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佛观(1903—1982),湖北浠水县团陂人。他出身耕读人家,父亲以乡间塾师为业,勉强维持生计。徐佛观12岁时就读于县城高等学堂,后入省立第一师范。1923年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担任过小学教员。192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湖北国学馆。其间,潜心于我国  相似文献   

2.
一三十年代初,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在南昌设立“委员长行营”,以指挥华中五省(赣、皖、鄂、豫、湘)的政治和军事,冀图消灭方兴未艾的红军和苏维埃工农政权,镇摄各省地方军阀与反蒋派系。复兴社军人为了制造舆论,推广反动宣传,在行营政训处系统下创办了《扫荡报》和其他一系列文化宣传工具(如《怒潮剧社》《汗血月刊》等等),而将《扫荡报》放在汉口出版发行。1938年武汉沦陷以后,《扫荡报》既在桂林复刊,又在重庆出版,名义上都隶属于国民党军委会政  相似文献   

3.
“延水清,延水长,清清延水唱欢情!……”我醒来,枕边半导体收音机刚才播送的这句歌词,仿佛又把我带回到四十年代做延安《解放日报》记者时的情景中……一、局部与整体记得那是1944年12月中旬的一天,杨家岭大礼堂开中直机关群英大会。毛主席在会上作有关劳模问题的报告。毛主席在掌声中走上主席台,刚说了几句祝贺大会的话,突然,他看到劳模中有一位当过他警卫员的同志鼓掌鼓得特别起劲,便即景生情地说:“我今天很高兴,看到我过去的警卫员  相似文献   

4.
冯森龄 《今传媒》2004,(6):24-25
1978年,著名报人、新华社陕西分社原社长冯森龄经过数月调查研究撰写的《延安调查》、《再访延安记事》等八篇内参材料,以一个新闻工作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追求真理的勇气,实事求是地反映了陕北农村当时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为中央和陕西省委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在他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十二年后,我们把他当年写《延安调查》的相关回忆文章选编发表,以纪念这位新闻界老前辈。他在采访活动中身体力行的无私无畏、深入扎实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相信对业内同仁改进新闻作风会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5.
6.
李辉  令涛 《出版参考》2004,(6):17-17
1942年年初的一天,中国共产党驻重庆办事处来了一群外国记者,他们集体采访了留守这里的中共负责人董必武。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9月,上海市档案馆策划推出了"红星照耀中国——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展览。该展览以珍贵图片、档案文献及视频等形式,集中展示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13位外国记者笔下和镜头中的中国共产党人。展览陆续在北京、天津、广东、宁夏、陕西、湖北和福建等地巡回展出,并在延安干部学院和甘肃省兰州市设置了永久性展览,引发社会强烈反响。这13位记者中,就有一位来自苏联的著名记者——罗曼·卡尔曼。罗曼·卡尔曼,1906年11月26日生于乌克兰敖德萨的一个犹太  相似文献   

8.
《档案与史学》1998,(4):4-11
1939年6月,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在北美协会的授意下,派遣江文汉、梁小初和费吴生(George Fitch,美籍)一行三人赴延安,为在那里设立"青年会服务处"作了三天的调查访问.  相似文献   

9.
访问,即访问新闻人物和知情人物,这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访问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访问对象的配合、支持与协助;作为记者自身,讲究访问中的启发引导方法,则是关键。记者对不同的访问对象,应采取不同的启发引  相似文献   

10.
1940年1月,梁实秋以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身份,参加了“华北慰劳视察团”.该团由重庆出发,经成都、西安、郑州、宜昌等地,访问了7个集团军司令部.原计划抵达西安后访问延安,但毛泽东致电参政会,“国民参政会华北慰劳视察团前来访问延安,甚表欢迎,惟该团有青年党之余家菊及拥汪主和在参政会与共产党参政员发生激烈冲突之梁实秋,本处不表欢迎.如果必欲前来,当飨以本地特产之高梁酒与小米饭”,公开表示对慰问团中余家菊、梁实秋两人不予欢迎,该团遂取消延安之行.此事使梁实秋甚为尴尬,一时成为议论中心.  相似文献   

11.
《记者贩菜记》及随后发表的“记者贩菜归来之后”的三篇新闻述评,由此引起持续了近一个月的读者来信讨论,使《长江日报》一度成为市民的“第一道早点”,这使我们感到欣慰.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美等国为了最后战胜德、意、日侵略者,需要利用中国的军力与物力,十分重视我党、我军和我敌后根据地的力量。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延安和各解放区军民的英雄业绩,吸引着中外人士。1944年2月,在重庆的英、美等国10名记者,联名写信给蒋介石,要求到延安及黄河以东我解放区参观、访问,了解我军事力量及敌后斗争情况,并且考察我陕甘宁边区及敌后根据地实施各种政策的情况。 中共中央对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非常重视,1944年3月9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打电报给驻重庆的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转外国记者团说:“我受毛泽东、朱德两同志及中共中央委托,特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周恩来请董必武通知当时驻渝的《新华日报,记者龚澎及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交通科科长龙飞虎陪同记者团赴延安。  相似文献   

