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亚子挽孙中山三对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5年5月3日,以柳亚子先生为首的中国国民党吴江县党部在黎里镇召开了吴江县追悼孙中山先生的大会。5月16日柳亚子在他创办的《新黎里》报出了整整八个版面的特刊,记载这宏大而又隆重的盛况。就在这《新黎里》报上,刊发了柳亚子撰写的三副挽联:  相似文献   

2.
《档案与史学》2011,(8):44-45
1987年5月28日,柳亚子先生诞生一百周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柳哑子故居的基础上隆重建立柳亚子纪念馆。当时.正在湖北武汉的曹立庵先生得到消息.兴奋不已,在时隔42年之后,这位年逾古稀的老篆刻家按照原样重新翻刻了i枚为柳哑子先生治的印章.在建馆的当天。赶到了柳亚子先生的故乡吴江市黎里镇,郑重地送给柳亚子纪念馆珍藏  相似文献   

3.
一九二三年南社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后,柳亚子又与邵力子、陈望道等发起新南社,并自任社长,提倡新文学和社会革命,并创办了《新黎里报》。七月,柳亚子先生及《新黎里报》被控。有关柳亚子等创办《新黎里报》及其被控一案的档案,是研究新南社和柳亚子先生革命活动及其思想发展的重要史料。特从馆藏档案中选出,予以刊布。  相似文献   

4.
书香门第 黎里世交 柳亚子(1887—1958),原名慰高,字安如,后改名人权,字亚卢,再更名弃疾,字亚子。父亲钝斋,学养有素。柳亚子少年时期即受父亲影响,赞成变法维新。16岁时,就加入黎里镇爱国团体——中国教育会。不久到上海人爱国学社,开始革命生涯。1909年,柳亚子等人组织反清文学团体南社,以文学创作为民族民主革命的政治斗争服务,以大量的诗词等抨击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制度,鼓吹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5.
黄恽 《兰台内外》2014,(2):14-14
正柳亚子(1887-1958),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镇人,创办并主持南社。曾任孙中山总统府秘书,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上海通志馆馆长。1939年夏,柳亚子愤于日寇全面侵华,决心以死相抗。他有感于国家已到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与南明历史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为砥砺全民誓死抗战的决心,他把自己在上海的居所命名为"活埋庵",蛰居其中,杜门谢客,准备以余生写成《南明史纲》,以昭诫世人。柳亚子埋头于明末各种正史、野史间,钩稽索赜,伏案不辍,同时又时刻关心着时局的进程。看到日渐严峻的战争  相似文献   

6.
(一) 热心公益无事忙有求必应香港脚我们在萨空了的客厅里,见到了柳亚子先生1949年送给他的这一条幅。条幅放在红木镜框里,挂在刚刚修葺一新的客厅的正中墙上。在冬天阳光的映照下,它格外显目。主人已是七十七岁高龄的老人了,性格开朗,思路敏捷,举止安详,谈笑风生。当我们问起条幅的来历时,他按捺不住喜悦心情,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说:“这两句打油诗,并不是这位著名的南社诗人的‘杰作’。这是先生从一次送行会上‘拣’来赠给我的。”原来,在柳亚子先生即将离港去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前夕,萨空了和乔冠华、夏衍、张铁生、金仲华、刘尊棋、邵宗汉,这些在香港从事新闻工作,又担负特殊任务的同志,聚会在九龙柳亚子先生的临时寓所,热烈地  相似文献   

7.
因工作的原因,笔者接触到柳亚子与孙中山相关的一些史料.1906年,柳亚子在上海吴淞口秘密拜见了孙中山.1909年,柳亚子与陈去病、高天梅创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并担任社长多年.1912年,柳亚子曾受邀担任临时大总统府骈文秘书.后来他托母病离开南京,到上海《天铎报》工作,发表了大量的反袁檄文.国民党改组后,他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在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他被通缉,流亡日本.  相似文献   

