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并非李白所作。这是因为:(一)被目为今云南彝族先民的“天菩萨”,并非为唐玄宗时期的女蛮国人“菩萨蛮”;(二)《湘山野录》的记载不可相信;(三)魏夫人的《菩萨蛮》三首与传为李白之作的《菩萨蛮》毫不相关;(四)词的平仄声律在盛唐时期尚未建立起来,至中唐才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2.
传世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并非李白所作。这是因为:(一)被目为今云南彝族先民的“天菩萨”,并非为唐玄宗时期的女蛮国人“菩萨蛮”;(二)《湘山野录》的记载不可相信;(三)魏夫人的《菩萨蛮》三首与传为李白之作的《菩萨蛮》毫不相关;(四)词的平仄声律在盛唐时期尚未建立起来,至中唐才为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3.
《菩萨蛮》是自盛唐以来就风靡一时的曲调。曲名于唐开、天间早列入崔令钦《教坊记》中,敦煌曲子词也表明此曲至迟于开、天时已广泛在民间流传。中唐以后,官苑至于文坛倾倒于此曲的记载更不少见。《花间集》录晚唐温庭筠《菩萨蛮》词作十四首:(《全唐诗》录十五首)孙光宪《北梦琐言》还记得有关这个曲调的轶事一则:“宣宗爱唱《菩萨蛮》词,令狐相国(令狐綯)假其新撰(温作)密进之,戒令勿他泄,而遽言于人,由是疏  相似文献   

4.
传世的李白词,除争议颇大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二词外,另外十五首词中,只有《清平调》三首及《秋风清》为李白所作,余十一首虽为词,但皆系后人托李白之名而传世。《清平调》三首虽属李白的作品,但其是三首“披乐”咏唱的声诗,而非词;《秋风清》在宋蜀刻本《李太白集》中,其题则为《三五七言诗》,亦非词。  相似文献   

5.
其一,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省)温庭筠这个“花间派”的鼻祖,是以其十四首《菩萨蛮》和六首《更漏子》为代表作的。特别是那十四首《菩萨蛮》,浓丽隐约,最是细腻,恰象十四幅美艳绝伦的仕女图。这首词是其中的第十首,是十四幅仕女图中别具姿态的一幅空闺春怅图.此词写一个女子晨起后准备流妆,却见楼外一派春色,不由勾起她对远在他方的情人的思念,回忆起他们的分别,叹息情人音信断绝,自己的相思之情却无人得知。  相似文献   

6.
黄冬红 《文教资料》2006,(29):83-84
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词历来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称赞,然其作者的真伪,学界至今无定论。若综合现有各方面的文献资料,考虑到词体的形成时间及《菩萨蛮》一调的流传情况,此词当属中晚唐人所托。  相似文献   

7.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南宋大词人辛弃疾的名作之一。原文是这样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里说:“《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音汤)鎝(音踏),未曾有也。”意思是说,这首词如钟鼓宏声,震人心弦,在宋词中是很少见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词,先简要介绍一下作者及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他出生在北宋灭亡后的第  相似文献   

8.
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是最能代表其词风的作品。自晚唐以来,受到众多词家的重视,并多有论述,观点虽不尽相同,但影响至今不减。近年来,研究者关于《菩萨蛮》词十四首的研究工作大体集中在五个方面:一是从阐释学层面,论析这组词是否存在寄托;二是从审美风格方面,论述这组词的意境、意象;三是从考证学的角度,对这组词中的一些不确指物象进行分析考辨;四是从人物形象方面,考察分析这组词中的主人公身份及形象;五是对《菩萨蛮》词牌的研究。文章拟从这五个方面对学术界的研究状况作系统的梳理,以期能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词原是供人们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它音乐性的调名,也就是曲谱名,后来人们称之为词牌。换句话说,词牌就是表明这首词是用什么曲谱来歌唱的,犹如我们今天所说的"京调""黄梅调""越调"。如标有《菩萨蛮》词牌的词,它的句式、字数、声调、平仄、押韵等都必须符合《菩萨蛮》这个曲调的规定;歌唱时,用《菩萨蛮》这一曲调来歌唱。 那么词牌又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产生主要见于以下五个方面: 1.产生于边地或外域 唐代时西域音乐大量传入,它的曲调也随之到处流行,渐渐被采作词调。例如,在唐代最  相似文献   

