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有了图式,主体才能够对客体的刺激作出反应。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不断地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不断变化的,而所谓图式正是人们为了应付某一特定情境而产生的认知结构。皮亚杰把认识图式的发展过程称为主体的建构。在皮亚杰看来,客体只有通过主体结构的加工改造以后才能被主体所认识,而主体对客体的认识程度完全取决于主体具有什么样的认识图式。就这一意义而言,皮亚杰客体结构是主体建立的。随着主体认识图式的发展,对客体的认识也不断深化,皮亚杰把这个过程称为客体的建构。认识的发展实际上就是通过活动使主体和客体发生相互作用,在相互作用中进行主体和客体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2.
关于建构主义教育观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总是强调:“我的核心思想是相互作用”。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主体与客体不断地相互作用,逐渐构造的结果。与此同时,他又指出:“正是主体的运算构成了他在其不断向前发展的智慧活动中所运用的结构元素”。这就表明了结构形成离不开主体的活动,强调了主体活动在个体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皮亚杰双向建构论的核心论点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导致了个体的发展。同化是“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表明了认识过程中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即“同化于己”的内化过程。顺应是“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表明了在客体作用下主体  相似文献   

3.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4,(19):68-68
“做数学”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习数学是学生对数学的体验、理解和反思活动,强调主体的学习活动对认识、理解、掌握数学的重要意义。皮亚杰指出,人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交互作用建构起来的。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儿童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获得真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育建构观认为,数学学习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练习等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学习过程.这个建构过程不仅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更主要的是数学知识的建构还是一个“顺应”的过程.何谓“顺应”?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习者的认知活动,在头脑中没有现成的图式可供直接利用时,  相似文献   

5.
皮亚杰毕生所追求的科学研究目标就是要创立发生认识论,即研究各种知识形式,尤其是科学知识是如何成长的;而“发生认识论的中心问题是关于新事物的建构的机制问题”。皮亚杰究竟是如何通过控制论模型来说明思维对现实的适应呢?主体又是怎样通过平衡机制和反省抽象而使认识达到客观性和逻辑必然性呢?控制论模型对于我们理解建构说的方法论又能提供哪些有益的启示呢?这些问题的探讨都具有一定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 皮亚杰认为建构论的内部动力机制就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平衡过程,它“具有自我调节的意义——这点,现已为控制论明确指出;就是说,主体以一系列的主动补偿作用来反应外部的干扰,而且主体以一种既是逆向动作的(回路系统或反馈)又是预见性的适应,来构成一个永久性的补偿系统”。皮亚杰运用其渊博的学识构造了一个认识成长的控制论模型: 笔者试根据皮亚杰的建构论思想和现代控制论的成果,对这个模式作出综合性的说明: 皮亚杰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论的反馈回路系统中,这个循环往复的因果链是主体活动的源泉;而主体活动又同时成为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中介环节。主体活动总是协调成格式(Scheme,复数Schemes)的,即能够迁移和概括的外部或内部的动  相似文献   

6.
皮亚杰创立的发生认识论是研究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结构及其心理起源的理论,它是一种知识的建构论。"这里的‘知识’,包括逻辑——数学知识和广义物理知识。对知识的理解过程也就是主体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7.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和哲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建构构成结构,结构对认识起着中介作用;结构不断地建构,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到更为复杂的结构,其建构过程则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详见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发生认识论原理》)。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发学习的本能,学生是认知主体,必须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创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细致地观察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去活动,让学生自由谈话,自由叙述,同时因势利导,进行分析,不断激发其内驱力,让他们主动地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实现既掌握大量信息,又培养学科能力?对此,我们从实际出发,摸索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一、讲练关系及其设计讲练结合模式,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二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主体的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利用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改造、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讲练结合模式的着眼点就是推动学生利用其原有认知结构,进行…  相似文献   

9.
主体教育思想论认为:学习是主体的一种内在的建构活动,外在的信息只有内化为个体的活动时才能称之为学习。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主动建构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和发现者,总之一句话:学生就是学习的主人。可是在《生理学》的教学中,作为一门理论基础课,学习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让学生主动建构呢?  相似文献   

