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种长期沿用而定型化的固定词组或短句,它不仅有固定的结构形式,而且有确定的含义。历史遗留下来的许多成语,言简意赅,其精辟的含义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而不是其构成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有些作者由于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或者疏忽大意,顾此失彼,就会在文章中出现成语误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成语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目前的成语教学没有很好地体现成语教学应有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需要为其加一点文化的"料"。一、成语教学的现状及成因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之花",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是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载体。但是,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英语和汉语成语包括:固定词组的普通说法、谚语、惯用语词组、俚语、寓言和暗指等等。成语基本上来自民间,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文化特征、生活经验和民族特性。不同语言的成语特点既受到其民族文化特征的影响,又影响其民族文化。英汉习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陈林森 《学语文》2014,(1):65-66
“事无巨细”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成语,《汉语成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事情无论大小。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事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成决于亮。”这个成语不包含修辞用法,只须照字面理解,但它包含了一个潜台词:(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过问、操劳或负责。事实上,“事无巨细”是一个不自足词语,它不能独立叙述一个完整事件,不能明确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必须在其后加上适当的词句,才能表达完整意思和褒贬态度。  相似文献   

5.
一、成语的定义 一般来说,若要给成语下个定义并非易事。因为有的定义失之过宽,包括谚语、俚语和格言;有的又过窄,只限于古代的某些固定的短句或词组。几种权威的词典,如《辞海》《辞源》和《现代汉语词典》等,说法也不一。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给《中国成语大词典》写序时,也没有给成语下定义。看来准确的、公认的定义不好下。但根据多数辞书的观点,可以简单地这样说:成语就是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相似文献   

6.
正有些比喻类成语在辞书里只有一个比喻义,如"高高在上"喻"领导者不深入实际,脱离群众","电光石火"喻"事物瞬息即逝","如履薄冰"喻"做事谨慎戒惧","炙手可热"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我们能否背离这个主流意义,重新赋予它另一种比喻义呢?请看:  相似文献   

7.
汉语成语是民族语言词汇宝库中最具有表现力的特殊成员,是民族群体智慧的结晶。成语用凝练的言辞"锁定"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凝聚了中华民族崇尚道德的文化精神,是积淀了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诉求和道德理想的历史活化石。因此研究汉语成语不仅具有语言学意义,而且有重要的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事无巨细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成语,《汉语成语大词典》的解释是:事情无论大小。指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事情。《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这个成语不包含修辞用法,只须照字面理解,但它包含了一个潜台词:(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过问、操劳或负责。事实上,事无巨细是一个不自足词语,它不能独立叙述一个完整事件,不能明确表达说话人的感情色彩,必须在其后加上适当的词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是以传统语言为基础,利用传统语言的构成材料、构成规则来表情达意的。但网络语言又有着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点,甚至是背离了传统语言的规则和规范,网络语言正以一种新鲜又陌生的姿态从网络走向日常生活。网络“新成语”就产生于这种富于创新又异常活跃的互联网。这种新成语保持了汉语传统成语的四字结构方式,但语义陌生,往往语出新典,难以理解。这种表达既充分显示了语言的张力,又符合了现代人求新求异的心理,充分表达出年轻人的无奈和焦虑,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对"惊忙"一词,中学文言文教材未加注解,学生则容易按字面理解为"惊慌急忙",现行最大最权威的词典《汉语大词典》即持此解。这不正确。试想,当打扮一新的花木兰以女儿貌出现在伙伴面前时,这些粗莽的汉子突然发现朝夕相处、生死相依的战友竟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女子,其惊诧慌乱是可想而知的,但要说"急忙"就难以理解了。看来,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现代汉语词义来解释  相似文献   

11.
张楚涵 《小学语文》2011,(1):105-107
【设计思路】成语是我国几千年来语言文化的积淀,它精练、言简意赅,涉及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是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词汇库,也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学生从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提高语言表达的品质,还可以陶冶性情,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相似文献   

12.
成语的出现与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资料有关,了解相关的民族文化背景和历史资料是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的前提。本文根据有关资料,从文化色彩的视点,指出槐桑是分别象征尊卑不同身份的人,指桑骂槐是弱势者对强势者含沙射影的谩骂方式;鸡狗皆为禽兽之物,无贵贱之差别,指桑骂槐不同于指鸡骂狗。  相似文献   

13.
成语典故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粹,以其固定的、约定俗成的形式,表达特定的思想内容;成语典故在语文教学和写作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成语典故的形式虽然是固定的,然而,其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并不是全都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成语典故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挖掘新内容、引申新思想.为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时刻高度关注,加强研究,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恒 《中学俄语》2008,(2):58-60
汉俄两种语言中都有一些与“鼠”有关的成语,“老鼠”一词在汉俄两种文化中有不尽相同的使用和含义。 老鼠在汉语中有鲜明的负面形象,如成语“鼠雀之辈”比喻没有才能的庸人;“鼠窃狗盗”喻指小偷小摸的行为;“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浅,没有远见;  相似文献   

15.
前景提要 Casanova带Elena拜访好朋友Georgiana一家,这个温暖的家庭充满了亲切感,而在和Georgiana一家相处的过程中,Elena也了解了Casanova鲜为人知的过去……  相似文献   

16.
自2011年版课标颁布以来,小语界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因为缺少学理分析,给不少语文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困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涉及的学理包括学习内容之"理"和学习心理之"理"。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民族职业学院作为黑龙江唯一一所民族高等院校,内设的蒙古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蒙汉兼通的人才。文章就双语教育背景下蒙古族学生由于汉蒙民族文化的差异导致对汉语成语文化蒙古语解读时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并对蒙古语再现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火钳刘明、人艰不拆、累觉不爱、十动然拒、啊痛悟蜡、喜大普奔、男默女泪……如果你还没看懂这些成语,那你就“奥特曼”了。这些看起来无厘头的成语已经在网络上疯狂流传了好一段时间了。如今,在大学校园里、在繁华的街头也不时会看到写有这些网络成语的横幅和宣传单张。在武汉,有统计数据表明,八成大学生理解这些“网络新成语”的正确含义,四成大学生表示在网络的交流中经常使用。可见,这些无厘头网络成语在年轻人当中特别流行。于是,有的年轻人还建议把这些网络成语收入觋代汉语词典》中去,有的人则担心这会对汉语的纯洁性和规范性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9.
针对学界质疑对比分析理论的客观现实,指出对比分析理论应对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作综合性系统化的比较研究,并以汉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文化为个案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二语"条件下汉语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旨在促进学习者英汉思维系统的转换,提高学习者的汉语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近年不同的网络新文体频频出现,并得到追捧。它们的出现使得一直没有得到足够关注的构式语篇研究得到了发展。"甄嬛体"是这一类网络新文体的典型。本文将从"甄嬛体"的形成及能产机制、构式义、语篇构式语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重点探讨"甄嬛体"因其构式的开放性而独有的高能产性,而"甄嬛体"的构式义则体现了人们对于语言的经济性原则的要求。最后本文将运用语篇构式语法对"甄嬛体"进行解释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