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到阿城,人们自然会想到他的《棋王》《树王》和《孩子王》三部曲,他的小说在上世纪80年代虽然没有引起商业上的轰动,但在当时也算独树一帜了。就在人们期待着阿城能拿出更多作品时,他从文学圈里消失了,一直到现在。  相似文献   

2.
1.让你的语言更有文采作家汪曾祺先生概括作小说的技巧,一言以蔽之:写小说就是写语言。其实,写新闻何尝不是写语言?近读新书《1901年》,见到一位英国记者这样描写到英国议会旁听辩论的大清国重臣李鸿章:"他蓝色的长袍光彩夺目,步伐和举止端庄,向他看的每一个人投以感激的优雅的微笑。从容貌看  相似文献   

3.
高信 《出版史料》2006,(3):50-53
刘既漂刮起的新风30年代在图书装帧上曾经劲吹一股新风的刘既漂先生,在被业界略而不提了半个世纪之后,是丁玲同志重提旧事,才使人们听到了这个已显十分生疏的名字。丁玲的文章题目是《感谢和祝贺》,发表在1985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上。丁玲同志在这里先是祝贺开明书店成立六十周年,然后是感谢两个人。一谢当年的叶圣陶先生。当年,是叶先生为她这个初入文坛,才写了四篇小说的年轻人出版了第一本小说集《在黑暗中》;二谢的就是刘既漂先生:“这本书的封面是当年从法国回来的画家,中央美术学院的教授刘既漂先生绘制的。刘先生是著名教授,设计…  相似文献   

4.
萧乾先生是著名的记者、作家、翻译家,同时也是出色的编辑家,他早年进行过大量卓有成效的编辑工作,晚年对编辑出版工作仍十分关心,就在他辞世前不久还在医院抱病为原译林出版社社长李景端即将出版的书评随笔集《渡涛上的足迹》作序。这是萧乾先生生前最后写的一篇绝笔文章。  相似文献   

5.
新儒林寓言的戏谑演述──评戴维·洛奇的《小世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戴维·洛奇是英国伯明翰大学教授,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小世界》(《SmallWorld》自1984年问世以来,已被译成多国文字,获得了极高的世界声誉,被中国学者盛赞为西方的《围城》。1998年2月,作家出版社郑重推出《戴维·洛奇文集》,其中即包括了由赵光育先生翻译、罗贻荣先生审校的《小世界》一册。洛奇是一位学者型的作家,他一面进行小说创作,一面从事文学批评,在两方面均建树颇丰。这种双重身份使他的小说创作具有强烈的理论自觉。洛奇在他的代表论著《小说的艺术》中曾系统地提出了小说创作的理论主张,书中对“作者闯入”…  相似文献   

6.
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写方鸿渐一行人从宁波去溪口,走过一段藤扎的长桥。方鸿渐战战兢兢和孙小姐走在最后。过桥以后,李梅亭“用剧台上的低声问他看过《文章游戏》么,里面有一篇《扶小娘儿过桥》的八股文,妙得很”。  相似文献   

7.
旧事重提     
干了一辈子的新闻出版工作,经验不多,教训倒不少。 1957年,正逢十月革命40周年。我所工作的《时事手册》(可以说是《半月谈》的前身),请一位画家画了一幅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的宣传画做封面。这位画家在画的上端写了一行中文,还另有一行俄文,大概也有点像现在有人喜欢到处写几句英文吧!他写  相似文献   

8.
大陆作家阿城10年前在台出版了他的《棋王·树王·孩子王》,至今一直受到台湾文坛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最近,阿城在台湾又推出了他的新作《威尼斯日记》。该书是他受邀旅居威尼斯时所写  相似文献   

9.
作为报人的查良镛一定比作为武侠小说作家的金庸名气小,知道查良镛与金庸是一个人的就更少了,但是细心的人还是可以发现“金庸”二字原来就是“镛”字一分为二.他的武侠小说风靡大陆、港台及海外华人地区,说他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华语作家之一,是一点也不夸张的.然而他自己在一次演讲中却说,他写小说仅仅是“附属于新闻工作的副业”,他解释说,写第一部小说时,在《新晚报》当编辑的他,是为了副刊的需要而写,后来的小说则是为了《明报》的需要而写.  相似文献   

10.
杨义和他的《中国古典小说史论》孙郁我曾写过一篇谈杨义的文章,登在《人物》杂志上。那时是因有感于他独自治《中国现代小说史》,写了许多感慨的话。一转眼,五六年过去了,我们偶然相见,谈起天来,知道他已钻进故纸堆里,搞起古小说的研究来了,从现代小说研究,转向...  相似文献   

