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化公益是"从社会中来,到社会中去"的公益理念及实践,以宁波市大学生社会化公益为例,存在着校社志愿者融合低,校际差异显著,媒体整合度不高,组织化程度低等不足,选取随手公益宁波作为典型社会化公益公益组织为案例对象,综合分析得出宁波市社会化公益应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补足人才短板,完善激励机制,优化关系资本等方面突破。  相似文献   

2.
有组织的公益旅游活动在我国兴起和发展已经有近6年的历史。通过对相关"多背一公斤"网络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出我国公益旅游发展的50个高频词汇,并归纳为公益旅游动机、公益旅游体验、公益旅游社区反应、公益旅游组织和公益旅游宏观影响这五大类目,对之逐一诠释,可以较为全面地反映我国公益旅游的现状和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这支由7名核心成员组成的公益团队相当年轻,平均年龄20岁出头。他们设想出的"iCoin公益投币游戏机"概念,在国内各大公益赛事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北极光-清华"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赛金奖(由团中央学校部作为指导单位,清华大学团委主办)、2013年博世创新挑战赛公益慈善组一等奖……不要公益苦哈哈团队设计了3款不同类型的微公益游戏机,有的手持手柄通关;有的是触屏式的Touch Love游戏机。企业也能认购机器,获得  相似文献   

4.
"间隔年"是近年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当代职业院校青年教师流行的生活方式。从"间隔年"的思想理念和具体实践来看,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创新,更是一种公益性项目的全新尝试。当前"间隔年"的公益效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文章也尝试从个人、社会和公益机制等多个层面进行改进,使其公益效应能发挥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公益诉讼及环境公益诉讼的涵义界定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阐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分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对策,旨在探索一条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公益诉讼"一词频繁见诸于各种媒体,有关保护公共利益的民事案件也屡被诉至人民法院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项保护社会公益的重要诉讼制度,民事公益诉讼在我国的发展却遭遇了原告资格限制这一"瓶颈"。文章从民事公益诉讼的发展情况和我国立法司法实践等方面出发,从理论和实际两个层面加以分析,并就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问题提出相应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特点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扩张理念奠定了基础。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既判力的扩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预防性功能"属性,其既判力的时间范围从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时扩张至事实审法庭辩论终结之后,包括不可预料性事由和预测性判决;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多元性"属性,其既判力的主观范围从当事人双方扩张到其他未参加诉讼的适格主体(国家机关、有关组织和公民);基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公益维护"属性,结合判决结果合法公正的司法实践和纠纷一次性解决的制度设计,其既判力的客观范围应从判决主文扩张至判决理由。  相似文献   

8.
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诉讼是当前司法界和法学界一个崭新的热门话题。文章以法律和社会利益以及诉讼实践为依据,分析了构建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行性,并对设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中应当着重关注的原告资格、诉讼类型、赔偿金、举证责任等问题提出了设想。希望能对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贾丽 《现代企业教育》2006,(24):167-16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已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环境公益诉讼是解决环境问题,保护国家、社会和公众环境权益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公益诉讼及环境公益诉讼的涵义界定出发,借鉴国外环境公益诉讼的经验,阐述了环境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分析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现状,并提出了如何建立健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对策,旨在探索一条构建环境公益诉讼法律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心理老师除了在校传播心理知识,帮助师生调节不良情绪这一社会功能外,还可以有更大的作为。但现状是由于自身业余时间有限,专业能力不足,公益需求信息不灵通等主观因素和社会公益需求途径狭窄、供需信息不畅等客观原因,公益之愿未能实现。本文结合自己做公益的经历,就如何踏上公益之路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能觅到更多"益"路同行的人。  相似文献   