10.
讨论学习问题,首先涉及的概念是主体。学习的主体从认识论的意义上说, “是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具体来讲就是从事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人。”过去,一些教育工作者谈到教育的主体,往往不是把教师当成主体,就是把学生当成主体。单一主体论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真正把学习当成一种认识活动。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认识活动,当然要考虑到活动中的人,所以,不管是教师、学生、家长,还是其他人,只要参加了教学活动或学习活动,都应该被认为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学习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皮亚杰认为: “认识在当前越来越被看做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学习过程就是一种认识过程,一种文化生成、能力生成、素质生成的过程。在这  相似文献   

11.
试论智力参与程度对建构良好数学认知结构的影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认知角度来看,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塑造学生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所谓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通过自己主动的认识而在头脑里建构起来的数学知识结构,即作为学生头脑里的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教材的知识结构通过学生主动的认知活动内化而来的。它不仅包括数学的概念、公式、定理、公理等“硬件”。而且包括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观念等“软件”。在建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中,主体的自主行为别人无法代替,只有通过主体积极主动的智力参与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以皮亚杰认知理论为基础发展起的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新的概念之前,头脑中已经有大量的、在日常生活基础上形成的相关知识经验,这些知识经验称之为前概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并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有效的促使学生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概念变化”正是基于此的一种教学策略,它通过对学生前概念进行发展、修正、改变等手段去建构完整的科学物理概念。其教学设计的一般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构造”过程,人们是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构造自己对认识客体的理解。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用建构观来解释,其本质是:学习不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一个以其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  相似文献   

14.
研究性学习就是把学生当成探究者,把数学学习活动转变成学生“做数学”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人的认识并不是外在的被动的、简单的反映,而是一种以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活动”.  相似文献   

15.
主体性教育需把握的几个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提高素质的过程,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因此,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以学生为本,把主体性发展作为教育首要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建构学生丰富和全面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理念启锚教育部所颁《历史课程标准 (实验稿 )》规定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 ,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如何落实新课标所述新理念 ,新理念如何演绎新课堂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建构主义 )以为 :认识总是一种继续不断的建构 ,建构构成结构 ,结构对认识起着中介作用 ;结构不断地建构 ,从比较简单的结构到更为复杂的结构 ,其建构过程依赖于主体的不断活动 (《发…  相似文献   

17.
主体能动性是认识论的一个古老而重要的问题。巴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从唯心主义角度肯定了认识主体的能动性,强调了“自我”的构造作用及客体对主体的依赖性。皮亚杰则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借助大量心理实验资料提出了认识是在“活动”中主客体双重建构的理论。二者对认识主体能动性的探讨有相同的地方.但又存在着诸多分歧。  相似文献   

18.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有助于人们产生知识和洞察力。然而,它的传授、散播和发展是不会自动进行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1.学习数学是主体对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它不应是一个被动的吸收过程,而应是一个主体主动的建构过程;2.这个建构过程依赖于认识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必须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同时,数学知识的建构主要是一个“顺应”的过程;3.主体的建构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从而它是一个社会建构。从数学教育的角度看,它强调数学观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19.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和技能,形成观点和思维方法。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儿童的认知是由他自身与外部世界不断地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结构。认知的建构,是通过多种活动的操作,不断同化自然和社会环境中的信息,同时又不断地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来顺应外界环境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指导论”和“建构论”不断交替使用,可以使教学更具效率。创新教育既是教学方式,又是教学目标。作为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它要使学生进一步扩展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质疑、推理、探究的能力,掌握科学方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0.
朱裕华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22-23+37+2
<正>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要求我们立足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站在整体化、系统化的高度,回顾、整合和提炼教学内容,促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认知结构。笔者通过实践认为,“图式建构”打开了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新视域。所谓“图式”,就是存在于记忆中的知识结构或认知结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图式的不断增删、改组和完善的过程。本文中的“图式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