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社会,没有诗的空间,是文化的荒原;一个人,缺乏诗的心灵,是文化的迷失者;而一个教师如果没有了诗的生活.则是教育的悲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马小平 《师道》2003,(4):48-49
如果一个教师完全屈从和认同了世俗的观念,那他就会拒绝对生活的浪漫的处理,同时也就拒绝了对这个世界的形而上的沉思和冥想。教育,是需要诗意和浪漫的,是需要沉思和冥想的。记得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学校是最后的乌托邦。学校不只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还应该是思想的共同体,是浪漫情怀生长的共同体。学生的思想必须在这里健康地生长,学生的想象力必须在这里得到培养,学生的梦想必须在这里起飞。如果教师缺乏了浪漫的情怀,缺乏了沉思的品质,学生的诗意从何诞生呢?一所学校如果不能培养学生这种浪漫的情怀和沉思的品质,那就是一所学…  相似文献   

3.
诚如英国学者迈克·扬所言:"20世纪教育史上的一道亮丽景观即是现实社会中的生活经验与需求陆续成为知识活动的探索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的求知路线要发生转变,而转变的前提就是教师要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个人生活知识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传统道德体系的挑战使得我们有必要对以“无私、奉献和忘我”为单一哲学基础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新的时代,提倡无私奉献和忘我的同时,我们还应强调教师的个人发展,包括专业技术的再提高、享受工作快乐的同时享受生活、扮演好教师个体的每一个社会角色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正我记得我们班的孩子刚入学时,就像一头头脱缰的小野马。他们可真让人伤脑筋呀。不会值日,不会擦黑板,不会锁门……他们不会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不懂的东西太多了,他们不懂得遵守的东西也太多了。三十多个小人儿一说起话来就兴奋,他们根本就无视班主任的存在。瞧,这个小子蹲到了椅子上;看,那个丫蛋儿钻到了桌子下面;再看那两个小不点儿,打起来了……这可真够热闹的。面对他们这些小淘气,打不得,骂不得,哭不得,笑不得,怎么办。可这课还得正常上啊!上课了,教室里一阵混乱。我把黑板擦拍向讲桌,"啪"的一声,静,出奇地静。我一阵窃喜,"好,开始讲课!"他们一个个开始刷刷地正身坐好。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教育生活由日常生活与仪式生活构成,教育仪式参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文化途径之一。教育仪式具有象征性、展演性、神圣性和建构性,它是推进教师发展的"第二堡垒"。教师仪式文化通过生产教育正统、权力操演与神圣力量的御用来维持着自己的暗箱运作。教育仪式是教师教育生活的缩影、中心与范本,仪式参演是教师与时代教育精神、教育生活沟通的微妙渠道,是变革教师教育生活图式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7.
学校要为每一名教师配发一本教育理论书,我专门向有关领导推荐了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捧读整本书。时时给人带来冲动和激情。我本人年逾而立。不再是一个容易做梦的年龄了。但肖川教授还是在这样一个世俗的年代用他充满宗教般激情的文字震撼了梦想尚未完全泯灭的我。在此不揣冒昧,谨用几个关键词来谈谈读后的观感。  相似文献   

8.
在平常的闲聊中,在网上的议论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教师们对生活的抱怨。有的人说,教师的生活太平淡、没有刺激;有的说,教师的生活太机械,没有情调;有的说,教师的生活太繁杂,没有成就感……但是,当你读过《教师的情感与智慧》这本书以后,你对教师生活的理解,对教育工作的态度,一定会有新的变化。你会发现,你每天生活的校园与课堂.原来可以成为如此美丽的舞台.让你和你的孩子们上演那么精彩的话剧!你会发现,你每天普通的讲课与谈话.原来可以成为如此美丽的诗篇.让你的孩子们终身地铭记和吟诵!  相似文献   

