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后世界职业教育思潮透析--学校本位职业教育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化移 《职教论坛》2004,(10):56-58
职业教育自发展之初至今一直是一个颇受人们争议的话题和一种引起争论的教育形式.这种争议和争论在二战后可以说极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思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至70年代,是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关于职业教育发展争论最多、争议最大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众多的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如英国的金(K.King)、布劳格和巴洛夫,美国的福斯特和萨卡罗波洛斯等,他们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也有过不少的争议与争论.  相似文献   

3.
职业教育主要思潮简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莉 《成人教育》2006,(3):15-17
该文以世界职业教育思潮演变的百年历史为限,撷取了历史上对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影响甚巨的六大思潮,对思潮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代表人物及后世影响进行了简略撮要。  相似文献   

4.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蒋莉 《职教论坛》2004,(22):60-61
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是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一股世界范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思潮①.它以重视获得岗位操作能力为目标,提倡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教育体系.其思想最初来源于美国二战后对退役人员的转业训练.60年代被用于美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后传到加拿大,80年代又逐渐推广到了欧亚及澳洲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初,主要的英联邦国家,如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先后根据能力本位职教思想重新构建了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把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思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90年代初能力本位职教思潮又经加拿大的引介登陆中国.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加强了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支持,以就业为导向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明显增强。从历史上看,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联,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变迁的产物,也是社会经济变迁的条件和动因。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在不断地吸收外国成功经验的同时,还应当发掘、整理和继承我国近代以来的职业教育思想。探索出面向21世纪的具有中同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职业教育变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主义思潮已经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本文旨在探讨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及其对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后现代思潮是伴随着现代社会问题的各种争论而来的,它进一步将现代主义的反传统精神推向极端。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理论和哲学主张往往是“破”字当头,对已有一切思想观念进行“解构”。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及其社会文化的转型,后现代主义者试图给世界一个重新的解释。然而,这个解释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推进了许多年,其中的是非成败褒贬不一,而这当中一个很重要的争论焦点是教育市场化问题。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在争论之列。作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企业,有许多先进的管理思想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本文即从此角度阐述了如何以企业管理思想来运作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9.
胡严艳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2):69-71,76
女权主义思潮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虽有继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开拓性。她敏锐地意识到男性作家存在歪曲女性形象的现象,并提倡女性应该寻找自己的文学传统,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而这三点仍是当代女性主义者争论的焦点。可以说,伍尔芙是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其思想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几乎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0.
女权主义思潮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伍尔芙的女性主义思想虽有继承性,但更重要的是她的开拓性。她敏锐地意识到男性作家存在歪曲女性形象的现象,并提倡女性应该寻找自己的文学传统,建构女性自己的话语,而这三点仍是当代女性主义者争论的焦点。可以说,伍尔芙是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其思想和当代女性主义批评几乎是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1.
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陈波涌 《职教论坛》2004,(31):58-60
三、刘少奇的半工半读教育思想 刘少奇是半工半读教育的倡导者,他为实现教育普及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希望通过半工半读这种非正规化的方式,以及既有正规化又有非正规化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来实现教育的大众化. (一)"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相似文献   

12.
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上)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陈波涌 《职教论坛》2004,(28):60-62
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该思潮提倡"勤工俭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重视教育制度改革与劳动制度改革的联系与融合,强调教育的平民化、普及化,给新中国的教育界,特别是职业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半工半读职业教育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为刘少奇.  相似文献   

13.
海外终身职业教育思潮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莉 《职教论坛》2004,(25):57-58
终生教育思想(lifelong education)源远流长,但真正成为一股国际性的教育思潮却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直接的推动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人物是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的法国著名教育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PaulLengrand,1910-).1970年保罗·朗格朗出版了其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该书被译成18种文字.其中他闸明了终身教育的概念,集中讲述了终身教育思想.他的观点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赞同,被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的主导理念.  相似文献   

14.
职业教育思潮与生产教育思潮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中影响较大、涉及面较广的两大思潮。本文从论述两者产生发展的经过入手,分析了他们互为主副潮的原因,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纵观美国外交政策史 ,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孤立主义与干涉主义之间的争论始终贯穿于整个过程。本文通过评析四大思潮及其相互关系 ,揭示美国国内政治思潮与外交政策的互动性 ,为把握未来美国外交政策提供宏观上的框架  相似文献   

16.
对职业教育概念的理解历来是职业教育界争论的焦点。而立足多学科视野阐述职业的基本含义,在此基础上从描述性含义/规范性含义、过程性含义/结果性含义和行动性含义/事件性含义三条路径对职业教育概念进行解析,以期为职业教育研究和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试论民国初期职业教育思潮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6年左宗棠奏请创办福建船政学堂,拉开了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帷幕,到1903年清政府将实业教育列入学制。这样,我国第一次有了职业教育的学校体系。从民国建立到二十年代末期的十多年时间内,全国上下一直呼吁创办职业教育和提倡职业教育,并形成了一股社会思潮和实践运动。这种思潮和实践运动,对我国以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走向,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潮,对教育理论,尤其是教育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近代出版家、教育家陆费逵首先提出“职业教育”概念,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发表各自的意见或主张。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及中华职业教育社对职业教育思潮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初的中国,职业教育思潮能够在各种教育思潮中脱颖而出,并产生较广泛的影响,使职业教育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从而在中国得以较快发展,究其原因,除职业教育思潮的倡导者们倡导有方之外,更重要的是职业教育本身适应了我国近代社会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而急需大量掌握一技之长专业人才的发展需要。虽然在贫穷落后、百业凋敝的近代中国,职业教育思潮如其它教育思潮一样最终都毫无例外地趋于消沉,但它在促使学界追求教育的平民化、职业化、实用化方面的意义是值得肯定的。而且它对中国近代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理论的丰富发展,曾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并为新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留下了许多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职业教育变革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其影响业已波及哲学、文学、政治、艺术、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它以西方发达国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已进入后工业社会为背景,以批判否定近现代主流文化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为基本特征,“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推崇创造、否定中心和等级、去掉本质和必然。”“后现代”一词在西方一度成了到处使用的时髦用语,职业教育领域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股思潮的影响。“不管怎样,后现代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这对很长时期浸润在‘现代主义’甚至‘前’现代主义中的教育学界而言,无疑会产生清醒和清新的效应。”汲取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合理因素,结合社会实际,深刻反思我国职业教育的活动,是探索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