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PSC"说话"项测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过较长时间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后,普通话水平“说话”项测试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无文字凭借”的限定落空,口语范畴的“说话”多呈现书面语特点、“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成为评分最随意的一项等等。这些现象给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带来了负面效应,影响了测评信度。为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地发展,必须对“说话”项测试问题作进一步的审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说话”测试项目,由于40个话题的公开和测试方式的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的准确性。通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测试进行分析,指出了“说话”部分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增加双向说话,对“说话”内容作出具体要求,语音规范的考察舍弃逐字判断的方法,以系统错误与缺陷作为扣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的测评争议较大。《湖南省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说话”项的评分标准存在某些欠妥之处,突出表现在某些概念的界定与阐述、定量控制与定性特征的吻合度及自然流畅要件的制约力等方面。从测评实践的角度对评分标准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较为合理的构想,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水平测试属于主观性测试,测试的评定标准主要是以一种“语音现象”存在于测试员的头脑中,不同的测试员对于语音标准的把握不尽相同,评判的宽严尺度不同,其测试结果必然存在一定差异。这种非客观因素造成的差异,对“命题说话”测试项评分的影响较为明显,直接影响着测试等级的信度。测试员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非客观因素造成的测试结果的不稳定性,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信度。  相似文献   

5.
林绮琴 《广西教育》2012,(38):39-40
随着普通话水平测试对现代化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称为机测)系统应运而生,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运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所谓机测,是指应试人采用上机模式进行测试,第一题“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题“读多音节词语”和第三题“朗读短文”由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自动评分,第四题“命题说话”由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或测试站调配测试员通过网络在线评分。  相似文献   

6.
PSC"说话"项若干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说话”项的测评争议较大,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说话”项的评判标准,存在一定的模糊性,突出地表现在考核形式,语音面貌的定档等环节上,从测评实践的角度,对“说话”项测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通过对现行《大纲》“说话”项评分机制的梳理与解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说话”项的测评提供较为合理的评判方法与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7.
韦璇 《文教资料》2009,(32):37-38
2009年,广西因推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工作.语委办颁布了新的广西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新的细则细化了“说话”测试的扣分项.这无疑会使测试更加公平客观,但同时也对应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河池学院为例,探求在短期普通话培训课中如何辅助学生,以尽可能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普通话水平测试(简称PSC)中,第五项测试内容是不少于三分钟的命题说话。它依据科学的评价体系,基本能检测出应试人真实的普通话说话水平。应试人通常感到本项测试较难以应对,实际测试时失分率高,所以,如何应对该项测试,提高得分,值得探讨。应该说了解说话测试项的基本要求,克服说话测试项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应对测试的基本保障,而这一探讨,在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践理论建设上,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说话”项目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重点 ,本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项目所表现出来的一些问题作了简要的分析 ,并就如何做好“说话”项目的应试准备提出一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命题说话项在整个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所占比重最大,定量与定性的评分难度也最大,命题说话项的评分细则,还有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说话项评分细则的优化策略是:参照动态语音系统,科学定量评分;强调汉语口语特色,杜绝背稿现象;坚持动态规范理念,准确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许多研究者忽视了鲁迅写作《阿Q正传》时的思想观点和文艺观点,仅仅一般地根据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中关于农民问题的正确思想来解释阿Q的“革命”问题。事实上,阿Q的“革命”,不过是他的“精神胜利法”在客观环境发生变化后的另一种表现的形式而已。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7.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9.
箕子的“子”不是爵位,商王朝没有子爵。“子”是由王族的姓变为尊称的。箕子是中国第一个称为“子”的思想家。  相似文献   

20.
台湾问题有国内和国际两大因素,台湾问题的解决也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出发。本文主要是从国际法和国内法两个层面对台湾问题进行法理分析,强调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是和平统一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