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洁 《收藏》2009,(3):48-51
徐邦达推崇两位画家为海上画派的领袖,一位是赵之谦,另一位则是任伯年。近代海上画坛高手云集,而任伯年以鲜明的艺术风格被画史认可,“年未及壮,已名重于大江南北”。究其原因,正是他给当时中国守旧文人的美学观和审美情趣注入了新的血液,创造了可感的、喜闻乐见的、具有民间趣味的艺术形式,予中国画以新的生命。任伯年画风中民间趣味的产生,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同时得益于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高琛 《收藏》2009,(7):82-83
海派一股指海上画派。海上是一个模糊的地理概念,上海之外,还包括江浙一带。清末时期,这些上海周边的书画家及全国各地其他书画家纷纷来到上海这个海纳百川的大舞台施展才华。而到民国,上海已是全国经济发达的工商业中心。  相似文献   

3.
郭宝成 《收藏》2010,(3):50-52
何香凝是一位对中国近代史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女性,其在推翻封建帝制、消灭军阀、支持孙中山民主革命、建设新中国等方面,均做出过重要贡献。不仅如此,作为一位国画艺术名家,她一生中在政治活动频繁,生活颠沛流离中,把绘画作为谋生、交际、斗争的武器,改变了上千年来知识分子仅把绘画作为自怡遣兴的旧习,让绘画为革命斗争服务。成为一名当之无愧的爱国主义画家。  相似文献   

4.
张李萌 《收藏》2021,(2):30-41
继2019年"徐悲鸿与齐白石"展之后,"大师眼中的大师"系列展的第二展,"在神不在貌——从任伯年到徐悲鸿"于2020年9月26日在徐悲鸿纪念馆开展。两个展览均是通过还原徐悲鸿的视角,梳理展示艺术大师的收藏珍品,力图逐步向观众揭开徐悲鸿的收藏世界和收藏观,以大师之眼观大师之作,从而去体会徐悲鸿对于艺术收藏的倾尽全力、对于...  相似文献   

5.
谢靖宇 《收藏》2007,(2):82-86
中国花鸟画的没骨画法自清初恽南田创始以来,师从这一画派的代不乏人,致有“常州派”之称。但其传承者多是亦步亦趋,少有出蓝之作,至清末民初更是日趋柔靡,无复南田清逸之气了。直至现代海上画家张大壮先生,才使得这一画派呈现中兴气象。  相似文献   

6.
老赵 《收藏界》2010,(5):34-39
印象派油画作品的交易向来被国际上看作艺术的保险投资,也最能反映艺术市场基本走向。买入印象派作品的第一次热潮是在1973年至1975年间:即在所谓"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印象派作品下跌了54%,而在此之前曾于1965至1971年价格上涨了117%。第二次购入热潮更为疯狂。1982年至1990年之间印象派作品价格上涨了602%,而接下来3年55%的下跌幅度则大大刺激了艺术投机行为。从2005年起至2008年印象派作品价格恢复了1989年至1990年间价格水平的两倍。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将会对国际艺术品市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印象派绘画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的地位如何?印象派绘画与中国传统艺术又有什么关系?本文通过业内人士的分析,向我们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琥 《收藏》2013,(5):48-53
清代宫廷绘画在康、乾时期达到了最鼎盛阶段,这一时期的宫廷绘画无论在数量上或是质量上均达到了极高的水准,并在乾隆时期逐步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宫廷绘画体系。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以文学侍从之臣组成的"词臣"创作群体,他们在从政之余以能书善画而受到皇帝的青睐。这些书画家大多为进士出身,位居要职,董诰即是其中之一。他供奉内廷凡40余年,为官清廉,书画精湛,是清代中期"词臣"书画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8.
燕益得 《收藏界》2010,(12):89-92
黄宾虹先生不唯是一代中国画大家,还是一代美术史论大家,他对我国画学研究之精邃,丝毫不让于他的中国画创作。在黄宾虹美术史论的研究体系中,他曾提出过一个重要的概念,此即"道成画学中兴"。  相似文献   

9.
刘晓丹 《收藏》2009,(12):66-69
中西互融的“现代性” 吴冠中是中国画坛和艺术市场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崔兰珍 《收藏》2010,(12):52-55
宋代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高度繁荣时期。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同时又相互影响、吸收、渗透,使宋代绘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宋代商业的发展也大大超越了前代,大小城镇兴旺发达,纸币出现并被广泛使用,海外贸易空前盛况,在中国历史上十分引人注目。基于这种社会状况,宋代的艺术市场空前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1.
任重其画     
雒三桂 《收藏》2012,(2):26-29
京师之地,豪侠杰士之所聚集,而魑魅魍魉亦所在多有。余旅食京师有年,尤喜书画,每欲与当世高人交而不可得。盖数十年来,画风曰弊,习画者虽众,而不知法古,日孜孜于所谓创新;或竞效西人之所为,唯西人之马首是瞻,而沾沾自喜,以为古人不我若也。而十之八九皆江湖术士,不学无术,尘俗满纸,野狐禅耳,虎豹之皮而犬羊之质者不可胜计。环顾萧然,几无可与语者。以是裹足门限,读书习字,聊以度日。如是累年,然后得任重千里。  相似文献   

