定切实的德育目标。要将思想、政治、品德、法律、心理健康等德育内涵制定出具体的规格以明确德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德育工作者是当前职业学校落实党的十八大"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的主体力量,其内在精神直接影响着职业学校德育内涵发展、德育实效提升和学生的成长成才。探究该群体的职业精神现状和培育方略,可有效超越当前德育工具主义的樊篱,帮助德育工作者认清德育内蕴的工作责任与使命,促进从教情感、从教意志和从教风范的提升,从而提升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者整体形象与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 ,直接关系到 2 1世纪中国的面貌 ,德育工作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德育领导管理体制、德育的教学内容、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课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 ,并针对新形势下德育课的改革提出了思考 ,使高校德育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福建教育》2022,(4):4-5
<正>策划人语:德育教研是基于区域或学校的德育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德育研究,是区域和学校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它能有效促进德育干部、班主任、德育课程教师等德育工作者观察和思考:当前德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确保问题有效解决,从而有效改进德育措施、提升德育效能。高质量的德育教研成就高素质专业化德育队伍,助推德育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育体系的高质量构建。  相似文献   

12.
对高校德育课现状与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德育工作者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从德育领导管理体制、德育的教学内容、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和德育课教学方法四个方面的现状进行研究和分析,并针对新形势下德育课的改革提出了思考,使高校德育教育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过去的学校德育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仍存在较大距离。如何增强德育工作效果,是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注重德育创新,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精心构建德育立交桥,深化德育改革,是搞好德育工作和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为使课改成功进行和实现德育工作效果的最大化,必须下大功夫落实学生德育主体地位,对德育工作模式、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等进行创新。一、学生德育主体地位的创新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德育工作也不例外。为此,我们提出要让学生当家作主人,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改…  相似文献   

14.
正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一直是德育工作者努力探讨的一个问题。为什么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什么德育工作越来越难做?从课时的要求和各种德育活动的安排,到庞大严密的组织和众多的人员投入,可以说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和政府象我们这样重视德育工作,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的德育实效性不大,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原因固然是复杂的。这其中既有观念认识上的不当,又有德育内容上的缺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德育工作,主要是在学生上学时间内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利用“两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工作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德育效果有限,工作难度较大。网络的兴起给传统德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强大的冲击。网络技术让德育工作者看到了传统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主要表现:第一,传统的德育工作是在封闭或半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如何让德育效果更为有效,这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德育课堂,引入优秀影视,积极开展影视评论活动。影视德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其遵循学生身心特点,能避免传统德育的弊端。德育工作者应创新德育载体,开展影视德育,把影视德育工作纳入德育整个体系中。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倡导德育为首,提倡"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实上,在具体工作中许多教师只把它当作一句口号,大多数人认为德育工作主要是由班主任、德育处、校团委负责,并没有真正落到每个教师的身上。而南浔区"学生成长导师制"的实施提出了"教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个个受关爱",真正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并让每一位教师从心理健康教育着手,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施教。  相似文献   

18.
在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入的今天,学校的德育工作由一维向多维转变,由于校园文化与大千世界的碰撞,引发出关于价值观、道德观的更替与重组。针对这种现状,我校德育工作在以活动课程实施德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进行了探索,初步构建了具有以活动课程落实德育为特色的工作运行机制。 一、实行二级管理,强化德育渗透意识 1.宏现管理——保证活动课程德育主导思想的落实 任何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领导者的指挥意  相似文献   

19.
<正>德育是中小学校的重要工作内容,在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既定的情况下,我们要重点研究如何"育德",深入进行方法论的思考。2020年,《江苏教育》(班主任)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下,围绕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的六大路径,全面关注德育工作方法的应用和创新,并进行研究、推广。主题:(1)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品格;(2)班级生态建设;(3)学生(品德)评价;(4)作为课程的班会  相似文献   

20.
目前国内的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过于理想化而缺乏时效性的问题,学生刚进入学校就用抽象神圣的、被认为是合理的规章制度,为学生拟定了孩子世界所难以理解的崇高的德育目标,这就使德育从谆谆教诲变成机械的背诵与执行,将德育形式化,并没有落实到中小学生的教育当中。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完善对中小学生进行合理的德育机制,在这个过程当中创建一个能让学生接受的德育标准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阐述,希望能够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