11.
虽然近年来公益创投倍受地方政府青睐,却出现因与政府购买服务趋同而难以为社会组织赋能的困境,亟需转型发展。对新力公益创投的个案研究发现,回归公益创投本源需要建立赋能型公益创投模式,改变资源支持方式和加强能力建设是其中的两个关键点。公益创投主体应通过多种渠道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专家、政策等资源支持;建立灵活的资金分配机制和有效的督导服务、培训辅导机制,是开展社会组织能力建设的主要途径。赋能型公益创投是政府回应资助型公益创投局限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在公益领域应用商业逻辑的产物。这一新模式既能保证公益创投项目质量,又能提升社会组织多方面能力,还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公益慈善环境,可以为新时期公益创投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态文明之路的积极建设,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及公益诉讼制度正在稳步推进,可诉范围作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及公益诉讼制度的核心概念愈加成为环境保护的研讨话题。为此,首先对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可诉范围的否定立场予以纠正,后分析得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可诉范围的识别依据有:"环境公益"、对环境的侵害及对环境的侵害行为。在此标准下,阐述污染环境要素与破坏生态稳定是可诉范围的主要内容。以期推动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可诉范围的理论研究,保护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保护问题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推进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是环境保护法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开展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明确环境公益诉讼的概念、法律特征和种类,有益于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也是完善我国环境诉讼立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公益诉讼制度是解决民事纠纷,保护社会公益,维护社会公正的有效途径。文章从公益诉讼制度的历史入手,比较了公益诉讼制度与传统诉讼制度的区别,阐述了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如何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议,旨在探索建立和完善公益诉讼制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差序格局社会里,人与人存在相互的义务。与差序格局对应,这种义务感存在"爱有差等"的特质,而对于乡土内人群的公益是爱有差等的应有之义。乡土公益是传统社会化解风险的制度设计。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坐大的国家与市场等冲击民间社会,也削弱了民间公益观念。当今风险社会环境下,宜适度削弱国家及市场,重建社群,在新形势下适度重建民间公益观念及其实践。  相似文献   

16.
公益诉讼制度兴起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国家维护公共利益的"失灵"和能力不足,公益诉讼制度的本质是通过公民或社会组织的直接出场,促使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之间、司法权与行政权、立法权之间理性及良性互动。公益诉讼的启动权应当属于权利,而不是权力或义务。民事公益诉权不能单纯授予法律规定的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公民是启动公益诉讼的始源"动力";公民或社会组织发动公益诉讼,应当建立诉前通知国家行政机关或肇事源;公民或社会组织与国家机关都有权申请加入对方已经提起的公益诉讼。  相似文献   

17.
高职公益创业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公益创业所需要的意识、精神、知识、能力及其相应公益创业实践活动的教育。作为一个舶来概念,公益创业教育移植到中国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为保证该教育能收到实效,需要在立足本土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公益创业教育理论与方法,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公益创业教育体系,推动我国公益创业教育本土化进程,有效地服务本土学生。  相似文献   

18.
"5·12"大地震掀起了公益旅游的热潮,但随着大批志愿者的离去,公益热慢慢消退。此后的七年时间里,公益旅游在四川的发展停滞不前。鉴于此,本文首先梳理了公益旅游的内涵,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原则:真实性原则和情感体验原则,并对四川公益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其次,从产品开发的组织支撑角度,设计建立了四川公益旅游协会的组织架构,并详细论述了协会管理中的人员招聘和激励机制;最后,针对现状提出了树立四川公益旅游形象和建立"供-需"对接平台这两项具体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中国职工教育》2013,(11):15+17
涂崇禹,一个被称为"崇尚公益的法律人"。迄今为止,他个人无偿办理的法律援助和公益案件累计超过210件,担任公益机构义务常年法律顾问累计超过60家次,免收法律服务费用超过200万元,他所创办的事务所最近三年每年义务办理公益与法律援助案件近400件。作为厦门市首批工会维权自愿者和省律协农民工维权工作站站长,他长期坚持值班接受职工咨询,还不定期地到外来人员集中的厦门市湖里区高殿村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帮助。作为多家公益机构的义务法律顾问,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为保障他们的权益积极出谋划策。坚持义务普法,让法治精神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20.
公益的本质是伦理的,是自愿奉献的行为,具有道德性。公益伦理的构建更加强调对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公益伦理的社会价值在于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