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如何在实施经济资助的同时,抓住教育的根本,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是当前高等学校资助工作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从牢固树立"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资助育人途径和不断开创资助育人工作新局面三个方面积极探索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理念、途径和方法,可以有效地做到"资助中坚持育人,育人中创新资助"。  相似文献   

2.
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阵地。文章论述要正视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秉承物质资助与精神育人紧密结合的原则,在资助育人的实践中,坚持把加强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将解决学生的生活困难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相结合,将经济救助和精神扶志相结合,建立积极有效的资助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3.
"90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人格方面具有某些缺失,需要学校、社会各方面关爱和帮助。高职院校构建资助育人机制不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须构建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机制,旨在提高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新资助体系的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困难"正逐渐消失,但他们的思想、心理、发展等层面的问题并不会轻易消失,还将会较长时间存在。针对此种现状,湖州师范学院资助工作深入贯彻"解决大学生实际困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16号文件精神,在科学规范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础上初步探索出"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基本保障,但现行的资助管理体系还存在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完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新资助体系的思路主要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调整资助项目比例,发挥资助的整体效益;建立国家资助贷款信用记录;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勤工助学岗位;推动捐资助学,广泛筹集资助经费;确立助困育人工作理念,坚持经济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国家对高校经济困难学生新的资助政策,进一步健全了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新资助体系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暴露出对经济困难学生难以界定、资助标准缺乏弹性、资助办法单一以及受助学生对资助缺乏正确认识等问题。为实现国家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和育人的目的,进一步完善资助体系,提出以下建议:健全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机制,增加资助类别和标准的弹性,建立"精神助困"系统及组织受助学生参加义务活动。  相似文献   

7.
落实好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是提升资助育人实效性的基础,本研究以2018年秋季学期—2021年春季学期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数据为基础,利用数据分析手段,结合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实际,探析精准资助的工作方法,力求提高资助育人的工作实效。具体从特殊保护群体、家庭成员身体状况、父母背景情况、遭受意外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五个方面详细切入,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状况进行精准分析,剖析不同困难等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主要成因,同时研究对应困难等级学生的资助育人方法,并提出面向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前、中、后期的资助育人实效措施,为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落实好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是目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国各高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做好这项工作,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坚持“育人是资助的灵魂”这一核心理念,努力构建“资助——育人——引导”三级工作模式,逐步形成了“在资助中育人,在育人中资助,在资助和育人中注重引导”的工作局面,真正做到了物质上帮助、精神上鼓励、能力上培养,充分发挥了资(奖)助与育人的双重功能,确保了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实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庄严承诺!  相似文献   

9.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级认定机制不够健全、心理健康状况亟需矫正、帮扶途径不足等问题。加强资助管理队伍建设,完善资助育人工作机制;以勤工助学为契机,提高经济困难学生课余实践、社会适应能力;以砺心、励志、力行教育为平台,加强经济困难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资助育人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关乎教育公平和社会稳定,现有的资助政策体系保障了广大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公平受教育权利,履行了党和政府"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辍学"的庄严承诺。同时,面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校人才培养以及当前日益增长的学生多元成长的需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需要从理念、出发点、内容构成、发挥效能等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创新。把传统的学生资助工作升级为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将资助工作的效能更多体现在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将育人目标贯穿到资助工作每一环节中,推进学生资助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党和政府始终高度关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并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和政策,促进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地方高校因受到理念落后、资源短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资助育人工作还存在资助是资助,育人是育人"两张皮"的现象,因此探索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的结合点,是新时期地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2.
高校资助工作是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在校学习、生活的有效保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手段。如何在“三全育人”视域下,通过开展资助工作达到资助育人的效果,是当前高校面临的最大难点。以上海海洋大学为例,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现状调查,以研究生资助工作的满意度为出发点,调查学校资助工作质量成效、家庭经济困难生的认定、资助机制和资助效果,并运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新时代困难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形成更加精准、形式多样的资助育人对策,进而提高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探讨与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经济情况和资助现状的调查,以高校助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状况为突破点,分析了当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不足,从资助的理念出发,提出高校应构建完善的助学育人体系,不断创新资助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高校在助学工作中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4.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德育考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问题十分重要。目前高校的资助工作偏重于日常的资助管理,存在德育缺位现象,影响了经济困难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应坚持“助育结合,在助困中育人”的新理念,采取助人自助、扶贫先扶心、环境化贫等措施以解决学生深层次需要,激发学生主体性意识,从而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69):159-160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作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开始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成长,是现阶段高校资助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本文针对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探索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的途径,旨在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他们自立自强,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个人能力改变自己的命运,从根本上实现脱贫。  相似文献   

16.
正学生资助是我院德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院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助工作不仅是解决学院贫困生经济困难的有效途径,更对贫困生成人成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在充分关注贫困生所存在的贫困问题的基础上,以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成长成材为核心,秉承“和谐、爱心、服务、育人”的工作理念,以“奖、助、贷、勤、免”为主要资助方式,注重诚信教育,加强感恩教育,坚持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积  相似文献   

17.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是国家推行的绿色通道,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以育人为本的惠民政策,也是高校的教育任务之一。但由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存在种种问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体系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为此,系统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问题,实行资助与育人结合,改进资助工作体制,是现今教育中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在此主要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40):151-152
高校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重大工程,通过对本校资助育人工作的现状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结合学校学生实际提出从资助路径、育人文化、个人锻炼三个维度构建协同资助育人模式,以期增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黄光华 《广西教育》2023,(17):36-39
本文分析资助育人工作的内涵、资助育人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资助育人体系下影响思政育人作用发挥的主要因素,论述在资助育人体系下开展农村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提出创新资助育人管理模式、开展多元资助育人主题活动、加强受助学生自我教育等思政育人路径,形成“解困—育人—成长”的资助育人机制,促进农村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促进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机制,提高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性和实效性,从源头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个体需求侧开始研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探索他们的需求,深入分析影响需求侧的因素,做有针对性的资助育人方案并进行实践研究,来健全资助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