8.
正柳亚子是江苏省吴江县(今苏州市吴江区)人,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他因参与发起创建清末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并长期主持南社社务而享有盛名。他还与毛泽东多次进行诗词唱和,因而广为人知。可是,诗才敏捷的柳亚子,却患有口吃,给他的学习和讲演带来很大麻烦,留下了很多趣闻。  相似文献   

9.
毫无疑义,柳亚子是一位杰出的编辑大家,但这一点似乎早已被他那腾誉诗坛的赫赫声名所掩。说来颇有点匪夷所思,作为一代诗雄的柳亚子,生前竟仅出过薄薄的两册诗文集(《乘桴集》1928年,《怀旧集》1947年),其主要精力,都投献在他所热爱的编辑出版活动上,泽溉士林,为功岂细;若再加籀绎,柳亚子之所以在近代文坛上一直声望广孚,腾誉众口,也莫不与此有关。如果我们进一步从近现代编辑出版史的角度考量,柳亚子无疑应当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柳亚子(1887- 1958),字稼轩,祖籍江苏吴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活动家,南社的创办人.辛亥革命后,柳亚子先后担任总统府秘书,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监察委员和上海的通志馆馆长.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柳亚子遭到通缉,被迫逃亡日本.第二年,柳亚子从日本秘密回国并积极参加反对蒋介石反动统治的民主活动.  相似文献   

11.
胡怀琛为编辑世家,不是说他承上,而是说他启下,他的儿子胡道静,儿子的儿子虽然比不了上一代却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编辑。胡氏承上倒是一个文化世家,其兄胡朴安(1878—1947)算得上是一个国学大师级的人物,治文字学,也曾有过30年的报人生涯。胡氏早年与其兄都参加过南社,做过大学教授,任过上海几家报纸的编辑。当柳亚子主《太平洋报》笔政时,胡在《神州日报),后者主事较为保守,其兄胡朴安即嘱乃弟退出一同入《太平洋报》,其间柳亚子一度返里胡曾代柳任文艺编辑。也因南社与编报之缘,柳胡两人曾结金兰之交,但为刊发品评友人稿件事又近闹翻。大约是在《太平洋报》时期,胡氏为曼殊续过小说作品并将其印  相似文献   

12.
1942年农历正月十三日,荷枪实弹的日本鬼子对吴江县黎里地区进行突然袭击,一举杀害手无寸铁的中国同胞近百人之多,制造了连荡惨案。1971年3月14日,笔者专访了北厍公社叶周大队第六生产队(今属黎里镇)社员王富荣,他是连荡惨案的幸存者、见证人。他讲述了连荡惨案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名人手迹     
<正>柳亚子(1887-1958),江苏吴江人。原名慰高,字安如。早年崇信天赋人权,以亚洲卢梭自命,改名人权,字亚卢,又仰慕辛弃疾,更名弃疾字亚子。一九〇三年加入中国教育会后与人共同创办中国近代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一九〇六年入上海健行公学任教员,加入同盟会。一九〇九年创办著名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曾任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秘书,《天铎》《民声》  相似文献   

14.
胡思 《档案与建设》2003,(11):25-26
《读书》杂志2003年第5期刊登了李小江的文章《是这个男人敲响了中国“女界钟”……》(以下简称《是》)。该文详细介绍和剖析了金一所著《女界钟》的妇女解放思想,肯定了金一在中国妇女解放史上的“敲钟人”地位。我读完此文,可谓受益匪浅。但作者李小江因“没有更详细的资料可以了解他(金一)的家事婚事妻室子女”,而很难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对解放妇女如此尽心尽力”。阅毕《是》文,一面为李小江遗憾,一面又蠢蠢欲动,迫切想揭开金一的真面目。根据《是》文中提供的“此人曾参加晚清反满‘爱国学社’,与柳亚子同乡”的信息,我查阅柳亚子…  相似文献   

