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范院校书法公共课教学注重实践性,以训练学生的书法技能为主。为了真正提高学生的书法水平,有必要在书法公共课教学中融入书法理论知识、书法美学知识,使学生的书法学习能融合贯通,以期在书法实践和书法理论上均有收获。  相似文献   

2.
当今书坛,民间书法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民间书法的个性、价值取向、美学特征以及史学价值等文化品格的分析,认为人们重新审视民间书法,是平民意识的觉醒,中国书坛,也将会由经典书法独领风骚转而变为民间书法与经典书法备显风姿,民间书法热潮过后,必然会迎来一个创作的高潮。  相似文献   

3.
先秦书法.是指秦统一六国之前的书法。有人认为,这一时期遗存的文字不能称为书法艺术品.理由是书法的真正自觉是在东汉时期。更多的人认为,书法的存在,是与文字密不可分的。说得极端一点,没有汉字,就没有书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范淑华 《广西教育》2022,(13):34-36+43
本文针对当前小学书法教育存在的专职师资不足、对书法教育认识不到位、教学条件跟不上等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提出培养专职书法教师、明确书法教育学科定位、改善书法教育环境等对策,从而提高学校书法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辅导》2010,(34):F0002-F0002,F0003
颜真卿(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令陕西西安)人。在他年少的时候,家里贫穷,就用笔醮黄泥水在墙上练字,初学习褚遂良的书法.后师从张旭研习书法并得其笔法。庄颜真卿的书法历程中,他不断研究初唐诸家书法.汲取众多名家书法精华,创立了颜体书法。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贯穿于书法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书法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在书法的思想性、学习书法的临摹过程及书法创作等教学环节中融入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师范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据《书法导报》报道,原书协主席沈鹏建议:“教育部抓书法教育要从小学开始。书法教育为主,尤其是小学教育。”今年下半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开始组织全国性的书法等级考试,各地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也相继成立了书法考级机构,中国书协书法考级中心主任崔志强也走马上任。可以说当前书法教育在全国范围内得到重视,形势一片大好。笔者前段时间读到老师张同印教授的《书法的基本能力》一文,引发了很多思考,结合本人书法教育实践的经验,联想到书法教育到底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什么作用的问题,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意象是书法形象的基本特征,书法意象是生命的意象,是书家人格化的象征,书法创作中的意象思维是指导书法创作者进行创作的重要思维形式,意象思维在书法欣赏过程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众传媒构成当代中国书法的传播生态环境,书法无疑要受其影响。中国书法对传媒环境的“适应”导致当代书法价值观、创作观、审美观的深刻变化。本文从传播学的视角,探讨了报刊、电视、网络三种大众传媒对当代中国书法的影响。艺术新媒介的出现为书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书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者提出了大众传媒时代中国书法的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0.
学习书法能修身养性,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书法作为师范生的必修课程,师范院校书法教师应当把师范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于书法教学过程之中,使师范生能正确认识到学书如学做人的道理,并通过对书法的学习提高自身思想品德修养。  相似文献   

11.
育人与书法教学大连市中山区中心小学罗春红我担任书法教学工作已十几年。书法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对学生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的必要性。书法教学有着开发学生智力、陶冶学生情操的特殊功能,这也正是我热爱书法教育,潜心于书法教学工作的道理所在。在书法教学中,我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回望当代书法发展的社会背景与情态,概括出当代书法文化意趣的大众化、形式化、多元化特征,论述了当代书法文化意趣的三个内涵:即精神的书法、审美的书法和浮躁的书法。从而肯定了当代书法将给未来书坛予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有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基本方式,“无意于佳”是书法创作的一种特殊方式,所以,在书法创作上两种方式缺一不可,两者无法分开,没有“有意于佳”,书法创作无规律可循,没有“无意于佳”无法涵盖另书法这门特殊艺术的哲学内涵。  相似文献   

14.
书法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基础,以其独特的艺术美向世人展示出一个混茫神奇,可意会而难言传的艺术境界。由于书法固有的模糊性,造成了书法欣赏的模糊性。模糊性可以说是书法具有巨大的艺术潜力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欣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人创其书,书如其人,这种人与书并重的书法承袭发展模式,赋予了书法教育的多样性、灵动性的特征。探求其发展根源,把握书法艺术变迁的脉络,对于书法研究与书法教育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书法教育模式已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求现代高等院校书法教育,着眼于长远的观点,站在更高的高度,重新审视书法教育的内涵,建立起具有现代意义的书法教育学科。  相似文献   

17.
<正>书法,是书家高蹈的技能,是书家知识的修养,是人们怡情悦性、淬炼品质、表达人生理想的寄托。但在儿童少年阶段,书法的娱乐性、趣味性、技能性以及立德修身等内质,始终占据书法教学的主导位置。基础教育阶段,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和课程改革持续推进,教学方式日益灵活多元,手段日益理性科学。书法内质是书法的审美本质、特色,是极具文化属性的。在书法教育实践中,中小学校应致力追求教学方式与书法内质的高度契合,以求教学可行并有为、有成、有效。  相似文献   

18.
笔走龙蛇     
《辅导员》2014,(19):37-37
李妍卓,女,12岁,现就读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小学。她兴趣广泛,酷爱体育,书法,读书等,尤其对书法情有独钟,从五岁起就开始学习书法,先习唐楷,后习行草。现有幸拜在书画大师程相昭门下修习书法,成为程老的关门弟子。  相似文献   

19.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马国俊先生历时四年撰写的《书法散论》一书,已由甘肃教育出版社近日出版发行。业界人称该书的出版是马国俊先生为拓展中国书法新的研究思路所做的认真而切实的努力。全书20万字。著者独辟蹊径,站在教育培养新型的书法理论人才高度来统观书法,分别从书法认识论、书法语言论、书法史论、书法美学论、书法教育论、书法研究论等十个方面来探讨中国书法体系的构成。通过对这些不同面、不同点的深入浅出的疏理和归纳,总结出适应时代形势发展的中国书法的新途径和新趋势。全书史论…  相似文献   

20.
郑利权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3):72-74,125
网络书法传播是当代书法传播研究的重要内容,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型的媒体,为书法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传播空间,带来书法传播载体的数字化革命,昭示着书法网络时代的来临。全文分析了互联网给书法传播带来的六个革命性变化(平民化、自由化、互动化、国际化、廉捷化和多媒体化),探讨了互联网给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