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本从文化系统演变的一维视角,探寻民族过程对地理区域文化系统特性演变的影响。当然,在民族过程中,既有主体性的创造,也有国家政治的统辖,民族过程毕竟既是一个政治的过程,也是一个地理区域文化系统演变过程。文本从文化系统论出发,论述了历史时期民族过程是文化接触、涵化、交融和地理上的移动过程,历史时期民族集团分布是地理区域文化系统特性形成的必要条件;历史时期民族过程中的生计方式选择影响地理区域生态格局演变;民族过程引导地理区域文化系统特性的演化。  相似文献   

2.
岷江上游地区位于藏彝走廊的东缘,辐射范围包括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大部分地区。历史上,该区域先后经历了数次大规模的民族交融与变革,民族间的冲突、抗衡和交融格外激烈,并最终在这一区域形成了藏族、羌族、汉族和回族等多民族多元文化共处的格局。由于地处青藏高原东缘高山峡谷地带的龙门山断裂带和横断山区东缘,该区域不但林业、水利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而且也是汉藏文化的交汇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3.
两会留声机     
《神州学人》2017,(4):18-23
两会微言 在新的历史时期,知识分子要发挥应有作用,首先要讲政治,就是要胸怀大局,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其次要放宽视野,当今世界格局剧烈变化,多元文化激荡交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大转型时期,要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齐心协力、凝心聚力至关重要,知识分子尤其要形成高度共识。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有着2100多年悠久历史的西宁,怎样开发利用河湟地域沉积的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开拓发掘源远流长的民间文化,构建有个性且特点鲜活的文化产业,实现文化和经济融合发展,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在多元一体格局中,从历史、语言、文化等视角探讨羌族和彝族的渊源关系已有很多研究成果。不过,以宗教的经咒为切入点来进行比较研究的,还不是很多。对羌彝敬神经咒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藏羌彝走廊上的民族流动与文化格局。同时,羌彝敬神经咒文化的诸多相同性及其所体现出的共同思想,充分印证了藏羌彝走廊上羌彝两族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羌彝敬神经咒文化相互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相似文献   

6.
汉中文化既不是一个历史断代式的概念,也不是一个时代文明的标志性概念,而是一个禀赋独特的区域性文化名称,是该区域所有文化现象的总和。汉中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必然是秦陇、荆楚和巴蜀区域文化交融的过渡带和交汇区,承担着缓冲阀、黏合剂的作用。在特有的区位优势与特有的资源禀赋中,各地移民来到汉中,并开始了自己的文化创造活动。他们与汉中历史时期先民的文化选择一致,善于借用外地文化资源,利用本地环境资源,吸取不同文化的养料并结合自己的生存环境进行文化整合,在生活中实现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7.
从民族艺术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可以看出跨族际交融是我国56个民族艺术的突出特征。多民族的艺术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审美动力。文章以纳西族为例,审视该族几个重要的艺术门类所蕴含的跨族际交融性,为进一步审视多民族艺术交融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进程中具有的重要意义和积累更多的实证个案提供参考。文章指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是各民族历史上交往交流中逐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我国各民族在具体的历史时空中产生的文化艺术交流,也促成了中华各民族对多元一体但又具有整体性的文化共同体的认知。我国各民族还需要在以后深入的交往交流中不断加深这样的认知。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需要有更多回溯历史和现实的实证微观研究的积累,以利于总结历史经验,促进当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一个多民族、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家,隋唐时期破而后立、碰撞融合的文明进程可以看作是民族、文化、区域间的交流交融缩影。这种新陈代谢、交流交融的发展特性成为中华文明最根本、最核心的文化内涵。就历史前溯而言,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秉承了前秦后汉的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9.
中国和哈萨克斯坦是友好邻邦,两国有着历史的渊源。中亚是东西文化碰撞和交融地,哈萨克斯坦的艺术包含了哈萨克艺术、俄罗斯艺术和东方艺术,中国艺术也包含了本土艺术,西方艺术和中国各民族艺术。这两种格局有许多共同之处,又具有两种不同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 ,畜牧业的发展和对农业的互补作用同样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融结合的历史活动构成了统一的多民族中国形成与发展的主旋律。本文试图通过部落制度对游牧民族历史进程作用的探究 ,来揭示我国游牧民族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  相似文献   

