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山海经>神话思维的二元对应模式,来揭示明清神魔小说创作对它的继承与发展,进而说明<山海经>对明清神魔小说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理论著作。不独理论贡献卓越,而且从体式、理论、批评方法等方面,影响了整个清代的小说评点,成为竞相师法的评点典范。因此,金批《水浒传》在中国小说批评学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学术上的范式意义。  相似文献   

3.
成书于元末清初的《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为英雄传奇小说的代表,《水浒传》中既有写实的内容,也有充满想象力的色彩的玄幻内容,神秘主义、宿命论和现实主义相交杂糅在这部小说中,形成了《水浒传》独特的文学风格。本文将把《水浒传》中的奇幻内容描写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奇幻色彩在我国小说创作中的成因以及作用,对《水浒传》进行文学审美赏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小说中,尤其是神仙道教小说中,葫芦是重要的道具。《太平广记》中收录的多篇小说都涉及了葫芦,此时的葫芦形象已初步具备道教文化的特征与雏形,而明清神魔小说中的葫芦功能之奇异、威力之巨大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是小说创作技巧日趋成熟的体现,更是道教文化世俗化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5.
神魔幻象小说是从题材和造象两方面界定的,题材多为神魔鬼怪方外之物,而幻象乃是指其构象的非现实的奇幻性。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神魔幻象小说是我国小说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奇幻、荒诞、诡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秘莫测、色彩迷离的奇幻世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它与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遇合,且培育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神魔幻象批评揭示了神魔幻象小说的审美核心,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6.
神魔小说中语词重复及情节雷同现象不可简单视为粗制滥造,它事实上与民间叙事中的三复式结构有关,二者都来自于一种文化心理原型——重复原型。  相似文献   

7.
死而复生作为一种唐代小说中较频繁出现的情节模式,有着丰富立体的叙述空间,叙述者可以选择从死亡的发生方式、对冥间的想象、死而复生的原因以及灵魂与肉体的重新结合等几个角度切入,发挥自己的想象。而同一时代出现的小说,对以上内容想象的处理有具有十分惊人的相似性。本文试图结合大量唐代小说文本的相关处理,总结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山》以其强烈的情节表现出张翎在小说创作中对于故事的重视,展现了当下一批颇具影响力的严肃作家共同的创作风貌,一定程度上昭示了当代小说向传统情节小说的回归。在小说诗学几经嬗变的今天,能否在唤醒小说原初功能的同时,很好地规避传统情节小说固有的局限,成了这类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水浒传》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其艺术定位却往往失之准确。《水浒传》是把以主观想象色彩为主导的武侠小说,与写实性很强,反映社会世俗生活、政治斗争、军事斗争融合在一起的小说。它虽然不是武侠小说,却保留了许多武侠小说的特点,不同于写实性很强的小说。  相似文献   

12.
以情节作为小说叙事的模式,虽有其自我解体之处,却是无可消逝的。外部情节得到内在情感变化的支撑而体现出的内部情节,将赋予该模式以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谈《水浒传》的题材与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浒传》以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但反映的却是封建社会忠奸斗争的主题。原因是《水浒传》没有写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最本质的特征-对农民残酷的经济剥削;作者是市井中人,不熟悉农村,农民生活;水浒故事在长期流传中被市民化了,书中的主要人物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梁山起义队伍的军事活动不具备农民革命战争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郭秀锋 《考试周刊》2011,(77):20-20
金庸《飞狐外传》中胡斐“急人所难、行侠仗义”的性格和《水浒传》中鲁智深的性格很是接近。通过对“血印石”与“拳打镇关西”情节的对比,作者发现金庸《飞狐外传》中在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对《水浒传》多有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小时候读<水浒传>,总觉得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对梁山诸英雄好汉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最近读了一篇题为<人道基准>的杂文,顿生感慨,我想主张向善的人道主义本来是一个简单的常识,可我们的杂文家却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去重申这一常识.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但不得不承认,重复这一常识确实大有必要.由此我们很自然地提出这样的疑问:被国人奉为四大古典名著的<水浒传>到底告诉人们什么?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及其小说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圣叹的《水浒传》评点涉及小说美学的诸多方面,包括创作思想、人物性格论、情节结构论。金圣叹小说情节美学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读者阅读、接受心理学。  相似文献   

17.
作为第一部将英雄游侠作为重点描述对象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之中的游历叙事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与深远的文学意义。在明代中后期步其余绪而以游历结构故事、统筹情节的侠义小说中,《禅真逸史》无疑最具代表性。一方面,《禅真逸史》借助表现主人公游移于三教之间的人生行为轨迹以实现故事主题的深化,通过系统概述主人公的游历过程以达成故事结构的完整,推动了侠游小说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禅真逸史》又以文人的意识形态对《水浒传》中藐视正统、背离社会的情节内容进行规范、调整,无形中弱化了以放逸与自由作为基本象征意义的游历主题,破坏了以流动空间内的人物活动轨迹作为基础框架的游历叙事,阻碍了侠游小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水浒传》与苏中地区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证了苏中地区与《水浒传》的关系,着重从其作者的籍贯问题,其史的题材来源,成书过程及其所引发的明清通俗文化与苏中地区之关系四个部分进行了论述。并从《宋史》,《续资治通鉴》等史书以及泰州,盐城地区现存方志,文物出发研究了水泊梁山后裔的归宿问题,提出苏中特别是盐泰地区为国内现存“水浒文化”最为集中的地方这一结论。且认为要研究明清通俗文化以及“海派文化”的起源必须以重新认识苏中地方文化的为基础,要求对盐城,泰州等地地方文化史进行再定位与重新评价。  相似文献   

19.
吴双 《文教资料》2011,(7):14-16
在众多的节日民俗中,元宵节是《水浒传》着墨最多的。作者描写了清风寨镇、大名府和东京三处的元宵节庆赏活动。不同区域的元宵节为我们展现了宋朝元宵节的风俗,同时也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汉语模式词语因其结构固定、表意形象,明清时期大量用于文学作品中,对语言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水浒传》口语化色彩比较浓重,口语化的语言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拟就《水浒传》中的模式词语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分析了模式词语在明清时期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