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校园英语(教研版)》2015,(16)
颜色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最基本的认识之一,颜色词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探讨颜色词通过隐喻投射在情绪、道德、政治、经济等非颜色域的认知意义。 相似文献
2.
颜色认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本文以原型理论、隐喻、转喻为理论基础。探索英语基本颜色词的认知语义结构及文化因素对语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许多有关颜色的隐喻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这些颜色隐喻大都带有文化局限性.由于汉民族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存在着民族历史、社会制度、道德信仰、文学艺术、心理特点、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地域风貌等差别,人们对同一颜色的理解与使用也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于中英六种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对比研究,以期帮助英语学习者加深中英间不同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5.
英汉颜色词的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认知的共性,英汉民族在色彩词的认知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但是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它们对于颜色词的认知又呈现出各自独特的个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展示了英汉民族颜色词的隐喻异同,并进一步探讨了产生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单晓莹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管窥.从俄汉常用颜色词中的黑色、白色、红色和黄色入手,对俄汉颜色词的隐喻文化认知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凸显俄汉语言的民族个性以及文化差异,进而促进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燕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6)
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有关颜色词隐喻化的认知运作机制,认为颜色词的一个重要语义特征是喻体的意义和本体的意义发生冲突。对颜色词的理解过程就是如何消除语义冲突的过程。这一理解过程不是任意的,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不是无根据的,而是在相似性的作用下,产生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从而产生新的颜色词的隐喻意义。 相似文献
8.
颜色概念的获得包括感知-认知的过程,颜色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本文从人的视觉感知,生存环境及社会文化三方面解释颜色的认知原型,对英汉语中颜色词产生的隐喻进行了对比研究,旨在加深对其的理解和记忆,便于翻译和交流中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9.
隐喻、转喻思维在语言阐释中是一种有效的认知手段。带有颜色词英语习语,作为语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是西方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涉及颜色文化的文化生活体现。认知语言学理论有助于对英语颜色习语中的隐、转喻用法进行全新的阐释,同时在文化常识语境下的认知解读对颜色习语的理解更具有效性。研究表明一定文化常识背景下的隐、转喻思维在英语颜色习语阐释中具有较强的解释力,该研究为颜色词语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颜色词的隐喻历来受到很多研究者的关注,但传统的颜色词隐喻研究往往过分依赖于内心的感知,忽略了词语的自然使用状态。本文将基于英汉认知属性数据库,对一些基本颜色词的隐喻进行中英的对比分析。在接近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展现汉语和英语颜色词的隐喻之间的共性和差异,找到颜色词语隐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7,(5)
本文在英国国家语料库、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及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为主要佐证数据的基础上,考察哪些双音节形容词能够进入动结式,在认知语言学的框架下,深入讨论英汉动结式中双音节形容词做结果补语的语义制约限制,对比英汉异同并解释缘由。 相似文献
12.
13.
徐玲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2)
英、汉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之一都是作名词的定语,它们用作定语时都可以直接置于名词中心语之前,这是两种语言的无标记用法。然而因为形容词语义特征的不同,特别是形容词短语结构复杂程度的变化,两种语言都采用了相应的标记手段:汉语用结构助词"的"来标记,英语则用语序变换加以标记。对于英、汉形容词作定语的有无标记使用规律的探讨,不仅有助于对两种语言语法特点的深入理解,而且对汉语或者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或者习得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孙瑞霞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4(3):54-56
通过对动态形容词的语用分析,说明动态形容词与进行时连用表示暂时的行为,带有说话者在特定的语境中表现出来的浓重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5.
储春艳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7):148+155
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它决定着听力、阅读、写作等基本的语言技能,在语言的学习与使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词汇的习得成了众多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大挑战。本文主要研究认知语义学对于学生词汇习得的影响,探索出英语词汇的认知发展规律,从而为大学生的英语词汇习得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6.
王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4):105-110
形容词是汉语的三大实词之一,在汉语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语义为本体对形容词的反义关系类型进行研究发现,反义关系在形容词中的表现非常突出,影响到形容词的组合功能。 相似文献
18.
宋更宇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6):73-76
民族的语言特征即是该民族精神的符号和象征。美国英语外在的区别性特征与美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联系密切:(1)美国英语的古老性与美国民族对悠久历史文化的心理需求;(2)美国英语的差异性与美国民族的叛逆性;(3)美国英语的简约性与美国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4)美国英语的多元性与美国民族的融合性;(5)美国英语用词的创新性与美国民族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对英汉双关语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修辞学家总是围绕双关语做种种抽象努力,但所抽象出的结果总是不能令人满意地概括纷繁复杂的音义组合关系。兰姆的层次语法体系意在总括语言使用中的音、形、义关系。借用兰姆的分类办法,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分歧。本文还指出了双关所包含的语用因素。笔者认为,运用语言学的方法能从另一角度考察双关这一传统的修辞格。 相似文献
20.
彭昌柳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3(5):108-110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性思维模式是人脑认知能力发展完善的产物,是认知发展的更高阶段和重要方式。从认知的视角对英、汉语隐喻现象作比较性分析旨在验证其跨文化存在性,增加人们对英、汉隐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双语学习和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