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建明 《新闻大学》2001,1(3):11-13
中国共产党在80年历程中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只要相信人民、忠于人民和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党报最重要的办报思想也是,只有忠于人民、“真诚地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才能成为党与人民的喉舌。马克思把报刊是否属于人民,  相似文献   

2.
周满 《新闻窗》2014,(1):82-83
当前,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义,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概念。但大多数人都将民生新闻看作是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真实生活,表达人民群众诉求,以人民群众为关注焦点的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对于广大的人民群众来说“民生无小事”,昕以民生新闻以其自身的特色,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3.
(一) 1936年起,我们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成都,为了办一张人民的报纸,真是历尽了千灾万难。办了被封,封了又办;办了又被封,封了再办;再办再封,再封再办,先后十一次改名,十一次被查封,最后终于被封死了,连一点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在人民不能当家作主的地区,要办一张人民的报纸,确实是难上加难。办人民的报纸,是为了人民打天下;也只有人民打下了一片江山,在人民的天下,才能办成没有被查封危险的人民报纸。  相似文献   

4.
最近,《新闻联播》出现了几位新面孔,引起了人民群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大家议论纷纷,品头论足。这是中央台其他节目主持人变脸所没有的现象,这充分说明《新闻联播》在人民心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这是一场没有先兆的灾难。当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受到病魔威胁的时候,当佛教圣地面临危险的时刻,五台县委、县政府团结一致带领全县人民,果断采取措施,众志成城,封堵非典于县门之外,书写了五台县“零非典”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党报是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纽带,是向人民群众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权威性报刊。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代言者。作为党报,如果没有大量的读者喜爱、参与和关注,无论有多大的优势,印刷有多精美,字体有多耀眼,自我感觉有多好,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民生新闻:吸引读者的法宝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社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设施在印度尼西亚并不是一项新的事业,但人们对于普遍可以利用公共图书馆的思想,在印度尼西亚则刚刚产生,因为至今还没有比其他类型图书馆更大的公共图书馆给广大人民服务。教育部群众教育司负责组织公共图书馆,其主要目的有二:(1)给人民最大可能的机会去利用图书馆;(2)努力使人民利用这些机构得到充分的利益。必须在大小市镇、农村和偏僻区域,凡是没有公共图书馆的地方,开办图书馆,首先是小型图书馆。做这项工作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因为印度尼西亚面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作为直接面向农村的县级广播电台,加强“三农”宣传应是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但是,如何使“三农”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并不断引向深入,这是摆在县级电台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海门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的做法是:一、适时组织…  相似文献   

9.
美国前总统杰斐逊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如果让我来决定,到底应该有政府而没有报纸,还是应该有报纸而没有政府,我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杰斐逊所谓的报纸代表的就是言论自由,也就是指人民有没有话说的权利,更加具体的说法就是人民有没有权利公开、无拘无柬地谈论涉及他们自己的利益,涉及国家利益,涉及政府利益的问题,有没有权利公开讨论一切涉及公众利益的事实真相,  相似文献   

10.
如同商业工作者必须尊重顾客、书报刊出版工作者必须尊重读者一样,我们广播工作者必须尊重听众。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没有听众,广播就没有接受对象;没有听众,也就没有服务对象。 尊重听众,说来简单,其实它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它包括把谁当听众,怎样认识和对待听众,听众在广播工作者心中应占什么地位,在思想、言论以及行动上如何真诚地为听众服务等。 广播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和本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因此,无论是从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的角度讲,还是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角度讲,我们都必须把人民群众——千千万万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解放军指战员以及党政干部当作听众,当作忠实服务的对象,当作事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尊重听众是需要广播工作者一辈子为之奋斗的大事。因为评判广播优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考评广播在人民群众中拥有的收听率和群众对其节目的喜爱程度。因此,作为广播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强化听众主体意识,即一切从听众出发,一切为听众服务。  相似文献   

11.
正面对舆论监督,一句"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和媒体的强烈声讨。其实,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中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从党章中就可以明确看出: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我们党决不允许任何人把党和人民群众对立起来,把党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2.
(一)1936年起,我们在国民党统治区的成都,为了办一张人民的报纸,真是历尽了千灾万难。办了被封,封了又办;办了又被封,封了再办;再办再封,再封再办,先后十一次改名,十一次被查封,最后终于被封死了,连一点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在入民不能当家作主的地区,要办一张人民的报纸,确实是难上加难。办人民的报纸,是为了人民打天下;也只有人民打下了一片江山,在人民的天下,才能办成没有被查封危险的人民报纸。1939年冬,我奔赴延安,不只是要为人民打天下,而且还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处在一个奇妙的时代,有幸见证了一个个独裁者的倒台——从伊拉克的萨达姆,到突尼斯的本·阿里,埃及的穆巴拉克……如今,曾经叱咤风云、独裁统治利比亚42年的卡扎菲,也走到强权政治的穷途末路,并以一种极为不体面的方式结束了特立独行的一生。640万利比亚人民通过暴力方式,以死亡2.5万人的巨大代价,斩断了过去。高高抬起你的头,你是一名自由的利比亚人!这样的口号,不仅激励着利比亚人民,也令全世界动容。轰轰烈烈的革命之后,利比亚人民面临着更多、更复杂的难题:他们要在卡扎菲留下的政治废墟里建立秩序,重建家园,而这对于没有宪法、没有议会,没有党派、没有行政机构、没有正规军队的国家而言,不啻是一场更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同时,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新闻思想以人民事业为根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是毛泽东新闻思想的根本。心中有没有人民,是检验我们一切工作和理论的试金石,也是检验我们新闻实践和理论的试金石。把握好毛泽东这一新闻思想,不仅正确解决了新闻源和新闻事实的选择问题,而且也正确解决了新闻舆论导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郑磊  窦克林 《青年记者》2009,(22):87-88
在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就是报刊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1842年底,马克思在《莱茵报》中明确提出:“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萎靡不振。”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有这样一位杰出的记者,其新闻报道中充满了浓厚的“民本”思想,主张“报纸是人民的喉舌”。强调新闻报道应该反映人民的生活、传递人民的声音和表达人民的感情,要真正做到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定义新闻为:“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他就是范长江,当代新闻工作者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繁荣文化是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坚持用理论来支持与引领文化,是发展繁荣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的深切体会。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展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社会,新闻广播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关系。新闻广播不能支配群众,只能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新颖活泼的形式,吸引接受对象,对群众发生影响;新闻广播不具有强制性,只能以真实可信的报道和客观公正的评论,对人民群众发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新闻广播对群众也没有约束力,而人民群众对新闻广播宣传报道的方针、题材、内容、和方向则有影响力。新闻广播与人民群众的这种特殊关系,表明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新闻广播宣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北洋政府时期,政府信用不彰,袁世凯政府为使国内公债顺利发行,不得不采取措施,重新树立国债的信用。措施在实行初期保证了公债的顺利发行,但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即人民对公债的发行和管理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在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里保存着一件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这就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词曲作者、人民音乐家曹火星同志的手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以其优美的旋律昭示着一条伟大的真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的真挚感情,无论是在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首歌鼓舞了几代人为建设新中国而英勇奋斗、前赴后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