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促使学校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愈加严格。在教师与家长的高期望与学生们的相对低成绩发生矛盾时,我们以什么样的教育态度、教育手段去对待学生们,对待自家的孩子呢?这是许多教师和家长都要面对的一个难题。事实上,当孩子们的成绩  相似文献   

2.
由于诸多的原因,社会、家庭结构的变化,有一部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形成心理和性格的扭曲,这些孩子心理不健康,自卑、脆弱、易怒、冲动。这就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挑战。特别是我们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如何面对新时期的新问题,如何接纳这样的学生,当今在职业学校就提出了引入“人性化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父母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沉默教育也是一种积极的沟通方式和良好的教育方式。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以及面对亲子之间的冲突时,都可以适当地运用沉默来教育孩子,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丽霞 《小学生》2012,(9):38-38
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启蒙阶段,更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黄金时间。如何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自我、提升自己,是当前亟需深入探索和研究的问题。而在当前,学校普遍采用的小学教育方式方法中,普遍体现的是一种过度关心和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孰不知,这种心理,却在无形中扼杀了孩子们的天真与幸福,甚至是发明与创造。问题一:教育唯分数高低论成败近期媒体报道的"绿领巾"、"特制校服"等事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的反响。高分学生戴红领巾,低分学生就戴绿领巾;优秀生穿特制的校服与其它学生以示区分。由于学生被学校贴上了标签,成绩一  相似文献   

5.
一、中等职业学校心理教育的特点 (一)心理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1.心理教育的对象正处于心理发展的转折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介于16-19岁之间,这是生理、心理变化剧烈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从少年走向青年的过渡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塑造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状况极为复杂、微妙、动荡,很多家长对此都束手无策,觉得这一阶段的孩子象变了个人似的,难以捉摸。因此,心理教育工作要走近学生的心理,把握这一阶段的特殊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学生负担过重这把火越烧越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在这把火上"添了柴"。综观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有三大误区:一是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现在的家长特别关注学校的文化成绩,总是以文化成绩去评价学校、教师和孩子。家长们不仅介意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还很关注孩子所在班级和学校的成绩,积极地给孩子排名次,将教师分好坏,给学校定位次,这样做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教师、学校的压力。二是一味增加孩子的家庭作业。许多家长不加选择地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有些家长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并不了解知识体系,只是一味地布置孩子做一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这种做法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身心负担。三是过分注重孩子的课外家教。家长们是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在社会人们关注的话题,也是学校教育 的关键部分。我校虽然起步较慢‘但在不断的探索、总结、发展 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教学、 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我多次帮助过心理出现困惑的学生,他们 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家长引导的渴望 心情‘告诉我们了解孩子、教育子女要更多的关心孩子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一、我的学生观——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座金矿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看待成长中的孩子,如何看待个性各异的孩子,如何看待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赵晖 《宁夏教育》2005,(6):66-67
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希望值越来越高。学校把学生的学习好坏与自己的招生、声誉以及经济利益相联系;老师把学生的成绩当作自己聘评职务和职称的资本;家长则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希望,他们把自己的理想完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学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他们的情绪。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很多学生身心受到伤害,轻者头痛失眠、食欲不振,重者出现暴力与自杀。针对这种现象,除了学校减压外父母也要帮助孩子减压。  相似文献   

10.
正孩子进入小学,很多家长都开始了焦虑和煎熬的经历。虽然很多家长在孩子进入小学前都信誓旦旦:"我不会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不能说明一切,也未必能够使孩子幸福"。但是一旦进入了小学,成绩就如魔咒一般使很多家长忘记了养育孩子的初衷。家长会抱怨学校教育的狭隘、学校对学生评价标准的单一,抱怨学校教育正在改变我们的孩子,抱怨学校与自己的教育观不相符。尤其是当所有的分  相似文献   

11.
当前,家长和老师对孩子关注更多的是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求,给初中学生带来了在他们这个年龄阶段中不应该承受的压力和烦恼。我们必须调查、了解、研究这些压力和烦恼,以便对症下药、正确引导,使他们步入健康之路。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和烦恼,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来自家庭。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超过了孩子的实际水平,父母一味地要求高成绩,缺少和孩子沟通、交流。2.来自老师。某些老师对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讽刺、挖苦,对待学生武断、不听学生的意见想法等。3.来自同学之间。同学私下议论、孤立或不被同学理解、接纳;相互…  相似文献   

