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奈何姓万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日:"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其父喜而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  相似文献   

2.
“万”字     
《小学语文教学》2006,(7):57-57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日“二”字,书三画训日“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日:“儿得埃,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相似文献   

3.
“万”字     
汝[2]有田舍翁[3],家资殷盛,而累世[4]不识之乎[5]。一岁[6],聘楚士[7]训[8]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9],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则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10]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11]也。请谢去[12]。”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逾时[13],其父拟召姻友[14]“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15],久之不成。父趣[16]之,其子恚[17]曰“:天下姓字伙[18]矣,奈何姓万?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画也。”初机士[19]偶一解,而即讠也讠也[20]自矜有得,殆类是[21]已。【注释】[1]本篇选自《应谐录》…  相似文献   

4.
一楚士为某田舍翁训其子: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以为得矣,遂告知其父辞楚士。后因缺乏老师指导,他闹出了一桩半天也写不成"万"字的笑话。这个从三到万的故事,风趣而有意味,在读书人中广为流传。清代的《笑林广记》就收录了它,题曰《训子》。当老师的如何为人训其子,当然要从基础抓起。对于刚刚入学的学生,一、二、三字的读写法当然是最为基础的基础。田舍翁父子不懂其理,认为文化知识就像这几个笔画这么简单,当然引得读书人发笑了。可把话说回来,既然教法这么好,悟性极高的"其子"为何要远离老师远离学习呢?这里  相似文献   

5.
意料之中     
一位游客看到前面路上横了块路牌,上写着:“此路不通,请绕行”他向前走几步,看看道路并无异样,想这也许不过是个善意的玩笑,于是继续向前 儿 时 会 牌。。 一 路 蛋 近 笨走 走 这一座断桥挡住了去路,只好悻悻而归他看见路牌的背面写着:“欢迎归来,你意料之中@黄海清  相似文献   

6.
干国祥老师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的习作"学写童话"。他的教学先从漫谈童话入手;再出示一组故事,引导学生探寻故事的原型;接着,在此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创编故事的大致"模型";最后学生根据故事的原型编写自己的童话故事。他的教学启示我们:写作教学要教到"上位"、教在"本位"、教在"这一类"才有效。  相似文献   

7.
呆子撕书     
正从前,某财主有个呆儿子。呆儿子长到七八岁时,财主请了一个先生教他念书。一天,刚吃过早饭,呆子便歪着脑袋得意地对财主说:"我都学会了,想出去玩儿。"财主不信,出了一个题目,让他去书房写一篇文章。眼看到了中午,财主还不见呆子出来交卷。财主走进他的书房,只见屋里满地都是撕破的书,呆子正在费劲地撕书,累得满头大汗。财主焦急地问:"你为什么撕书?"呆子噘着嘴嘟囔道:"先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才撕破了  相似文献   

8.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该文回忆了15岁那年叶老为"我"精心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里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老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真诚的形象,抒发了"我"对叶老的深深敬意和无限追思。阅读教学要有效需坚守"三不教、一教"原则:学生已经会了的不教,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会的不教;学生不懂但教了学生能懂的才  相似文献   

9.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先生谈到,一次他在北京与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一同开会,休息时他请叶至善先生介绍小时候叶老是怎样教授孩子作文的.叶先生说:"不教的."接着介绍了叶老的做法.原来,叶老从不给孩子讲写作技巧之类的东西,只要求孩子每天读些书,读什么自己决定,但读了什么书,读懂点什么,都要告诉他.他还要求孩子每天写一点东西,写什么也不加限制,纳凉时让孩子把每天写的东西读给他听.他不说写得好或写得不好,只说懂了或不懂,不懂的地方得认真修改,直到听得懂为止.  相似文献   

10.
有个家长说:现在的孩子难教得很,整个儿像阶级斗争,我们松一松,孩子就会变着戏法闹革命。晚上孩子写作业,他坐在旁边当看守,整个儿一个警察,他去拿报纸走开几分钟,孩子便有几分钟不做作业。这种经历我们做家长的是太有感受了,还有个家长半开玩笑地对我说,我的孩子把毛主席的游击战术运用得炉火纯青:"我进他退,我疲他  相似文献   

11.
我启蒙时接触的第一个字是“一”。启蒙老师把“一”字写在我手掌心上时,我只用了一口茶的工夫就认识了,美得简直要飞到七彩云上。这时,老师向我得意忘形的心上泼了“一桶冷水”:“从前,有个学生,学了‘一、二、三’后就辞别老师了。他说,‘一’字是一横,‘二’字是两横, ‘三’字是三横。行了,我不用老师教了。谁知有人要这个学生写个‘万’字,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画了一万条横线哩……”  相似文献   

