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和谐之美     
人的美分两种,一种是外在美,另一种是内在美。外在美便于捕捉和发现,而内在美需要深入地挖掘。无论哪种形式,美都是值得期待和保留的。有一件事使我记忆犹新。在一辆公交车上,一个漂亮的姑娘坐在座位上,那坐姿让人赏心悦目,可过了一会儿,一个妇女抱孩子上了车,车子颠簸得厉害,那个妇女不时地碰到坐着的姑娘。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一种社会理想、一种学术理想、一种教育理想。人与环境和谐、人与制度和谐、人与人和谐是和谐大学校园的三种境界。构建理想的和谐大学校园的途径在于:加强环境建设,促进大学校园的和风顺雨;改革制度安排,推动大学校园的和衷共济;增进人际交流,形成大学校园的和乐融融。  相似文献   

3.
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不少学者深刻地指出,由于教育学的空泛与浅薄尤其是教育学研究中的“人学空场”,教育学遂有演变成“无人之学”的危险,失去人学支持的教育学必将是“无根”的贫困的教育学。在历史和现实中,存在着两种教育教学方式,一种是造物教育,它全然不顾及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情感,甚至人的合理需要,采取类似工人生产标准件那样一种整齐划一的方法,这致使教育不能发挥最大功效。另一种是人本教育,它高扬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情感,让人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彰显,高度发挥人的潜能和伟大思想。在政治课教学中,寡素的教…  相似文献   

4.
和谐既是一个哲学和美学范畴,也是一个心理学和教育学范畴.和谐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思想和理论,也是一种教育理想和追求,还是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模式.新时期和谐教育具备公平、辩证、人文、有序、科学和艺术等特性,具有促进人和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功能.实施和谐教育应坚持全体公民的教育公平原则,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适应原则,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原则,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协调原则,以及教育与发展的相互促进原则.  相似文献   

5.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状态,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的和谐.和谐社会需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资源的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为了实现人与人的和谐这一更高目的,同时,也需要人与人的和谐来促进.  相似文献   

6.
内心和谐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价值观念。内心和谐与否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外部的社会环境。人的内心和谐是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当代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现象暴露出人们内心的不和谐。要想达到内心和谐就需要注重自身修养,进行良好的自制和调节。  相似文献   

7.
内心和谐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价值观念。内心和谐与否受到外部社会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外部的社会环境。人的内心和谐是人与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基础。当代社会中,存在的许多现象暴露出人们内心的不和谐。要想达到内心和谐就需要注重自身修养,进行良好的自制和调节。  相似文献   

8.
成为人格健全的充满自豪感的人的首选条件是教育要和谐.所谓和谐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中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且使之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内在本质的表现,即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学习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的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面改革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学科教育途径是中学培养学生的一条重要的途径。中学开设了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课程。从培养人的角度来审视,这是一种和谐教育。作为社会的人,要在现代社会立足和发展,以至于成功,应当是一个专业技能(劳动工作能力和水平),社会  相似文献   

10.
大学精神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精神是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有意识的方面和无意识的方面及其心理活动。精神指所有的非物质对象,即作为特殊物质的人脑的活动以及这一活动所产生的一切非物态化的结果,包括心理、思维、观念、学说等一切意识现象,是对外部世界和人的自身的客观反映。精神的具体描述就是人们对实现理想目标的一种价值追求。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换句话说,使人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精神。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教育涵盖着人的发展的历程。在这个历程…  相似文献   

11.
以人为本,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教育以育人  相似文献   

12.
视点与看法之一:平等与民主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是人类的普世价值与理想追求。广义而言,人和人之间的平等,指的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享有相等待遇,实现一种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3.
爱心构和谐     
<正>所谓爱心,就是同情、怜悯的心态及相应的行动,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胸怀。有爱心的人,爱父母、爱别人、爱国家;有爱心的人,对工作和生活有一种强烈的爱和责任感,由于这种爱,他会发奋地工作和学习,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人间最需要爱心。爱是人类最朴素、最珍贵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 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一、和谐精神的精华意蕴与内涵实质关于和谐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学界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广泛探讨。(一)卫绍生教授从哲学理念、社会观念、伦理关系、个性修养(人生追求)四个方面对和谐精神的内涵进行了阐述:1.作为一种哲学理念的和谐精神。强调阴阳和谐相生、平衡互补,是中国传统“和”“合”思想的理论渊源。2.作为一种社会观念的和谐精神。追求社会公正,强调通过和谐制度的合理安排与实施,谋求社会和谐。3.作为一种伦理关系的和谐精神。追求伦理关系的和谐,对人与人、人与群体之间的伦理关系做出种种规定和约定,维系社会和谐伦理关…  相似文献   

16.
一、和谐氛围的意义和作用。氛围的和谐实际就是一种情感的沟通与交融,心理学表明:处在一种和谐氛围中会使人心情舒展、愉悦,精神清爽,干事特别起劲,觉得生活在这样的圈子里特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儒家认为人是一种"群"的存在,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和谐相处,和、仁、礼、中是处理人际关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并提出了一整套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8.
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则万物生长,人类整体和谐则快乐幸福,民族和谐则国泰民安,同样道理,班级和谐则教学相长。学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人而不是物,人是其中最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和最活跃的因素,做好了人的工作,教育就抓住了关键,只有把学生视为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才能建立和谐的班级关系,从而显示出生命力和凝聚力。管理学告诉我们:和谐是一种极致,和谐是一种力量,和谐是一种境界。班级工作要如何和谐?现结合实际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与和谐校园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 精神是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有意识的方面和无意识的方面及其心理活动。精神指所有的非物质对象,即作为特殊物质的人脑的活动以及这一活动所产生的一切非物态化的结果,包括心理、思维、观念、学说等一切意识现象,是对外部世界和人的自身的客观反映。精神的具体描述就是人们对实现理想目标的一种价值追求。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不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且还是一种精神的存在。换句话说,使人成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属性是人的精神。毛泽东说过,人是要有一点儿精神的。  相似文献   

20.
祁小琴 《甘肃教育》2014,(11):27-27
正和谐是一种美,更是一种境界,它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积极的反应,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谐课堂追求教学过程中教学各要素的协调、和谐。其中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关键,因为它是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亲切的、友好的、活泼的、乐群的、健康的一种关系。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