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亮吉学识宏博、天才绝特,所作骈文篇什宏富、风格众多而艺术上乘。洪氏骈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调配上的骈散交融和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由于骈文创作成就卓越,洪亮吉获得了当时和后世的一致肯定及大力推崇;并且经由他的示范,还出现了效仿其骈文风格而自成一派的"常州体",一脉绵延直至清末,影响可谓深远。要之,洪亮吉称得上是有清一代的骈林巨子。  相似文献   

2.
有清一代骈文复兴,至乾嘉而臻于鼎盛,其间文风蔚兴、作家辈出,常州洪亮吉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洪氏学识宏博、天才绝特,骈文创作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即语言上的句雕字琢、工于属对,典故运用上的浑融无迹,句式上的骈散交融,篇章安排上的曲尽抑扬,议论的超卓,抒情写景的“会通”婉转,造境的奇迈。由于洪亮吉骈文戛戛独至的艺术造诣及其对于后人的深厚影响,洪氏称得上是清代骈文史上的一流大家。  相似文献   

3.
方履篯的骈文创作,汲取楚骚、汉赋而外,不但效仿洪亮吉并经由洪亮吉上溯魏晋六朝,而且师承杨芳灿并经由扬芳灿推溯初唐诸家,从而形成了一种华丽而刚健雄肆的总体风格.其骈文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以情长意挚擅胜与以气势壮迈擅胜.在常州骈文作家群落中,在整个清代骈文史上,方履筏之文都是卓然自立、可名一家的.  相似文献   

4.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间,常州骈文名家辈出、佳作纷呈,以一府而为骈林大宗,出身常州府阳湖县文化名族的孙星衍,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星衍才高品端,为官清廉、深得民心,一生诗文、学术并著。他的骈文创作,在乾嘉间负盛名,但中年"壹其志治经,取少作尽弃之",故存留不多;而就仅存的数篇骈文作品来看,总体有古奥渊雅、炼意深隽之风格,其或叙史陈义、或抒情写景,俱能运筹挥洒,超迈绝特,确乎名家手笔。  相似文献   

5.
清代诗人洪亮吉,因越职上书直言朝中敝事,触怒君威,从而被贬戍新疆伊犁。在遣戍过程中,洪亮吉用浪漫的笔调吟诵了西域的壮关山河,展现了西域的民风物产,记录了遣戍的艰辛和友朋酬赠的深情厚谊。这些诗作风格多样而自具面貌,艺术手法精湛而成就卓越,是清代诗歌史上特别引人注目的一批佳作。应当说,洪亮吉的西域遣戍诗,拓宽了中国古代边塞诗歌的题材和边塞遣戍诗的情感主题,推动了中国古代边塞诗的发展;同时,这些诗歌也进一步奠定了洪亮吉作为清中叶诗坛名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清代常州骈文之发达,几乎没有一地可与之相比。在"实足纵横中国"的骈文成就的基础上,伴随着嘉道以降骈文文体意识的高涨,晚清著名的史地学者与骈文作家屠寄纂辑了《国朝常州骈体文录》。是书以保存乡邦文献为主旨,也体现出融合骈散的理念。作为清代惟一刊行的地域性骈文选本,它有着地域与文体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代是骈文复兴的时代,常州骈文作家群的创作实绩在有清一代不但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且也极具典型意义。本文以此为中心,透过骈文自身体制横向漫衍特点而造成的认识难度,力图在纵深情感向度上对骈文作细致的考辨和勾勒,在对骈文的文体特征有着更准确把握的同时,也可以使我们对清代骈文的文学史意义有更公允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是晚清乃至清代骈文名家。他既注意到骈文发展的时代性差异,指出清代骈文家效法的对象有汉魏体、晋宋体、齐梁至初唐体、中晚唐体、北宋体五类,其中朴雅遒逸的晋宋体最受时人推崇,而唐体、宋体则备受冷落;又认为骈、散两体本不能截然分开,中唐以后才分为两体,然其实则一,古文重“实”,骈文重“雅”;还对清代代表性的骈文家,如陈维崧、汪中、洪亮吉等加以点评。与理论上推崇晋宋体骈文不同,他整体上反感六朝的道衰文弊,转而学习博大昌明、典雅富丽的宋四六与盛唐张说、苏颋的庙堂骈体。他的骈文与政治、仕途关系紧密。体国经野,润色鸿业,表彰忠义,宣扬教化为其骈文的主要内容;淹贯经史,用事雅切,对偶工整,文气流畅为其骈文的突出特征。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和鸦片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李鸿章、冯子材等重要人物都体现在其骈文书写中。同时,他通过创办书院,培养学生的辞章(包括骈文才能),为晚清骈文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倪惠颖 《天中学刊》2022,(5):109-115
毕沅幕府是乾隆中后期最大的艺文幕府,毕沅以其封疆大吏兼幕主的身份,在幕府内外形成朴学研究与骈文成就互为表里的创作生态,在润色鸿业以及对魏晋风流的包容中,一扫以理学为基础的八股文和古文的空疏腐朽之气,也将骈文从应酬俗套的窠臼中拉了出来。毕沅幕宾汪中、洪亮吉、孙星衍等都十分重视骈文对个人情感的艺术抒发,这些骈文家的学养和六朝式的审美情感奠定了乾嘉骈文风骨建立的基础。毕沅在幕府内外推动乾嘉文风向清新华美的六朝风尚转变,在对清代一流骈文家的培育以及常州骈文派的树立中功厥甚伟。毕沅有力主导的幕府学术和文学生态对乾嘉文风的转变和乾嘉骈文复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清代骈文复兴,其中心在江南地区。有清一代江南的骈文家,无论就大家、名家的数量而言,还是就各层次代表性作家的总量而言,在全国皆独占鳌头。江南骈文在清代的崛起,有着诸多原因,其中清廷压制与引导并行的政治、文化政策,清代江南地区考证学的鼎盛和江南作家在地缘与亲缘上的紧密关联,明末陈子龙、张溥等对骈体文的重视提倡等,对于清代江南骈文的兴盛起到了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1.
洪亮吉骈文,无论是祭文、墓表、铭诔,还是赋、序、书,都沉部悲愁,真挚感人。清新的辞藻、形象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个体对人生、生命的思索有机地融合在其骈文中,这使得他的骈文超越流俗,成为清代骈文大家。生命永逝、亲人永决、壮志难酬等既是其骈文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突破骈文形式束缚、情感悲怨的原因。这种情景交融、借景言情的骈文,既继承了六朝优秀的抒情骈体,又自成一家,有力地证明了清代骈文具有卓然而立、繁荣复兴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2.
方艳霞 《文教资料》2010,(17):24-25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洪亮吉主要利用汉魏遗说来匡正杜注,力图恢复《春秋左传》汉学的本来面目,匡正了杜注中大量的错误。本文进一步从字词方面探讨洪亮吉对杜注的匡正。  相似文献   