13.
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主张,延安和各解放区军民的英雄业绩,吸引着中外人士。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就是其中一例。中共中央对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访问延安非常重视。由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接待,周恩来副主席亲自主持,中央军委兼八路军参谋长、  相似文献   

14.
《申报》两记者延安之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知道,抗日战争前,《大公报》名记者范长江曾经访问过延安;却不甚知道上海《申报》有两位记者也秘密地访问过这革命圣地.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蒋介石被迫接受抗日条件以后,全国人民救亡图存、爱国抗日的情绪普遍高涨.可是,中国共产党的陕甘宁边区,一向被国民党当局封锁,怎样进入"禁区",了解共产党对抗战的态度,帮助读者提高对抗战的认识,鼓舞人民抗战的热情,这在上海《申报》馆内引起了浓厚的兴趣.该派记者到延安采访,派谁去呢?《申报》总经理马荫良认为,要无党无派的,思想进步,有正义感的,会摄影的,最好懂得一些外文的.再三考虑之下,由《申报》记者孙恩霖和《申报.  相似文献   

15.
广西中央日报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孙中山先生在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以后,又创立了黄埔军校,积极准备北伐。为了配合军政行动,在广州创办了民国日报,作为革命宣传工具。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为了纪念他的革命功绩,民国日报更名为中山日报,仍在广州继续出版。当北伐军占领长沙、南昌、武汉、南京、上海之后,东南半壁河山已在国民党统治之下,这时的广州中山日报,事实上已成为地方性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美国著名记者与作家斯诺,1936年6月访问陕甘宁边区,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接见,并写下了大量通讯报道。当时的吴亮平是位知识渊博、精通俄文、英文、德文的党内著名翻译家,也是斯诺访问延安时接待者与英语翻译者。  相似文献   

17.
由于记者的访问对象形形色色,访问的内容又是多种多样,这就使得记者与访问对象的谈话变化多端。说话,几乎人人会,但是记者与访问对象的谈话,却是一门艺术,大有探索的必要。先讲如何与访问对象迅速接近。从记者踏入访问者房间的一刹那到访问的正式开始阶段,可以说,是记者与访问者双方都在打量对方、观察对方、研究对方的阶段。刚开始的谈话,都带有一定的试探性质。一般地说,访问对象,特别是那些初次接受记者访问的对象是否愿意  相似文献   

18.
闫薇 《新闻传播》2014,(3):292-293
由柴静主持的央视人物访谈类节目《看见》,以其"呈现事实"的理性态度展现人物、事件与问题;栏目以"看见新闻中的人"为主题,秉持"不为教化和改造,把人物背后复杂的坐标系和因果逻辑尽可能多地呈现出来"这一理念,让习惯了"自我审查"的记者,找到了根据地;节目以选择的时新、多样,及具有稳定价值观为推动力,辅以柴静个人采访素养及影响力,成为"叫好又叫座"的栏目。在它出生与成长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整个传媒环境对它的接纳,媒介自身的开拓及以柴静为代表的记者等各种因素所发生的积极变化。综上,从宏观采访背景上的变化,中观电视台栏目组的理念更新,以及微观记者角色、职责的重新定位与思索,都值得我们进一步考察与分析这些改变产生的原因为何,效果如何。基于此,从《看见》中的人物专访出发,对其访问对象、访问方式的创新、具体改变进行分析,进而对记者修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写杨捷,换了几个标题,都不尽如人意,现在标的这个题,用的是原新华社副社长、著名记者海棱给杨捷的亲笔题词。冠以这个题目,对杨捷是贴切的。只从履历表上“受过中央、省、地、报社14次奖励,有一篇作品获全国好新闻奖”的平面介绍,还感受不来,如能跟杨捷在延安住一段时间就知道了。如果他在报社,要他的电话接二连三,找他的人们来往频繁。请教的、伸冤的、离婚告状、打官司的络  相似文献   

20.
高方  王大璐 《传媒》2016,(13):24-27
2016年6月19日至25日,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开展了"中央和行业类编辑记者延安行——革命传统教育活动".我们伴随着64名编辑记者的步伐,在革命老区延安接受洗礼,共同度过了与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的难忘的7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