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度重视新闻舆论,曾为党报撰写过大量重要的评论,大笔挥洒,五彩斑斓,论如析薪,在指导革命和建设的事业中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形成了党报重视新闻评论的优良传统,也增强了党报新闻评论的权威性。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看重新闻评论的选题,他们善于从纷坛复杂的新问题中,选取重大的问题进行评论。重大的社会课题,既关系到国家的兴旺发展,又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使人们极为关注,具有特殊的辐射力和吸引力。要选准评论的题目,必须吃透“两头”。吃透了上头的精神,要说的话才能有号召力。但是,光…  相似文献   

2.
吴华 《记者摇篮》2004,(7):48-48
采访,是电视新闻记者搜集信息的基本方式。面对面的采访,是构成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徐强 《东南传播》2011,(5):131-133
在新传播形态下,城市电视新闻完全可以借鉴工商业界的“蓝海战略”,进行差异化竞争。城市电视新闻通过重新选择新闻时段、采用独具优势的报道手段、搭建开放式的报道平台,重新赢回传播和引导的主动权。城市电视新闻的“蓝海战略”必须以城市发展为依托,在形成城市认同的基础上融入城市文化,最终成为城市品牌,体现出城市电视新闻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以人说事,是电视新闻表现的一种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人与事之间关系是,选择的人为了说事而存在,为了说事才说人。要运用好以人说事电视新闻表现方式,关键要更新理念,确定新闻事件中的主角、配角和见证人,通过人物的新闻性表述折射出事件的显著性,透过浅表事实来挖掘深层事实。  相似文献   

5.
高静宁 《青年记者》2012,(18):93-94
上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的《观察与思考》播出,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先河.之后,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发展,节目同质化现象也随之出现.2012年新年伊始,在共青团中央的指导下,中国青年报社和湖南卫视大胆创新,共同打造了一档由大学生亲手操盘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新闻公开课》,该节目以“年轻、新锐”为主打,创造了新闻课堂的节目新样式,在评论员、新闻话题、评论语态、节目形态等方面都别具一格,对电视评论节目创新具有启发意义,在节目初期就创造了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6.
正《2013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中透露,"电视开机率呈继续下滑态势,越来越多的电视观众将媒体接触时间贡献给了新媒体。"①尽管中国电视观众数量庞大,已经超过12亿,电视衰微目前来看只是忧虑未成现实,但是,仍有学者提出要主动迎接挑战,着力点在于"经营电视文化内涵,坚守文化自觉,维护主流视听媒体的权威性"②。而对于电视消息类新闻节目而言,理当一如既往担此"立台"重担,坐稳舆论领跑者的位置。这种引领作用,在信息渠道不断扩张的今天,除了  相似文献   

7.
8.
徐洋 《视听》2021,(5):80-81
近年来,一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电影在上映后屡获高票房,甚至成为现象级作品.这些新主旋律电影与传统主旋律电影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叙事策略方面.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由宏大叙事的范式转向微宏叙事,同时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以平民的家国情怀为视角,运用多元化结构完成叙事,这种叙事策略为今后新主旋律电影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孙雨菡 《东南传播》2021,(10):70-72
新时代下主旋律电影不断创新寻求突破,为更好地融入当下电影市场实现风格转变.《我和我的家乡》在延续我国主旋律电影标志性风格的同时,以小见大传达家国一体的人文情怀.本文以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为例,运用大卫·波德维尔"电影-形式与风格理论"为框架,主要从叙事、电影风格以及文化内涵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最终旨在通过分析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在艺术创作方法上的独到成功之处,期望能够为我国新主旋律电影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0.
杜兴远  姜昕 《东南传播》2022,(4):133-136
论文采用视觉修辞与框架理论相结合的视觉框架研究方法对《新闻联播》中“视觉战役框架”的建构策略展开分析。发现相关报道首先通过客体、行为、场景等元素组合营造“战役感”,激发观者与战役有关的情感和记忆;其次通过挪用与战役有关的意象,从视觉维度实现意义域的跨越映射,启发观者系统化使用战役知识,电视新闻节目视觉框架的建构过程呈现出从动之以情到晓之以理的逻辑。  相似文献   

11.
1848~1849年的《新莱茵报》是马克思主编的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机关报。它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和实践的源头。报纸上所有编排的内容,均是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思想、哲学-经济学理论和新闻职业意识的体现。《新莱茵报》通过全文发表草案文件、引用统计数据等多种方式贯彻了政治纲领的两个要点,提供“明显的、无可争辩的事实”,在事实的选择与报道中体现报刊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一档新闻节目《观察与思考》的播出,开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栏目的先河。从此,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就目前的电视评论形态而言,最常见的就是述评型,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这类节目往往叙述和评论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新莱茵报》是马克思宣传思想与宣传实践的典型呈现。其中第19号的新闻显得更加丰富,也更具象化地表现了吸引受众与坚持原则相统一的思想。马克思以小品栏、批评性评论等方式吸引读者,又不忘原则,在新闻内容中暗含对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与对俄作战这两个政治纲领的渗透与宣传。  相似文献   

14.
起源于上世纪60、70年代的精确新闻,目前不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操作层面来看,都已经陷入了发展的瓶颈。而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的新闻形式——实验性新闻,便成了打破这个瓶颈的最佳候选。因此,加强对实验性新闻的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和及时。本文将以《都市快报》"好奇实验室"栏目为例,探讨实验性新闻对精确新闻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媒体融合"以老推新"发展战略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媒体+互联网的改良路径,形成了小而全的新媒体市场格局,传统媒体整体上缺失自主可控的互联网用户服务平台。以差异化的互联网用户内容与服务平台构建为突破口,以资本、技术、人才、体制和商业模式系统化配套创新为支撑条件,并保持内容质量的内核,实施由外而内与内外结合的"强新拉老"战略路径,将成为新时代打通用户"最后一公里"距离的媒体深度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江苏卫视的《我在岛屿读书》节目,以优质阅读为主题,以场景的写意化、叙事的生动化、后期的杂志化包装为特色,打造外景纪实类读书节目,为公众搭建了“公共读书空间”。在节目场景的设定上,将节目写意化、氛围化、符号化,没有一个固定的环节,也没有任务挑战,仅仅是用镜头来真实地记录每一位嘉宾的点滴。尤其是“飞行嘉宾”的加入,让“文坛老友记”的故事视角更加丰富,且增加了变数,激活了增量,不断更新读者的阅读观念。《我在岛屿读书》在构建和引导“生活美学”新范式方面,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做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创新。基于此,本文以《我在岛屿读书》为例,对读书节目探索“生活美学”新范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李雪娟  胡弦 《新闻前哨》2022,(19):26-27
作为节庆传播的重点之一,国庆报道是如何创新出彩一向是媒体工作者在新闻策划时的追求方向。本文以《湖北日报》“祖国颂·我与新中国同岁”融媒报道为研究对象,从皮尔斯符号表意三分式的视角出发,探究其构建意义空间的创新性实践,认为地方媒体创新国庆报道需要主动作为,构建共通的意义空间;重视情感表达,以故事化叙事打动人心;融合创新,用多种方式传播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