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好奇之源、求知之源。让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就是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学贵自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求新知识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对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谈谈本人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之教不在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要使学生“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关键在哪儿呢?一个字:“引”。  相似文献   

4.
古人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教育家陶行知更是通俗地告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可见,创新首先要会问。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果一个人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就不能深入地分析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探究活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始终把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5.
“疑是思之源”,人们对事物产生了疑惑,发现了问题。就会去思考,去解决,认识上便有了提高。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不断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又能得到解决,无疑会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灵动的世界.可我们发觉在作文教学中.孩子们笔下的生活是那样黯淡无光.都是充满空话、套话的“得意之作”。新课标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表达。”这里就提出了一个习作的源头问题。多年的习作教学发现.只有开生活之源,才能扬个性之帆:只有让学生用生活的理念指导自己的习作.把日常生活和习作练习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以创新为核心.贴近生活.凸显个性,充满生命活力”的习作大课堂.才能写出富有灵性、个性的习作来。  相似文献   

7.
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学生是否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强弱。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回答一个问题更有价值,语文教学切切不能忘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语文阅读教学作为对话的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主阵地。一、培养问题意识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创造。问题是思考的起点,是思考的先导。所以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弗思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于勉之。”语文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问题意识培养土壤。首先,阅读文本是信息丰富的问题源。只要阅读个体善于动脑,阅读一篇文章会产生…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中 ,学生怕写作文 ,一写作文就求助于作文选 ,东拼西凑 ,作文中空话、套话、假话连篇等现象不是个别的。究其主要原因 ,一是学生缺少生活体验 ,作文成了无源之水 :二是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只在写作方法上打转 ,这样的写作只能养成“股调(刘国正语)”。笔者在我县瑶乡从教小学语文多年 ,我们十分重视“引导学生开发生活宝库以为写作之源” ,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难”的问题 ,充分发挥了学生作文的优势。一、抓住农村生活气息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特点 ,教写特色作文。生活是写作之源。只有被学生感知、体…  相似文献   

9.
随着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有关“快乐体育”的探索正逐步展开。为使“快乐体育”真正落到实处,在对“快乐体育”中的“快乐之本”、“快乐之源”和“快乐之情”进行理性思考后,我们提出:教育观念的更新是新课程下实施“快乐体育”的核心所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是新课程下实施“快乐体育”的动力之源,而激发学生的高尚情操是新课程下实施“快乐体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一)情景引趣探究之源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因此,教师的任务是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之中,使学生明确探究目标,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去发现问题。例如在教学Oxford English9A“The Night of TheHorse”一课时,一开始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How can getinto a city that has very strong walls,is well defended andhas plenty of food and water?”因为思维定势,学生一下子就想到了著名的“特洛伊战争”,所以他们无一例外地想到了“木马”。“是的,希腊人用一匹腹中装了六个士…  相似文献   

11.
王志龙 《考试周刊》2009,(23):199-200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一个人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纵规科学发展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科学进步的历程就是人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提出问题对创造思维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2.
纵横家是先秦诸子百家的一个重要流派,其源起问题尚是一个未解决的课题。本文从纵横家与“行人之官”、纵横家与养士之风、纵横家与先秦学风三个方面探讨论证了纵横家的源起问题,认为由“行人之官”演化而来的“游士”的一部分,就是纵横家产生的渊源。纵横家从产生之初就积极干预社会政治生活,参与“百家争鸣”,充分显示出纵横家思想文化的独特风貌,纵横家是中国文化哲学突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主席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对孩子创新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就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几点看法。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始。  相似文献   

14.
问题的源起: 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孔子为什么难以推行他的仁政主张?我认为是他个人的原因,他说话太“冲人”,他的主张很好,但说话太“生硬”,不易为人接受。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学习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质疑问难,实际上是一个积极思维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幼儿园的小朋友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鲜好奇,经常提出一些大人都无法解答的问题;而上了小学,提问题就越来越少了;上了初中、高中就不常提问题了。究其原因,是因为程式化的教育方式压抑了学生的灵性;长期应试教育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如何能改变这样的局面,如何能引导学生“敢疑”、“善疑”、“解疑”,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在这方面作了一点尝试。一、让学生敢于质疑1.转变…  相似文献   

16.
古语说:“疑乃学之始,思之端。”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博士也说:“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往往是学‘答’,学答案固然很重要,但学习怎样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应在学习答案的前面。”可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质疑课型就是一种由学生向老师(或班集体)提出问题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型,在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还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王昭  孙玲 《华章》2006,(10)
“解决问题”是课程目标中提出的四大内容之一,关于“解决问题”的具体阐述是:“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问题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数学的“心脏”,数学的生命之源。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每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又与生活密切相连。因此,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要以生活为起点,以生活为终点,从生活实际出发学数学,回归生活用数学。一、在现实情境中提出问题数学不是凭空而造的,而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不断抽象概括中…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的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然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叶老提出的“相机诱导”与《语文课程标准》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等诸多理念是息息相通的。我们在教学中,既可把它看作教学原则,又可把它视为教学策略。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实践这个原则或运用这个策略呢?一、捕捉诱导之“机”“相机诱导”强调一个“机”字。“机”在这里是一个时间概念,是一种机会的存在方式,教师要善于捕捉诱导的时机。1.自读之前诱导。即在学生自己阅读之前,…  相似文献   

19.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都离不开一个“问”字。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节语文课的优劣,与教师之“问”密切相关,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动脑、动口,能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对初中生而言,“写什么”远比“怎么写”重要。要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表达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抓住“生活”这个作文基点,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体验和作文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素材库,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