9.
杨荣 《上海教育》2008,(18):35-35
读书,使人充实;读书,使人聪慧;读书,助人成事。教师,人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应当书卷相随,握手经典,让知识如潺潺小溪长流,浇灌新蕾。校长,人称教师的“教师”,必须对话文化,涵养学识,修炼人格,守望教师的成长。读书,是我追求的生活方式,它不断修正我的事业轨迹,涤荡我的教育理想。我也希望我的伙伴们在教书育人的长路上有书相伴,在人生旅程中有书香缭绕。  相似文献   

10.
如何为适应中小学课堂的文化多样性、实现教育平等和社会正义而培养合格教师,是当代美国多元文化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议题,诸如招收更多具有多元文化背景的师范生、丰富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增加教育实践场所的文化多样性以及教师教育者自觉示范等实践创新亦蔚然成风.面对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发展中的困难,研究者呼吁组织、课程和个人等多层面的变革,开展高水平合作研究,建设多元文化教师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11.
刘飞 《四川教育》2013,(10):28-28
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历来是教育哲学的热点命题。杜威曾言:“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亦说:“生活即教育。”二者共同揭示了社会生活与教育目的和意义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实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远不止于此。教师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历史可以借鉴一样。个人的成长也是基于个人生活与工作经验的累积。故作为施教者的教师亦可以从自己生活中探寻教育规律。分析名师和教育名家的成长历史,可以发现过往经历中的人和事往往塑造或者左右他们现今的教育信念与行动。所以从生活史中探寻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对个人生活史的单纯回溯。还是教师从历时态、纵向性的角度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角色,可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社会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其行为规范规定他(她)都应各尽其责,各履其职。教师是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身份以及与其相适应的行为规范要求教师在其角色行为上表现出与其它职业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叙事探究是一线教师或教育研究者从最细微处用心领悟教育的精妙极致道理,自然激活教师的心灵智慧,唤醒和提升教育者内在生命力的一种体验方式。它帮助教师通过真诚分享和尊重倾听微妙复杂曲折的教育事件,外显缄默的个人实践知识,藉由解释性理解共情聆听和内听,理解建构其意义,重组个人经验,探究理解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后的深层意义,把鲜活的教育细节处理与追求的教育理念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4.
15.
谢彦萍 《宁夏教育》2011,(12):76-76
利用假期,我读了肖川博士《教师的诗意生活与专业成长》一书,书中的观点通俗而又深刻,通过反复研读,我深感其中丰厚的诗意。作者以对教育的深刻认识与真挚的热爱,以睿智的语言,阐释了教师诗意一般的生活。"教师的解放""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教师""教师的学习与成长"等,  相似文献   

16.
吴政 《现代教学》2006,(1):94-94
不久前,我听了我区三中心小学杨勤文老师执教的上教版《品德与社会》一年级第一学期第十课《我的名字》一课,杨老师创造性地挖掘自己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来提高教育效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在教育生活世界中,教师文化是教师参与教育生活的样式。教师个体文化是教师在教育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的生活风格和独特“面孔”,教师群体文化是教师个体间在共存、互动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家族相似”特征的文化样态。教师发展是教师文化的创生与转变,它是在教师的个体文化与群体文化间的互依互动关系中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罗儒国 《当代教育科学》2005,4(20):33-36,53
教学作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存在方式,内在地具有生活的意味。然而,由于教师的“物化”,教学技术化、日常化、剧场化等现象长期存在,教学生活的意义与价值被遮蔽和遗忘。导致教师教学生活异化、教学生活意义与价值遗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因此,教学生活意义与价值的拾回需要增强教师的内省性自我意识,重建学校文化、变革教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佚名 《今日教育》2008,(7):92-93
我跟我最重要的人在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这让我获得了新的力量,精神重新振作了起来,我已经做好了回校教育别人的孩子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曾祥文  柏华明  刘立根 《教师》2012,(20):110-111
教师,作为学生身心的塑造者之一,不仅体现在教学课堂里,更体现在日常师生活动、言传身教中。本文就是从这样的角度——生活教育——来探讨作者认为成功的一位教师,并进一步从社会角色理论来分析其扮演的角色,最后阐述其成功的原因。希望这样探讨,能够让我们及社会大众对教师这个职业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