13.
"醇雅"和"风雅"是清代典型的词学主张,它们分别代表浙西词派和常州词派的尊"雅"观。"醇雅"与"风雅"皆是以"雅"为基础,要求词作音律规范,语言典雅。但目的和方法各异,前者复兴词体,后者推尊词体。对词作的风格要求也有很大不同:前者重"清妍""清空";后者提倡"深美闳约、深隽柔厚"。  相似文献   

14.
皮锡瑞不仅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还是成就较高的骈文家。与大部分清代骈文名家并没有整理自己的骈文集不同,他生前两次编辑、刊刻了自己的骈文集;且几乎所有文章都用骈体来说经、论史、评文等,自由地说理、抒情与言志。这些骈文多对偶工整但不呆板,讲究隶事与声律但又不受束缚;内容充实,情感浓郁,具有强烈的以古鉴今,经世致用倾向。在晚清白话文学兴盛的背景下,皮锡瑞以骈文作为他说经、论史、议政的主要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结"的本义为"(系)疙瘩",其语源义托于其声符"吉",而"吉"与"结、打结"义无涉,乃为"介"的声借字,反映在书面上,形成了一批以"吉"、"介"为声符的异体字。在"结、打结"这个义位上,"介"逐渐让位于其假借字"吉",而作为音借字"吉"在声音上取得了表达"结、打结"的独立地位,并进一步孳乳引申,派生出一系列同族词。  相似文献   

16.
清代江南有众多望族,其或在文学上成就显著,一门风雅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或位居高官,领时事之潮流。不过这两种家族形态并非一成不变,在一定情况下可以互动而兼容。即在文学上颇有成就的家族,会因文学上的优势而使仕途更为顺畅;而官宦显赫的家族成员也会因充足的财力、雅化的社交,使其生活趋于诗化。在江南家族中,"文"与"宦"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因文入宦,由禄而雅。与此同时,大多江南望族由于受地域风尚的影响,又形成了重"文"轻"宦"的特点,苏州陆墓云东韩氏就是其中典型之例。  相似文献   

17.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洪亮吉对杜注贬斥过分方面探讨《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在《左传》的注释史上,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是一部重要的注释之作。他主要用汉儒之说来匡正杜注,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本文主要从洪亮吉对杜注贬斥过分方面探讨《春秋左传诂》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初唐前期,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在形式上和内容上沿袭宫体。"初唐四杰"探索新道路,改造宫体诗,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四杰"的作品未能完全摆脱齐、梁浮艳诗风的影响。陈子昂继"四杰"之后,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大力倡导诗歌革新。主张诗歌要反映现实,要有充实健康的思想内容、遒劲刚健的风格,要有风骨。陈子昂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超越了"初唐四杰"。  相似文献   

20.
清代骈文在对前代骈文经典作家作品的学习与挑战中作了很多创新,创造了可与汉魏六朝骈文相抗衡的骈文经典。对清代的这些骈文经典,清人通过序跋、选本、评点、书札、笔记、文话等多种文学批评形式,从作家经典化与作品经典化这两个不同的层面进行建构。通过对清代骈文经典的建构,清人不仅表达了他们对清代骈文的认识,而且凸显了清代骈文独有的文学价值,确认了清代骈文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