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祭火仪式是蒙古族传承至今的文化习俗,有着漫长而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火习俗发生了变迁。本文以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祀成吉思汗圣火与民间祭火习俗为对象进行探访观察,对鄂托克前旗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正> 鞠躬起源于中国。商代有一种祭天仪式“鞠祭”:祭品(猪、牛、羊等)不切成块,而将整体弯卷成圆的鞠形,再摆到祭处奉祭,以此来表达祭祀者的恭敬与虔诚。这种习俗在一些地方一直保持到现在。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援引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地位崇高者或  相似文献   

3.
云南瑶族的服饰、饮食、住房等生活习俗中渗透着宗教信仰的明显影响,其中尤以住房和饮食习俗中透露出的道教信仰最为引人注目。这对于深入理解瑶族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瑶族的饮食结构和日常饮食习俗,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状况、人文因素等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瑶族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饮食生产和饮食文化,这种饮食文化体现在瑶族的日常生产生活和节日仪式之中,彰显着本民族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性格。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瑶族的饮食习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5.
牛于古代中国意义甚大,在生产生活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以往研究多着眼于汉族,对于瑶族牛的历史状况考察甚少.为了更好的展现瑶族农业历史,从瑶族牛的获得,牛的用途,牛的数量,以及数量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阐述分析.厘清了瑶汉关系,指出瑶族牛的问题以及一些相关问题的根源在于资源的稀缺性和资源分配的严重倾斜,受到政府政策的制约左右.  相似文献   

6.
一 瑶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素以勤劳勇敢著称于世。其历史悠久,文化渊远。瑶民每年都要定期举行“调盘王”的隆重祭祀仪式,唱《盘王歌》,跳长鼓舞。 这一仪式是瑶族聚居地区盛大的节日,淋漓尽致地展现他们古老的民族风情。* 永州是瑶族聚居的地区,而江华、江永又是该地区瑶民最多的县份。世居江华、江永的瑶民每年十月照例开展“调盘王”的活动。“调盘王”或称“跳盘王”,实为“祭盘王”,祀主为其族源始祖神——盘王(亦称槃瓠)。祭盘王是瑶族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宗教信仰。瑶族尊槃瓠为自己的祖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湖南的瑶族作为少数民族瑶族的一支,在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基础上,发展演变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习俗——盘瓠化。  相似文献   

8.
以盘瑶为代表的瑶族的节日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是瑶族民族文化的集聚表达。最近几十年来,盘瑶节日文化与生产生活习俗在与异文化的频繁接触中发生一些变迁。对于这些变迁可以从内容、原因和影响去考察与分析,以全面展现盘瑶这些变迁的图景  相似文献   

9.
浅析隆安"那"文化——以稻神祭习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叶 《河池学院学报》2009,29(6):105-109
隆安壮族有漫长的稻作耕种历史,伴随着稻作耕种文化孕育而生的稻神祭习俗对当地的壮族人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稻神祭习俗可窥探到隆安壮族稻作文化的内核,即极具特色的“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探析稻神祭的发展轨迹对隆安“那”文化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瑶族信仰中,雷神是具有复杂社会职能的神,其关键职能就是生殖功能,在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中国即为繁衍生命和丰饶农业。由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诸神中雷神在瑶族中占的地位十分重要,瑶族先民把生殖的祈盼寄托于雷神,雷神的生殖功能通过许多文化形式来体现,如洪水神话、祭雷仪式、禁忌等。  相似文献   

11.
《岭表纪蛮》是民国时期重要的社会调查资料汇编,反映出近代广西各少数民族的生产习惯、生活习俗等。根据《岭表纪蛮》所载史料,瑶族歌会的形成原因主要来源于瑶族的生产生活。  相似文献   

12.
文章用大量的史料证明,云南少数民族“祭柱”习俗中所祭的柱,并非以前有些学者所认为的图腾柱,而是祭祀土地神(谷神),以祈求丰收的。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兰州地区盛行着体现浓厚祖先崇拜的祭祖习俗。通过浓厚的敬祖崇宗观念和墓祭、庙祀、家祭、邮祭等系统的祭祖礼仪对明清时期兰州的祭祖习俗进行探讨,以期揭示明清时期兰州祭祖习俗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祭火文化是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对新疆蒙古族藏传佛教祭火文化从产生、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论述,特别分析了新疆蒙古族藏传佛教祭火文化的历史缘由、祭火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桂林瑶族狩猎传统习俗中的生态意识及其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在桂林山区的瑶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祭祀山神、打和山、不杀孕兽等狩猎传统习俗。这些习俗中蕴含着敬畏自然、顺应自然、关爱生命等生态意识,是瑶族优秀森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蒙古人自古敬畏天地、山川、树木,崇拜大自然,故有祭树的习俗.在蒙古文化中,祭树活动与祭敖包、祭火一样,都是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方法.这种古老的祭祀活动不断传承发展,直至今天.对祭树活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蒙古人的民风民俗,研究其对蒙古民文化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蓝靛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长期以来,人们对瑶族的这一支系了解不多,本文作者通过对广西凤山县境内蓝靛瑶的生活习俗的一些实地考察,为认识这一民族提供一些材料,并期望能引起更多人对其社会文化生活的关注和研究兴趣。  相似文献   

18.
祭祀是古代蒙古族社会生活中的大事。蒙古族世代生活在大草原上,其祭天、祭火、祭敖包、祭苏鲁锭与禄马等风俗,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的民族特点及其长期信仰萨满教、佛教,深受汉、藏习俗影响的文化特征。祭把风俗是建立在一定经济、政治基础上的文化现象,蒙古族诸祭祖风俗的形成、演变,正是其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发展、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彝族狩猎是短缺经济社会的一种生产方式和文化习俗。彝族狩猎方式主要有犬猎、刀猎、枪猎、套猎、板猎等。猎具有套索、弩箭、猎夹、猎网等。狩猎分为个体狩猎和集体狩猎,猎获物见者有份。狩猎必祭猎神,祭猎神分为祭家猎神和祭山猎神。近年来,随着国家禁止私藏枪支弹药和禁猎,彝族狩猎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20.
粤北瑶族情歌类型多样,旋律节奏自由,音域较窄,调式风格鲜明,运用丰富多彩的装饰音。每一首情歌通常由一个核心音调发展而成,充分体现了粤北瑶民的作曲才能。情歌多为即兴演唱,歌词结构较为自由,且大量运用衬字、衬词,具有浓厚的瑶族婚恋习俗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