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霍桑的女权主义思想在海丝特·白兰个性上的体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学评论界把女权主义思想定义为妇女对自身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地位的追求,而对女性自我保障、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意识强调甚少。实际上,霍桑的早期女权主义思想主要是从海丝特·白兰的自我保障意识上得以体现的。  相似文献   

2.
夏洛特·勃朗蒂的<简·爱>和约翰·福尔斯的<法国中尉的女人>讲述的都是女人的故事,反映的都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但由于两位作家的性别不同、所生活的年代不同以及对女性美的理解不同,使得他们对女性角色的刻划呈现出各自的鲜明特点,更因为他们对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的认识程度不同,使两部作品反映的女性主体意识也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1847年,一部因为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的小说,占据了英国文学史上的显著地位,成为世界闻名的优秀作品,她就是勃朗特·夏洛蒂的代表作——《简·爱》.《简·爱》的成功奥妙在于简爱鲜明的人物性格的典型塑造.在当时,英国经历了三次高潮的宪章运动,吸引了成百万的工人和劳动群众参加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但是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并没有改善,没有获得自由的权利,也没有提出男女平等的问题,至于她们的情感世界更是被人戕害的领域.简爱这一人物的塑造反映了妇女摆脱压迫和歧视,要求平等和自由的强烈愿望和追求,在英国文学史上是首创,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后人又有超时空的现实意义,是新时代女性推崇的偶像.  相似文献   

4.
从《简·爱》看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的诞生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带来了黎明 ,但它同时也反映了夏洛蒂·勃朗特女性观的局限。长期的男权话语的浸染 ,使女性作家不自觉地套用男权文化结构标准来要求自身 ,从而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女性作家只有充分认识到妇女在男权社会中被隐蔽了的受压迫地位 ,才能使女性写作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在加拿大现代文学史上 ,出现了像玛格丽特·劳伦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艾丽斯·蒙罗等一批出色的 ,享有国际声望的女作家。她们以女性所特有的细腻的感情和敏锐的目光不断发掘女性意识和女性世界的种种问题 ,塑造了形形色色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向读者展开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妇女画卷。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多才多艺 ,已发表了十多部诗集、多篇长篇小说、无数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及文章 ,曾两次获得加拿大最高文学奖—总督奖的殊荣。她在系列叙事诗《苏珊娜·穆迪日记》中所塑造的形象苏珊娜·穆迪被称为加拿大人的原形。  相似文献   

6.
勃朗特·夏洛蒂以高超的艺术手段 ,通过具体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决定作用的揭示以及个性化语言的描写 ,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简·爱敢于反抗 ,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性格 ,展示了简·爱崇高的爱情观和优秀品质。  相似文献   

7.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一部惊世之作,1847年10月,它一出版,就“震惊了英国文坛”,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引起轰动的主要原因是年轻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破天荒地把一个社会地位卑下、相貌平平的女家庭教师推上了文学这座殿堂的中心舞台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平等的平民妇女形象。女主人公简·爱的人生历程是:从盖兹海德府出发来到劳渥德学校,经过桑菲尔德府到达圣约翰家,最后  相似文献   

8.
《简·爱》女权意识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英国女性文学日益发展 ,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从女性的视角审视女性和人的命运 ,堪称一部女权主义宣言 ;试从《简·爱》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 ,作者的自身经历 ,女主人公独特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征来分析作品中的女权意识  相似文献   

9.
在《紫色》这部小说中 ,艾丽丝·沃克描写了黑人女性在种族歧视和夫权专制双重压迫下的种种不幸 ,反映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完善过程。艾丽丝·沃克摆脱了善良宽厚、思想简单、逆来顺受的传统女性形象 ,将其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倾注到文学作品中 ,塑造了一个全新的黑人妇女形象。  相似文献   

10.
从皮桑的《妇女城》管窥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女作家克里斯蒂娜·德·皮桑是为数不多的杰出知识女性之一,她的代表作<妇女城>,既是文艺复兴时期为女性的权利与地位勇敢呐喊的第一力作,又是代表女性文学文本性质的开篇之作.其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应得到足够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早在20世纪末就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进行了探索.她从妇女的社会、经济、文化地位的角度,考察妇女的创作,发掘女性文学的传统,寻找女性的话语,在作品中重新塑造妇女形象,积极挑战男性文化霸权.她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紫色》与反性别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性别主义是艾丽丝·沃克妇女主义的重要内涵之一.沃克在其长篇小说<紫色>中,通过对三代黑人女性婚姻生活的细腻描写,揭示了性别主义对男女两性的影响.三代妇女在两性关系中的不同遭遇以及她们对性别歧视的不同反应,表现了黑人妇女的女性意识从麻木到觉醒、从反抗到斗争的发展变化过程,她们的不同结局体现了作者的女性、女权意识及民族思想.  相似文献   