10.
[教材简析] 本组有三篇课文:《菩萨蛮·大柏地》《月光曲》《灯光》。前两篇是讲读课文,后一篇是阅读课文。读写例话《分辨事物和联想》是本组读写重点训练项目。 《菩萨蛮·大柏地》是毛泽东同志于1933年重临大柏地时写下的一首词。这首词通过对大柏地景物的描写和对1929年初中国工农红军在大柏地歼灭国民党独立第七师刘士毅部两个团的著名战斗的回忆,展示出一幅经过革命战争洗礼的红色根据地绚丽夺目的画图。从而  相似文献   

11.
《菩萨蛮大柏地》是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毛泽东所作的一首词 ,词中主要描写了雨后大柏地的壮丽景色 ,抒发了作者的革命豪情。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分辨词中的事物和联想 ;想象词中所描绘的画面。教学难点是 :体会“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简介时代背景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全套小学语文教材中只选编了一首词 ,这就是毛泽东写的《菩萨蛮大柏地》。学生对“词”的文体特点十分陌生 ,讲读前要以本课为例作简单介绍。“词”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文体。“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  相似文献   

12.
在宋人著作中,本已认定《菩萨蛮》、《忆秦娥》二词为李白所作。但自从明代胡应麟提出异议,二词的著作权之争,数百年来一直没有休止。近年又重新提出了这一问题。有的学者认为,这“是北宋前期的产物。”有的选本将二词的作者以“无名氏”目之。为了澄清这一问题,本文试作一点新证。  相似文献   

13.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为东坡词编年者不在少数,这是东坡词研究的深入,但也存在着歧见。本文拟就《菩萨蛮》等四首词编年有歧见者展开讨论,以期在争辩中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14.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即景感事的名作,对这首词的表达方式,万骏云先生是这样认为的“全词用的是比兴手法”。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借水怨山”就是说的比兴手法。“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二句用的是直书期事的赋笔。 (《辛弃疾词鉴赏》,齐鲁书社1986年版,苏救版《唐诗宋诃选读教学参考书》选了此)薛金星先生主编的《中学教材全解》也认为“辛弃疾此有《菩萨蛮》用极高明之比兴手法,写极深沉之爱国情思,无愧为词中之瑰宝”,“词中运用比兴手法,以眼前景道心上事,达到意内言外之极高境界。”其实,这首词既没有运用比兴手法也没有运用赋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张建秒 《语文知识》2003,(10):40-40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这首《菩萨蛮》的妙处,在于天然去雕饰,章法浑圆,无斧凿之痕。开头:写景入手,造出环境。一二两句写景。描写平林:摹其声——寂静无声;状其态——烟  相似文献   

16.
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词制短小,语言浅近,而含意深婉,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好词。然而对词句的理解,却颇多歧义。为叙述方便,先把原词录在下面:  相似文献   

17.
1957年毛泽东的《菩萨蛮·黄鹤楼》在《诗刊》创刊号发表,当时,“把酒酹滔滔”为“把酒酎滔滔”,一位读者怀疑“酎”是“酹”的笔误,随即写信给当时《诗刊》主编臧克家。回信说:“毛主席的诗,我们不敢妄加修正。”这位读者又写信给郭沫若,郭老回信说:“这首词的发表,毛主席  相似文献   

18.
《菩萨蛮·大柏地》是第十二册第二组新增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写的一首词。这首词上阕写大柏地雨过天晴、鲜丽如画的景色;下阕联想回忆当年大柏地的激烈战斗。整首词歌颂了祖国壮美的河山,歌颂了革命战争,充满豪情,充满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写法上看,词...  相似文献   

19.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辛弃疾即景感事的名作,对这首词的表达方式,万骏云先生是这样认为的“全词用的是比兴手法。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借水怨山’就是说的比兴手法.”“‘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  相似文献   

20.
[赏析]《菩萨蛮》是一首怀人思妇之作。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将此词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玉阶怨》属《相和歌·楚曲调》,一般专写宫怨。《菩萨蛮》开头两句为远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苍穹,凝望天际,不觉日暮。写诗中主人公伫立楼头,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离愁。"烟如织"是说暮霭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