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教学中,从学生爱玩、爱活动这个兴趣出发,设计游戏闯关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必然会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激活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一种挑战的心态下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发展语文能力。下面以教学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这课为例,来说明之。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朗读训练,着力于以“读”为主,从低年级开始打好坚实的基础,让琅琅书声充满课堂。下面以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木兰从军》一课的朗读教学为例,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张媚霞 《广西教育》2011,(31):32-32
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由于许多课文与学生的生活环境相距甚远,导致教学要点与学生的兴趣点难以有机统一,从而出现教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的尴尬局面。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联系现实,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相似文献   

4.
5.
《女娲补天》是一个神话故事。神话所承载的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语言,让他们欣赏、喜爱并且传承神话呢?神话的文本价值取向在哪里?语文味怎么体现?两位教师的同课异教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第一,关注神话这一文体。  相似文献   

6.
声乐作品《木兰从军》由南北朝的民间乐曲《木兰诗》改编而来,该作品不仅继承了古典诗歌的意蕴,而且将声乐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发挥到极致。通过分析《木兰从军》的曲式结构、人物形象塑造和曲调变换方式,探讨如何把握其段落层次、语调及情感的演唱风格,完美呈现木兰的民族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7.
邱芸 《考试周刊》2014,(95):28-29
"少教多学"的教育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谈谈对"少教多学"理念的认识和思考:"少教多学"的课堂注重学生主体,教学合一;注重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注重教师的引导总结;注重高效的课堂训练。  相似文献   

8.
课例一 一、复习《鸟语》,导入新课 (1)出示《鸟语》中的一段话,学生齐读。 (2)师小结过渡:从燕子身上,我们明白了勤劳的町贵;从大雁身上,我们知道了守纪的重要性;从苍鹰那里,我们学到了勇敢。今天老师又将给同学们带来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天鹅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唐柳燕 《广西教育》2009,(22):54-55
教材分析 《木兰从军》(苏教版语文第四册)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课文是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诗》改写而成的,通过描写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驰骋沙场,胜利归来的故事,赞扬了花木兰热爱祖国、尊老爱幼的优秀品质和巾帼不让须眉的自强精神。全文共分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讲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第2自然段讲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  相似文献   

10.
徐渭深受明代中后期心学哲学思想以及晚明个性解放思潮的影响,深刻地理解和同情女性遭受压迫的悲惨命运,大胆地肯定女性的主体性地位,塑造了具有独立人格和思考能力的女性光辉形象。徐渭创造了杂剧《雌木兰替父从军》,颠覆了传统的缺失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塑造了一个有勇有谋的女英雄,肯定木兰具有的武艺和才华,是对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壁垒的反驳,具有进步的意义。最后以木兰回归传统的婚姻生活结尾,削弱了木兰自身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带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陈玉芳 《海南教育》2014,(20):56-57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第九册中的一篇课文,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描绘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面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课文文字优美,叙述清楚,情节感人,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鸟产生了喜爱、敬佩之情。  相似文献   

12.
黄刚 《小学语文》2011,(7):62-65
【教学内容】 鄂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23课。 【设计理念】 1.课文写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全过程,叙述重点是她的“孝”。针对文本的这个特点,本设计围绕花木兰爱亲人胜过爱自己的优秀品质,紧扣相关文句,展开全文学习。  相似文献   

13.
[案例回顾] 这是《老王》(人教社《语文》八年级上册)公开课的后半部分—— 在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结尾段后。老师问:作者说“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愧怍”即惭愧,心里不安。结合课文想一下,难道作者对老王的关心不够吗?请同学们找出作者对老王关心的表现语句。同学们分组讨论。分别答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有幸听了实验学校的王巧玲老师上的《5的乘法口诀》一课,(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收获颇多,下面谈谈自己的评课意见:  相似文献   

15.
赖伟萍 《广西教育》2006,(7A):54-55,65
一、教材分析: 《大海睡了》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月夜中宁静的大海的景象。文中运用拟人的手法,把风儿、浪儿、明月、星星当作一个个乖孩子,把大海当作温柔的母亲。作者联想到,在这宁静安逸的深夜里一切都和大海妈妈甜美的睡了。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和感悟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听说训练,进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丁志云 《教师》2014,(3):26-26
正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较少的时间、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我们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那么在当今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使自己所上的每一节课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有效性呢?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下面就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木兰从军》一课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各种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常出现一些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做法:在课堂中,为整合而整合的观念和现象屡见不鲜;有的教师过于依赖于信息技术,而忽略了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徐岩 《小学语文》2008,(11):24-26
苏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运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一、比较感悟:突出词语教学的准确性重点词语:紧急、焦急‘师:仔细读读课文第二小节,找出这节中带有“急”字的两个词语。生:“紧急”“焦急”。师:这两个词语有什么不同呢?紧是什么意思?谁能用它再组个词?生:紧张、抓紧、赶紧……师:课文中什么事情很“紧急”,需要赶紧,抓紧?为什么这么“紧急”?生:因为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师:北方经常发生战争,想想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