12.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中由父母或年长者对子女或年幼者进行的日常教育活动。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在课间休息时,经常听到其他老师抱怨学生成绩不好,上课不遵守纪律,喜欢逃学等,  相似文献   

13.
姜企华 《上海教育》2016,(Z1):98-99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而两者却常常互相指责:家长抨击学校教育制度的不科学,老师没有奉献精神;学校批评家长家庭教育的缺失,家长的不到位。其根本原因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使命窄化为"让每一个学生考得好成绩",而忽视了每一个学生的差异性、主体性、潜在性。我们认为在家庭教育指导中,如何指导家长帮助孩子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孩子向上向善的内在驱动力,引导孩子乐观主动地面对学习生活,是家庭教育指导回归本源的关键之处,也是当代教育赋予学校的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教师博览》2004,(10):17-17
1.体罚造成儿童虐待的恶性循环。被体罚的孩子会学着在自己生气的时候打比自己弱小的孩子。2.给孩子带来身体伤害。皮肉创伤是家常便饭,骨折也是常有的事。在美国还发生过学校体罚学生致死的事情。3.相对而言,穷人的孩子和男孩受到的体罚要多得多。4.在美国,学校是惟一在法律上允许打人的机构。在监狱、军队和精神病院,打人都是不允许的。5.教育工作者和学校时不时因罚而被起诉。6.使用体罚的学校,学生的学成绩较差,学生损坏公物、实施力以及逃学、辍学的比例较高。7.体罚通常不是用作最后不得的手段,而是对犯小错的孩子的一反应。8.很多替…  相似文献   

15.
何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家长们的热门话题。但是 缺的是兄弟姐妹之间的交流和嬉戏。这是独生子女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原 家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家长可以通过因是一个重要方面。家长从哪些方面做起才能帮助 在心理上关心孩子,在思想上了解孩子来解决。家长孩子呢?本课题组最近在调查1002 位小学生家长的 对孩子的关心和了解有利于融洽亲子两代人的情感基础上,我们按成绩分成三类学生,第一类,学习成 关系,为家长教育孩子准备…  相似文献   

16.
学校和老师怎么会伤害孩子?根据我的亲身经历,学校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是常有的事。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教师以育人为天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总体上是不矛盾的。但是,也是有区别的。比如: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当下,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未来;学校教育更注重孩子的成绩,家庭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幸福;学校教育的执行者是老师,家庭教育的执行者是家长,老师和学生是师生关系,家长和孩子是亲情关系、血缘关系……那么  相似文献   

17.
有一次,我听了一所重点中学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课,老师让学生描述自己上了高中以后的心情。有位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考试成绩都是第一名,到这所学校后,别的同学比我的成绩好,感到有压力。”另一位同学说:“我在初中的时候是少先队大队长,但现在连小组长都不是,心里有失落感。”这个现象说明这些孩子心理上都有一些问题,需要调节。而学校的心理辅导课就是为了调节学生心理,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名学校心理教师和家庭教育教师,我接触过很多因为孩子教育问题感到头疼的家长,有的孩子上课坐不住、好打架,经常不完成作业;有的孩子在学校不和任何人说话,不愿上厕所,不想上学,甚至割腕自杀等.接触过这些孩子和家长,我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成绩真的不是孩子的全部,对孩子而言,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相似文献   

19.
每年,对于数以万计的有孩子要参加中考、高考的家庭来讲,都关心着一个问题:如何抓住考前的关键时机最后一搏,让孩子离理想的学校近些、再近些。笔者走访了多个部门、多位专家,得到的信息是好成绩来自身心俱佳的状态,要想身心俱佳迎考,需从四个方面做起。调整心理状态是重中之重考生的心理状态怎样与考试的成绩关系密切。面对中考、高考,很多考生心情焦躁。一个初三学生说自己即将参加中考,心里特着急,很怕  相似文献   

20.
沈红群 《中国德育》2004,(11):62-64,68
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相统一成了教育改革的着眼点和目标。在学校教育中,面对程度参差不齐,能力强弱不同,性格有别的学生群体实施有区别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比较困难。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从1998年开始,进行“分层走班制”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学校通过数学,英语成绩及智力,心理测试,把学习能力相对较强,智力水平相对较高的学生集中在A、B层的分层教学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