13.
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曾指出:妇女解放的程度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序。19世纪文学中对女性的关注是近代人道主义的积累、升华,而夏洛蒂·勃朗特是比较早、比较自觉地意识到女性的关注、焦虑、体验、自我价值期待的,而且是最早把女人作为独立的人来表现的,这在当时的十九世纪是具有先进性的,本文主要从二个方面来论述夏洛蒂·勃朗特的女性意识:A、关于女性教育和经济独立问题;B、关于两性间相互关系的问题。夏洛蒂·勃朗特女性意识的核心、本质可以概括为推崇女性人格的独立和尊严,实现自身存在的价值,寻求平等意义上的两性关系和谐。需要强调的是:女性意识发展的最高指向亦即是人的最高指向——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  相似文献   

14.
欧美文学史上三位不同国度,不同流派的女性作家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写进了一位疯女性,这就是活跃于十九世纪文坛的法国的乔治·桑、英国的夏洛蒂·勃朗特和十九、二十世纪之交的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她们分别在《安吉堡的磨工》、《简·爱》、《黄色糊墙纸》中,塑造了布芮可里伦、伯莎·梅森和身为人妻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我”的形象。这三个疯女性的出现,决不是出于女性作家的“奇怪的幻想”,也不是因为“情节剧式的夸张格调”的需要,而是妇女解放的历史要求在文学领域里的必然反映,她们身上都表现着强烈的妇女意识,她们是妇女解放的执着追求者和牺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加利福尼亚州的民主党员芭芭拉·博克瑟和戴安娜·费恩斯坦入选美国参议院,这是各州首次选派妇女到国会上议院.在首都华盛顿,人们称这一年为“妇女之年”.部分原因在于参议院的妇女人数由2人增长到6人,是原来的3倍.而同时众议院的妇女人数也几乎翻了一番.在地方和各州的选举中,1992年对于妇女来说也是一面旗帜,博克瑟把她的胜利归功于选民中的一种意识,即国会大厦需要女性去平衡男性占绝对优势的性别倾向.在1991年,国会审议最高法院提名者克拉伦斯·托斯涉嫌对阿尼塔·希尔的性骚扰一案期间,这咱观念得到加强.阿尼塔·希尔是名法学教授,曾就任由司法大会男议员控制的均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博克瑟在她的书中讲:“希尔带领妇女去争取政治权力,并最终为解决妇女权力的缺乏和高级政治机关中女性的缺乏问题开辟了道路.”1993年1月5日博克瑟开始了为期6年的参议员生涯,在这之前,她在美国众议院任职十年并为环境保护、教育、卫生保健、军事改革而努力工作.1940年11月11日博克瑟生于纽约市的布鲁克林区,取名叫芭芭拉·丽斐,艾伦·R·丽斐和索菲·丽斐之女.做为她自我描述的“五十年代的孩子”,博克瑟在成长期间从未考虑过会从事政治事业.在《参议院中的陌生人》一书中,也写道:“我做了一个中等阶层的第  相似文献   

16.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一生创作了十余部长篇小说,其中,《远离尘嚣》《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尤为出色。哈代不仅对妇女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有着深刻的理解,对男权传统限定下的女性怀有深切的同情,而且,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超越了男权传统的女性角色特征,充分体现出妇女所特有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紫色》中,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女权主义意识向我们叙述了黑人 女性所遭受的双重压迫与非人境遇。小说把女性推向“前台”,以消解男性和男性文化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在父权制社会中 ,在男式的观念、思想、行为、伦理、价值的霸权话语中 ,女性丧失了自己的身份。《呼啸山庄》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追求真我 ,挑战父权制那湮没女性身份的“家庭天使”观念 ,为摆脱父权制通过文化教育、伦理道德和婚姻强加于她的“镜中影像”的身份不惜以死抗争。文章用女性主义的分析方法对凯瑟琳的悲剧重新解读 ,指出艾米莉·勃朗特通过描写父权制下以凯瑟琳为代表的妇女的真实生命体验 ,表达出自己独特的女权意识与女性反抗。  相似文献   

19.
夏洛蒂·勃朗台是马克思称为“出色的一派小说家”之一。她的第一部小说《简·爱》以深沉真挚的感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敢于冲破等级制度和社会偏见的樊篱,追求平等、自由、独立的新型妇女形象,提出了男女平等的重大社会问题,在英国文学史上,揭开了妇女解放的第一页,使被压抑的人们——特别是妇女受到了启发和鼓舞,精神为之一振。 一百多年来,这部小说以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读者和评论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在我国,多数读者都历史唯物主义地肯定《简·爱》的现实意义及其艺术成就,但也有人指责主人公简·爱,  相似文献   

20.
本文剖析了剧作<菲芙和她的朋友们>的深刻内涵.这部由美国当代女剧作家玛丽亚·伊琳·福纳斯所创作的女性主义杰作,洞烛幽微多方面妇女问题,充分揭示了父权制樊篱下女性意识普遍被贬抑、被遮蔽的状况.笔者认为剧作家并不仅止于揭露与宣传,她对于当今女权主义运动中的诸多症结也颇有洞见.她匠心独运,无论是独特的戏剧手段还是开放的戏剧内涵,都旨在打破观众陈旧的单一思维模式,从而对当今女性问题作更全面深刻的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