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水平速度不能转化成重直速度在对跳高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文章中,常可见到这种提法:通过快速助跑获得水平速度(或水平动量),在踏跳时,使它转化成垂直速度(或垂直动量)。这种提法在力学概念上是有错误的。垂直速度是踏跳时受到地面垂直方向的反作用力作用而获得的,不是水平速度转化来的。速度(或动量)是矢量,水平速度(或水平动量)与垂直速度(垂直动量)方向不同,是不能互相转化的。  相似文献   

2.
跳远选手在助跑后能获得一个很大的水平速度,在起跳阶段需要产生一个垂直速度。在理想情况下,运动员希望在不损失任何水平速度的情况下产生一个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想获得垂直速度就必须消耗一定的水平速度。产生的垂直速度越大,水平速度的损耗相应地也会越大。因此,在产生垂直速度和维持水平速度之间寻找一个度是至关重要的。一般情况下,著名教练员认为能够获得的垂直速度是相当有限的,适宜的起跳角一般在20o左右。这表明,在起跳时有40%的水平速度转化成垂直速度。但是,Mackenzie最近提出,跳远选手应采用更…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男子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广林  闫之朴 《体育学刊》2005,12(6):115-118
采用两台SONY高速摄像机对我国部分男子优秀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进行赛场同步拍摄,运用爱捷运动录像反馈系统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在起跳开始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速度较低;起跳腿的髋、膝、踝3关节蹬伸不充分,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和高度较低,助跑水平速度未能合理地转化为起跳的垂直速度.起跳的垂直速度是影响我国男子跳高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此项研究旨在探究各测试指标对三级跳远水平一垂直速度转变的影响,这不仅对三级跳远技术的研究很重要.而且对其他跳远项目也很重要。10名优秀跳远运动员做为受试,采集每名运动员在同一比赛中4次完整试跳的三维运动学数据,计算出每次试跳中各个支撑期水平速度减小值和垂直速度增加值,发现水平速度的减小和垂直速度的增加有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的斜率A1被认为是水平一垂直速度转变中的系数。在水平速度减小值增加的同时,垂直速度的增大值也在增加.当A1值增大时U水平减小对垂直增加的灵敏度提高,关于三级跳远的最佳技术,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跳远运动中,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而摆动速度的快慢会直接影响到水平速度的正常发挥和垂直速度的大小,以及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衔接。因此,摆动速度成为跳远项目关键中的关键。本文通过对两名优秀少年跳远运动员的摆动速度训练进行对比分析,谈谈摆动速度对跳远运动成绩所起的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一个初学背越式跳高和有一定训练水平的专业跳高运动员来说,如何采用正确的腾起角度,是直接关系到运动员的成绩,也是运动训练和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根据力学原理分析,跳高起跳角是在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在水平速度一定时,垂直速度越大腾起角越大;在垂  相似文献   

7.
跳远是运动员的身体在水平方向位移的一项运动,其位移远度决定于起跳初速度和垂直初速度的合速度(腾起速度)。是什么因素决定运动员身体获得最大位移的呢?在人们的意识当中,认为运动员的水平速度是决定因素,即跑得越快的人自然就跳得越远。但却忽视了垂直速度在跳远中也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的因素。首先,分析一下垂直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根据人体重心在跳远中的移动,其水平位移公式:  相似文献   

8.
助跑与起跳重心水平速度对三级跳远成绩具有决定性作用;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我国运动员在助跑最后两步离地瞬间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呈递减趋势,重心水平速度较小,但在单足跳离地瞬间垂直速度较高,导致了过大的腾起角。  相似文献   

9.
对影响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成绩的运动技术参数作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明确了各因素对跳远成绩的影响程度.其中影响外国高水平运动员成绩的主要因素是腾空初速度,而影响我国高水平运动员成绩的则是垂直速度.说明我国优秀运动员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是腾空初速度不够且垂直速度过小所造成的.应在以后的训练中注重垂直速度和腾空初速度的训练,使我国的跳远运动技术水平赶上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1、中外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技术参数技术分析从起跳技术参数指标分析,水平速度高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但并非取得优异成绩的唯一条件。起跳后,水平速度将分解为腾起水平速度和腾起垂直速度。合理的起跳技术是尽量减少水平速度损失,获得最大的腾起垂直速度。因此,影响我国跳远成绩的主要技术问题是腾起角度。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起跳垂直速度获得途径与训练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斌 《中华武术》2005,(5):48-49
背越式跳高的成绩取决于起跳结束时的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腾起初速度是由腾起垂直速度和腾起水平速度大小决定的,腾起垂直速度是获得腾起初速度的主要因素。如何获得较大的起跳垂直速度是跳高训练的关键,背越式跳高垂直速度获得途径与训练思路密切相关,是跳高训练首先要明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引言。跳远包括四个相连的阶段:助跑、起跳、腾空、落地。根据有关研究,助跑和起跳是影响跳远成绩的最重要的因素。从生物力学的观点来看,在起跳阶段跳远的基本问题是水平速度转变为水平分速度和垂直分速度,运动员已经意识到尽可能小的损失水平速度并获得尽可能大的垂直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技术动作录像、影片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我国10名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和起跳速度变化特征的运动学分析,提出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最后两步缓冲动作稍大,摆动腿蹬离地面时速度水平较低;大部分运动员身体重心高度波动较大;起跳垂直速度水平与起跳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的垂直速度水平差别较大,但整体水平一般.  相似文献   

14.
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同时与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在跳远理论与实践中,只是强调“在尽量少的损失水平速度的基础上,争取较大的垂直速度”。这种提法旨在突出水平速度的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这都不利于人们真正地去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而在高速助跑的情况下,重视发挥垂直速度,延长身体在空中的飞行时  相似文献   

15.
跳远起跳必须重视发挥垂直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垂直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根据人体重心在水平方向飞进的远度公式:S=Vo~2Sin2d/g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同时与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也有很大的关系。运动员的腾起角度是跳远起跳时身体重心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快慢,决定着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的大小,以及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快慢变化,影响到其它因素随之发生变化。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中不同时相速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及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减小,并与垂直速度增加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蹬伸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略有回升,垂直速度保持增加的态势,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男子跳远运动员不同起跳级次及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定点高速摄像、录像分析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A、B两组起跳阶段不同时相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变化与着板角、起跳缓冲和蹬伸阶段膝角变化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成绩较好,缓冲阶段身体重心水平速度的减小值会略大,垂直速度的增加值则更大;而且,离板瞬间身体重心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都呈现出相对较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19.
对第11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运动员进行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对象最后一步技术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差异性小;H2、成绩和重心最大高度均相对较低;起跳点距离横杆垂直面过近;助跑速度和起跳结束时的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低;利用水平速度的能力不够;起跳结束时重心垂直速度与垂直加速距离、摆动腿摆动速度与摆动腿水平角、缓冲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与垂直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分析了弧线助跑身体内倾是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速度的有效途径,这种速度的转换是背越式跳高优势所在,是从最后助跑2-3步降低身体重心,可加大起跳垂直工作距离,起跳实质是三种旋转力结合(三合一)在一起才能有效地把助跑获得水平速度转化为垂直上升速度,将摆动腿动作在起跳过程中的作用上升到用“摆动腿来起跳”这一高度来认知,有利于理解起跳动作实质,有利于在实践中正确指导训练,是技术训练的突破口。摆动腿蹬伸动作转化的越快,起跳效果就会越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