11.
学校文化建设是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措施。近年来,我国许多学校的文化建设走人了虚幻化、形式化、纸面化的误区。这些误区源自于人们对学校文化的要素和结构缺乏清晰的认识。从要素上看,可以从形态和载体两个角度对学校文化的组成进行细分。从结构上看,可以将学校文化结构分为无生命的几何模型和有生命的树模型两类。生态树模型对学校文化的要素和结构提供了一个合理的描述,对于克服当前学校文化建设中的误区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徽州文化是代表中国明清社会从“农业的系统”向“商业的系统”转变之际的特异性与先导性的地域文化标本。徽州文化的独特性取决于它的文化基因,包括移民型人口结构、宗法制社会结构、商贾为重的经济结构与崇儒尊孔奉朱的精神结构。徽州文化的特质是既脱胎于中华文化母体,又成为新兴商业文化的先驱者,成为新旧文化二律背后的共存体,表现出许多彼此矛盾又自我调谐的文化表征,其中最典型的为: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观上的崇儒与重商,人生态度上的内敛与进取,生活方式上的节俭与时尚。徽州文化解构、降格为普通地域文化,最根本、最关键的动因是构成徽文化特质的内在基因产生了变异:移民型人口结构发生反向移民,宗法制社会结构彻底瓦解,以商贾为重的经济结构被迫转型,崇儒尊孔奉朱的精神结构逐渐涣散,而这种种基因的嬗变受制于内外环境的变革压力。  相似文献   

13.
文体不是孤立的语言现象,在其话语体式的背后,有一个话语主体的心理—精神结构所指向的社会文化背景。作家创造的话语符号结构,与其精神、心理结构具有同构对应性。文体作为文学话语的结构模型,既受到文化的制约,也同样表征着文化。特定文化中主体的行为方式与精神结构,包括体验世界的心理图式,是文学文体话语体式演化的内在规律。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化往往以胡、汉文化,也即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冲突为表征。文化的整合形成北朝士人的特殊文化心态,如文化隔漠心态,畏祸心态与羁臣心态等。这是造成北朝诗赋凝重古奥的文体特点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4.
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区域民俗学的角度阐述了青海饮食文化的相关问题,主要对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归属、饮食结构、饮食礼仪进行了分析和探讨,认为青海饮食文化兼有农业和牧业的饮食结构,因为民族和文化体系的多元化使得饮食结构和礼仪也呈现不同一般的特色,青海饮食文化可自成一体,代表了多元的高原饮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人浸泡在化之中,化渗透在人的精神骨髓之内。观众欣赏作品的好坏、真实与否的标准,实际上是一个化的标准。人生活于社会之中,由于诸多的不同元素相互交织,融合成一个民族特有的化心理结构。中国化从伦理出发,伦理化使中国化注重人际关系,追求人生境界和人格的自我完善,这显然不同于西方的追求无限,在这样的化制约下,中国观众有着独特的先在结构中的化因素。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进程不仅在经济上对我国产生了强烈的冲击,而且在文化上对我国的意识形态也将产生深刻的影响,极有可能使我国的文化意识形态发生结构性的变化。文章分析了发生这种结构性变化的原因,并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完善和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三方面入手,分析了在这种结构性变化中保持我国文化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特色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体系由五大系统构成: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商业文化、人文景观文化与自然景观文化。从价值与市场的角度看文化的存在时,不同类型的文化具有不同的价值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萨林斯的《历史之岛》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夏威夷群岛土著的历史和文化,这就是结构的历史人类学方法。萨林斯的历史人类学注重文化、社会主体的社会行动和文化秩序的象征物“结构”,其结构是一种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分析工具。萨林斯的民族志是具有意义的结构性叙述文本,他用结构的方法构建了夏威夷土著社会的历史。萨林斯历史人类学具有后现代主义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是中国未来先进文化和领导者的潜在群体。在培养他们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具备高品味文化和高超的领导才能,这里的核心和重点是必须构建、塑造他们的辩证思维品质和哲学文化素养。这个哲学文化是基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理性思维形态上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和程度。构建属于自己的理性头脑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最高境界。哲学文化是大学思想道德教育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20.
城市文化的和谐发展与大连人性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文化是一个由群体文化、个体文化、家庭文化组合而成的三元结构,在现实状态中,这是一个不平衡的结构。大连市拥有强大的城市群体文化,尚缺乏富有生命力创造力的个体文化及成熟的家庭文化。因之,重视当代人文精神的培育以激发个体的活力,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以促进家庭的和谐,就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