12.
李晖 《收藏》2007,(9):84-85
方以智,字密之,号曼公,又号鹿起,安徽桐城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卒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享年六十有二,幼年丧母,而时任湖广巡抚的父亲方孔虫月又常年宦游于外,故对他的教养、监护全靠17岁即孀居的才女姑母方仲贤(方维仪)。他禀赋超常,清人马其昶在《桐城耆旧传》一书中称其“十岁能涛,工书画”“十五岁群经子史略能背诵”,并“博涉多奇”。  相似文献   

13.
李晖 《收藏》2008,(12):74-75
凡对中国绘画艺术史有所了解的人,均知晓这个“龚半千”乃金陵八家之首,清初著名画家龚贤。  相似文献   

14.
毛晓辉 《收藏》2008,(12):83-83
田崎草云(1815~1898年)文化十二年为日本明治时期三十一年首批帝室技艺员。原姓足轻,幼名瑞白,名艺,号草云(亦见分称草、云者)、梅溪、白石子、莲岱山人、铁面生、三白翁、乾坤第一山人、草云顽仙等,日本江户(令东京)人。少时以仇英、钱沧州、柳松年、盛茂烨等画家墨迹为摹本,初师谷文晁,后转师春木南溟,是文晁派举足轻重的优秀代表。以山水、花鸟画见长,后期侧重乡土画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际美术火展并获奖,堪称日本画坛巨将。代表作品有《蓬莱仙宫图》《秋山晚晖图》《安政大地震绘卷》《秋山幽隐》《风景绘卷》等。  相似文献   

15.
贾关法 《收藏》2007,(9):76-80
李可染(1907~1989年)是一位为改革中国画奋斗终生,并产生巨大影响的大师。他深人生活,学贯中西,融汇古典写意和现代写实,同时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形成富有时代气派的“李派山水”,开创中国画坛一代新风。在李可染的众多作品中,那些饶有田园诗味的牧牛图,尤其深受人们的喜爱。  相似文献   

16.
施作雄 《收藏》2007,(12):96-99
20世纪初,中国画坛由吴昌硕开创的金石大写意一派新风,熔诗、书、画、印于一炉,集文人画艺术之大成,影响深远,齐白石、陈师曾、黄宾虹、潘天寿、王个簃、刘海粟、朱屺瞻、沙孟海、诸乐三、吴茀之等人,无不受到启示,追求浑厚、质朴的审美精神也由之成为一代风尚。作为吴昌硕的衣钵传人,王个簃在7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为全国继承和发展吴昌硕画派艺术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师吴而不囿,探索创新,开创了新的风格。  相似文献   

17.
徐伟 《收藏》2011,(3):54-55
何海霞1908年10月7日出生于北京的一个满族家庭,后改汉姓为何。兄弟三人,他为最小。小名福海,学名登瀛。由于母亲无女,他在14岁时被改名海霞。他幼年时就随父亲研习书法,并进入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学习四书五经。16岁的何海霞即以出色的绘画才能而誉满京城。1931年,在中国画学研究会第九次展览中,其创作的《饷鸟图》以清新淡雅的画面呈现悠悠古意,平实简远而又趣味横生,深得张大千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米景扬 《收藏》2006,(10):42-48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清光绪年间,衡山名门陈氏五兄弟中,陈嘉言等二人同榜举进士,陈范等三人同时中举人,被誉为“五凤齐飞”,于朝野传为佳话。陈嘉言先生正是陈少梅先生的父亲。陈氏才人辈出,陈范办《苏报》,聘章士钊为主笔,章炳麟、蔡元培为撰稿人,宣传革命思想;  相似文献   

19.
西沐 《收藏》2007,(11):36-45
李阳艺术简历 李阳,1981-1985年就读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5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西安美院国画系副教授、  相似文献   

20.
陈明哲 《收藏》2007,(1):76-79
花鸟一门,从“徐熙野逸”一派发展到文同(与可)直接落墨写竹,始有写意花鸟,至杨无咎,赵松雪,王渊,张中,完成了从绘画到写意的转折,又经“吴门画派”沈周、唐寅再传陈道复、徐渭、“扬州八怪”,遂有大写意花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