15.
《现代出版》2014,(6):F0002-F0002
正舒新城(1893~1960),湖南溆浦人。他早年致力于教育事业,曾在长沙、南京、成都等地担任教职,并与友人创办:湖南教育》月刊。在1924年至1928年五年多的时间里,舒新城共编著《教育通论》等各类教育书籍10余种,为当时教育界所推重。  相似文献   

16.
1568年,教皇庇护第五任命卡内罗(Belchior Carlleiro)为澳门区主教。次年,他便在澳门创办了仁慈会,并在议会广场建立了米斯力科地亚医院及其辅助教堂。这是西方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世界民主舆论和举国同声的反独裁舆论的压力下,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偕同周恩来和王若飞,于8月28日飞抵重庆。毛泽东在重庆期间,与重庆的各方面人士广泛接触。在和柳亚子的交往中,毛泽东把旧作《沁园春·雪》抄送给了他。毛泽东离开重庆以后,这首词辗转传到吴祖光手中。遗憾的是,抄件有遗漏。于是吴祖光又走访了几位朋友,一共找来三个传抄件。三下里一凑,终于得到了完整的“咏雪”词。本想在“西方夜谭”上尽快发表。但是,阻力太大。这阻力,来自毛泽东。原来,毛泽东在离开重庆时,留下了“公开发表著作(包括诗词)要向延安请示,在没得到同意前不得发表”的话。柳亚子得到“咏雪”词后,和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初期,新华社在延安就创办了一本新闻业务刊物。这就是1939年12月1日诞生的,由毛泽东同志题写刊名的《通讯》杂志。 最近,笔者访问了新华社原副社长缪海棱同志,他回顾了《通讯》创办的前前后后。 1939年3月,新华社由清凉山迁到杨家岭,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前身》)的同志一起分住在杨家岭后山沟的两排窑洞里。杨家岭是当时党中央、毛主席的所在地。在工作之余,新华社和《新中华报》的同志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术界对于柳亚子《礼蓉招桂龛缀语》的辑录一向很少论及,而对其发表虽有简略提及,但存在颇多错谬之处.有鉴于此,笔者根据新掌握的史料,就柳亚子《礼蓉招桂龛缀语》的辑录与发表问题稍作探讨. 一、《礼蓉招桂龛缀语》的辑录 张应春(1901-1927),字蓉城,号秋石,江苏省吴江县黎里葫芦兜村人,与柳亚子四妹柳均权在小学同学.1923年,到松江景贤女子中学任教,结识共产党人侯绍裘和国民党左派朱季恂,思想进步很快.1 925年,回故乡黎里任教,在黎里召开的追悼孙中山逝世大会上登台演说,慷慨激昂,满座皆惊,由此深受柳亚子的赏识.同年8月,在柳亚子的推荐下,张应春当选为国民党江苏省党部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张应春与柳亚子在国民党省党部密切合作,结下了深厚友谊.1927年4月中旬,她在南京遭到逮捕,惨遭杀害,年仅27岁.其时,柳亚子正在上海隐居避难,同年5月又亡命东瀛,一年后方返回国内.张应春遇难后,柳亚子非常悲痛,先后赋诗和采取其他方式来悼念张应春.由于张应春字蓉城,就义前曾托名金桂华,柳亚子于1932年辑录《礼蓉招桂龛缀语》32则.《礼蓉招桂龛缀语》内容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柳亚子和朋友为《秣陵悲秋图》所作的题咏之作.  相似文献   

20.
“两脚书橱”胡道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时代不同了。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胡道静先生于2003年11月5日逝世,享年九十。九十岁,对于这位当年柳亚子先生创办的上海通志馆最后一名馆员、南社最后一名社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说来是很不稀奇的,因为在他坎坷苦难的一生中,死神曾经三次和他擦肩而过,他都死里逃生。俗语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胡先生的“福”不是官运亨通,发家致富。他始终是一介书生,自称是“两脚书橱”。在他的追悼会上有人撰一副挽联:“九曲不阿,操行交誉土人;百折无悔,著述永垂学界。”他的“福”是著作等身,造福学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