11.
写杂文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怎样才能写好杂文? 夏衍同志给《杂文报》写了一篇小文章《杂文三忌》(《人民日报》也转载了),他认为写杂文忌三点:一忌教条八股,二忌“怕”字,三忌冗长。他从“忌”的角度讲了杂文写作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今天从“贵”的角度讲。杂文“贵”在哪里? 我先念唐弢同志的一封信。二十年前,我在中央高级党校理论班学习,当时唐弢同志也住在中央党校编教材。我就把自己写的几十篇杂文剪报交给他,请他看看,提提意见。唐弢同志挺认真,看后写了封信给我。那时我三十出头,勉强可以算个青年。唐弢同志是老前辈了,他专门写了这封信,体现了他对青年作者的关怀和帮助。这封信中这样写道: ……今晚灯下,把全部剪报读了一过,其中有好些篇,报上发表时我就读过的,而且至今还留有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史料》2004,(1):56-56
鲁迅写的文言小说《怀旧》,是用笔名“周卓”发表在1913年4月《小说月报》第4卷第1号上,是他写的第一篇小说。而写成于1918年4月的《狂人日记》是用“鲁迅”笔名发表在同年5月出版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13.
我的母亲     
去年初叶至善先生重病住院期间,他写的《父亲长长的一生》一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至善先生生前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也是他晚年倾注全部心血用散文笔调写出的、充满爱心和理性的传记著作,受到读者和研究者的重视。其实,至善先生在写作父亲传记以前,曾经作了充分的酝酿,甚至想到如何把握一部长篇传记的创作。因此他先写了《我的母亲》一稿,作为写长篇传记的“试笔”。后来这部分的内容大部揉进了父亲的传记中。遗憾的是,因健康原因,《我的母亲》一稿没有时间继续写下去。本刊得到至善先生家属提供的这一遗稿,由本刊首次全文发表,以纪念至善先生逝世一周年,并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14.
读作文教材一类的书,心里总摆脱不了鲁迅先生那句话的阴影,他说他从不读“小说作法”之类的东西,言下之意,作文是读和练的功夫而不是掌握几条法则就能写好的。我也有过感受,此类书往往死板教条,面目可憎,没有卒读过一本。读《美国英语作文》(罗伯特·G·班德尔著,秦穗等译,湖南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最初是有点担心的,只是学英语不易,做作文更难,总想找点捷径或求得指点,作文教材的诱惑还是不小,加上朋友多  相似文献   

15.
汪增琪先生在一篇回忆他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文章(《沈从文在西南联大》)中说到,沈先生教小说创作,经常说到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许多学生听得一头雾水,闹不清到底是什么意思。汪先生说他听明白了,他认为先生的意思是:“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鲁迅先生十分赞赏的一部小说。 也许基于鲁迅对《红楼梦》的好评,围绕《红楼梦》与鲁迅,就有了一系列干系。最近见到的一则是:安徽的《艺术界》杂志,1994年第一期,发表了赵国雄同志写的《鲁迅与夭折的歌剧<红楼梦>》一文。文章大略谓:1936  相似文献   

17.
江南才子叶兆言家学渊源,不但写得一手好小说,在文坛中自成一家,而且读书作文,写起随笔来,也是且浓且淡,浑然天成,在小说家中算是一个另类。叶兆言先生自称"自小读书就杂,什么书都喜欢胡乱翻",读他的品书笔记《看书》,便是真实写照。然而,这本读杂书谈杂书  相似文献   

18.
人生是一部大书,钱钟书先生这样说道,所以他谦逊地将自己的散文小集命名为《写在人生的边上》,其意为人生加以脚注。打开这本小书,你就像面对一桌丰盛的筵席,一时真不知如何下箸。读钱先生《写在人生的边上》,你不能不宾服先生运筹帷幄的大将气概:古今中外,三教九流,不可胜数  相似文献   

19.
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以情节古怪的小说《最后的嘱咐》获得英国文学大奖布克奖。小说描写一位屠夫希望死后骨灰能洒在海上,他的4个朋友为成全他的遗愿再次相聚。小说中时空不断不停地转换,从中探讨每一位角色个性形成的原因。斯威夫特从20多岁开始写小说,为维持生活还在伦敦一所学院里教英文,现年47岁。1984年写了小说《水乡》后,生活出现了重大转机,小说被列入当年布克奖候选名单,后来  相似文献   

20.
1986年下半年,我在四川大学进修现代文学,听课之余准备写一篇《论钱钟书小说的幽默风格》的文章。当时我把钱先生的《围城》、《人·兽·鬼》都读熟了,把香港版的钱先生《写在人生边上》从川大文学所资料室借出全本复印了,在川大台港阅览室也借阅了美籍华人学者夏志清先生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把书中写钱钟书的专章全文复印了,在成都买到了《管锥编》、《宋诗选注》、《七缀集》等,也下决心一篇一篇啃着,又查阅了一些有关钱先生作品的论文,当时跃跃欲试,想写一篇论钱文章的信心越来越大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