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分析上海转型发展过程与政产学研模式、效果和存在问题。发现上海政产学研模式多样,科技带动作用较强,但由于企业、政府和学研自身的欠缺以及协同平台不健全等限制了政产学研功能的发挥。提出在健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形成政府引领、企业主导、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的创新格局,激发政产学研各级主体的创新动力,达到政企协同、企研协同、政研协同,实现技术创新和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2.
基于湖南省222家企业、26所高校、43所科研机构、24家金融机构和28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调查发现,湖南省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日趋多元化、协同创新RD投入稳步增长、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也存在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不足、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不足、高校科研成果市场对接能力不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应通过加大支持力度、优化外部环境、加快建立公共信息平台、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投融资机制等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产学研协同创新有助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进步,有助于煤炭企业的创新发展,而现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由此,以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为研究对象,本文构建了煤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大创新子系统的指标体系,采用2010-2016年的数据,运用协同度模型,计算了三大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并对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企业产学研创新系统的协同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创新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整体的协同度呈现不同变化趋势,高校与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线性增加,而煤炭企业创新子系统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创新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整体协同度呈现倒U型。研究结果可以为煤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对策,推动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对推进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内涵的基础上,以十堰高校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产学研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新思路和新措施,以期促进地方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促进产学研创新的集群式发展,需要识别与发现产学研创新主体潜在关联的技术主题,使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出更多有助于企业创新所需的科学技术成果、企业更容易找到适合的研发合作对象。基于核心专利集识别专利技术主题,以机构-技术二模共现网络分析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之间的相似技术主题,据此分析和研究产学研关联创新的热点主题和潜在合作对象。并对石墨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相关专利进行实证分析,从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当前,东湖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知识产权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协同创新的绩效。应当制定专门的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产权工作指引政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在高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作用,大力强化产学研结合的高新区知识产权合作创新机制,积极支持高新区重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知识产权产业化,推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规范的知识产权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8.
产学研结合是拉近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场需求距离,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武汉产学研结合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理论开展产学研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在建立产学研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分析武汉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及影响武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2012-2016年,武汉市产学研耦合协调度随产学研发展水平变化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对武汉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科研机构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此基础上,对提升武汉产学研合作绩效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算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和企业技术进步,检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否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研究发现,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水平较低;全国范围的企业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企业子系统的内部协同和高校子系统的内部协同亦无法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0.
地方综合科研机构一直存在于我国科研体系中。本文运用准公共品理论,分析了产业共性技术的"准公共品"属性,这些属性决定了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具有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组织失灵三大特征。为促使技术进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需要地方综合科研机构从事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公益性技术研究与开发,从而在从理论上阐释了地方综合科研机构存在与发展必然性。  相似文献   

11.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的重要环节。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高校是知识资源和科技成果的提供者,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当前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抑制了高校在产学研协同创新中作用的发挥。因此,高校要从横向项目的过程管理、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学科科研协同机制、科研创新平台等方面完善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制,促进科技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面对全球日益加剧的科技竞争,与高校的知识创新协同是科研机构适应技术变化环境、引领科技领域拓展、促进组织发展的最佳策略。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因其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而不同。以组织知识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包含吸收能力、整合能力及知识创新三项要素的理论模型,并以212家科研机构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各要素间的关系,并讨论了不同知识创新协同模式下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差异性,明确了在与高校知识共享下,科研机构知识创新差异性来源。综合理论研究成果,从提升科研机构知识创新绩效的角度,对目前知识学习能力的培养的内容结构、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中国C9联盟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高校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以专利为载体的协同创新活动进行计量分析,探讨我国高校专利合作的主要特征与模式,并选取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有效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高校与其衍生企业、所在地周边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合作共同构成了当前高校专利合作网络的主体部分;高校的专利合作行为大多属于偶发、零散和非系统性的合作,真正具有战略目标的持久深入合作关系较少;清华大学与富士康集团的专利合作案例表明,高校与企业应发挥各自在协同创新链条上的长处,探索建立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合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知识创新协同模式运行效果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运作效果为科研机构者及高校在知识创新协同中所关注.通过对协同运作效果的评估,可以使科研机构和高校清楚在知识创新协同中自身的科技优势,选择合适的创新协同模式.本文从研究水平与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三维度构建知识创新协同模式的运行效果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为指标设置权重,运用灰关联分析法进行效果评估,并借助实例演示为知识创新协同模式运行效果提供一个较客观和公平的评估模式.该评估模式可以为科研机构与高校进行协同创新决策提供依据,并可以作为科研机构在订立标杆学习目标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创新绩效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成果。采用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数据,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研发资助与外部知识获取对产学研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以新产品数量、新工艺数量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以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度量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研发资助与产品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对过程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外部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刘成立  娄雪 《情报科学》2019,37(10):91-94
【目的/意义】高校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主要基地,构建起知识保障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方法/过程】本文研究 了当前高校创新创业知识保障服务的现状及不足,以政府部门、高校知识联盟及专业科研机构、企业为主体,构建 了高校创新创业知识保障体系总体模型,探讨了高校知识保障体系的要素及功能,并结合大数据技术的相关应用, 为知识保障体系提供数据动力和技术支撑。【结果/结论】本文以复杂网络相关理论为支撑,实现了政府部门、高校 知识联盟及专业科研机构、企业的关联耦合,探究三者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功能,旨在促进三者在创新创业知识保障 体系中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是提升国家高素质人才培养水平、推动重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其发展历程体现了创新逻辑、学术逻辑和教育功能逻辑的不断演变。与一般意义上的产学研合作不同,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强调高校系统内外因素的互动和支撑作用,主要体现为高校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平台、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大学衍生企业、大学科技园等多种模式。鉴于多模式的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在产学研教等领域具有协同性、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做大做强高校新型研发机构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政府顶层设计、调动高校积极性、提升高校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建设能力,通过调动相关因素的积极性,激发共同推动高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合力和动力。  相似文献   

18.
将政产学研合作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结合工程项目管理领域的特点,借鉴虚拟组织的思想,提出了工程项目管理领域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构建框架,并给出了平台的概念与特性,分析了政府、企业、高校及相关研究机构在平台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委员会这一虚拟组织,同时给出了以流程为主线、以协同为机制的平台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知识转移的超循环模型及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高校知识转移是一种典型的从科学场域向经济场域转移的跨场域知识转移,处于产学研合作中高校的知识转移模式将直接影响合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运用复杂系统中超循环理论分析产学研合作系统的超循环特征,探讨了高校知识转移的模型,提出产学研合作中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中介服务机构之间构成网络结构的超循环系统,促进产学研合作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本质任务是转移、应用和创造知识。文章以面向协同创新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淄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技术转移转化工作实践为研究背景,协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开放的科技资源,促进了淄博区域信息沟通,提升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本文分析归纳了服务的效果、问题及协同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的做法,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能对地方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发展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