12.
[文题]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做人的真谛。生活中,惟真才善,惟真才美,惟真才坚……请以"真"为话题, 将你在成长历程中的所遇、所思、所感写下来。  相似文献   

13.
尘衣 《初中生》2006,(10):4-7
印象 到网上输入"王跃文"三个字一搜索,会吓人一跳.你如果认为只有那些娱乐明星才会吸引眼球,那可是全错了.你不如亲自滑动鼠标,去感受一下有关著名作家王跃文先生的精神实质.当然,最好的精神内核,藏于他的作品中.那里,才是他更大可能地展现自己精神魅力的地方.他的人格,全写在作品里了.  相似文献   

14.
才智的高度     
人有四类:一无才无德,二有才无德,三有德无才,四有德有才。我们要做德才兼备的人。清朝名臣左宗棠喜欢下棋,且棋艺高超,很少碰到对手。一次西征途中微服出巡,他在兰州街上看到一个摆棋阵的老人,旁边招牌上醒目地写着几个大字——"天下第一棋手"。他觉得老人实在太狂妄,于是上前挑战。没想到,老人不堪一击,  相似文献   

15.
幼 儿 时 期 , 是 幼 儿 自 我 意 识 不 断 形 成 时 期 , 表 现 为 幼 儿 开 始 独 立 地 对 自 己 进 行 初 步 的 评 价 , 此 时 , 培 养 幼 儿 自 信 心 就 显 得 非 常 重 要 。   幼 儿 常 使 用 " 我 会 " 、 " 我 来 " 、 " 我 能 行 " 等 类 的 语 言 , 这 种 自 信 的 倾 向 是 正 常 的 , 成 人 应 该 加 以 保 护 , 而 不 应 给 予 打 击 。 记 得 有 位 教 师 给 幼 儿 上 课 时 , 一 个 幼 儿 举 手 回 答 教 师 的 提 问 , 当 教 师 让 他 站 起 来 回 答 时 , 他 却 有 点 紧 张 , 不 敢 回 答 了 。 当 时 …  相似文献   

16.
一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是第一个荣膺诺贝尔奖殊荣的美籍华人。他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中学教员。母亲贤慧勤快且知书达理。尽管当时军阀混战,生活艰难,但母亲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在杨振宁4岁时,母亲便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教他认字、写字,要求甚严。有一次,见他心不在焉地把字写得歪歪扭扭,而且错了几个,母亲很生气地罚他重写,直到把字写得端正和准确后才让他去玩。每晚入睡前,母亲常给他讲古人发愤读书的故事和家乡  相似文献   

17.
黄晓维 《生活教育》2014,(9):117-119
正作文成功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词,一是"情感",二是"能力","情感"只能靠"激发","能力"只能靠"习得"。由"技"到"艺",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小用"走向"大用",才是作文教学的"王道"一个故事带来的启发叶圣陶从来不教孩子写作文。他只是让孩子在自己面前念作文,听着听着就问一句:"这儿什么意思?我不  相似文献   

18.
<正>三年级语文,是一个转折期。对许多学生来说,习作像一个门槛。顺利跨过去了,他就能在学习的道路上大步向前;被这个门槛绊住了,很可能从此会感觉语文学习比较困难。管建刚老师说,小学生写作文,目前大都处于马不停蹄的奔波状态:才写了"事",又得写"人";才写了"人",又得写"景";才写了"景",又得"状物";才"状"了"物",又得写"建议"……结果花拳绣腿,什么也没学好。小学生学写作,要有系列,一个系列学好了,再开始学习另一个系列。当学生觉得习作  相似文献   

19.
竹篱笆     
青蛙先生很爱花,他在房前翻地松土,建了一个十分漂亮的大花园。 一天,两只小鸡来到花园,他们快乐地喊:“多香的花儿啊!我们可得好好闻一闻。”小鸡走后,青蛙先生担心地想:“小鸡这么喜欢闻花香,说不定下次来会采几朵回家。我得给花园围个篱笆。”于是,他弄来了好多竹条儿,给花园围  相似文献   

20.
大一字     
父写"一"字敉幼儿。明日,儿在旁,父适抹桌,即以湿布画桌上问儿,儿不识。父曰:"吾昨所教汝"一"字也。"儿张目曰:"隔得一夜,如何大了许多?"【解说】当爸爸的教儿子写"一"字。第二天,爸爸正在抹桌子,儿子恰好也在旁边,爸爸就随手用湿抹布在桌子上画了一道,问:"这是什么字?"儿子摇摇头说不认识。爸爸教训道:"这不就是我昨天教你写的"一"字吗?"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