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收藏》2010,(8):174-177
优秀的玉雕艺术品既能给人以感官之美的享受,也能给人以心灵之美的教化。美的享受会使人爱不释手却一览无余;美的教化妙不可言却铭刻于心。因而玉雕艺术品的设计创作同各类艺术一样,都十分重视立意,非常讲究意境,更强调要注入文化内涵。岫岩现代玉雕艺术,植根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厚土之中,闪耀着浓郁的中国古玉吉祥文化色彩,可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中华岫岩,吉祥如玉”。  相似文献   

2.
吉祥如意     
表演现象:表演者首先在现场观众中邀请一位愿意合作的朋友,请他在一张白纸上写下自己的出生日期,并将其看成一个数字,比如这位朋友出生于1985年4月23日,数字就写做"1985423"(设为a),接着麻烦他把这个数字的内部顺序进行任意调整,写出一个新的数字来,比如"9132584"(设为b)。  相似文献   

3.
李庆辉 《收藏》2009,(6):140-141
奇石出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乃客观之存在;赏石,作为人类独特的心理过程,乃主观之现象,是一种审美活动。由于中华奇石丰富多彩,加之个人的阅历、修养、学识等不同,对同一块奇石,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反应,出现不同的心理价位,奇石因之呈现出不同的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4.
康平 《收藏》2014,(7):140-141
在升值空间稳定、投资回报率高的古玩艺术品收藏领域,近年来奇石收藏的高额回报率引人注目。 以西安为例,西安的藏石热始于20世纪80年代前期,兴于90年代中期,盛于2000-2006年。2007-2009年,由于普洱茶受热炒,奇石投资交易波澜不惊。2010年后,奇石交易回暖,每年从各地奇石交易会反馈的成交额数据在不断提高。当今奇石收藏缺乏名人效应,也少了权威机构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杨萌  孙中梁 《收藏》2006,(3):73-73
如意,柄微曲,首端曲起作椭圆形,花形、云头形、灵芝形等,一般作为馈赠、玩赏之物。  相似文献   

6.
吉祥的银饰     
陈晓友 《收藏》2010,(11):82-82
古银饰中,吉祥文化是常见的主题,它凝结着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和热爱,对宗教的膜拜以及艺术审美情趣的取向。它以自然界的生物、宗教社会中的仙佛神灵和人们想象的图案为表达形式,或象形借喻,或谐音类比,托物寓意。  相似文献   

7.
吉祥的瓦当     
朱鸿 《收藏》2010,(7):50-53
瓦当艺术让我迷恋。我的求道方法有读书,有写作,也有瓦当之弄。观乎瓦当,可以察时变,知思迁。 瓦当的收藏和研究大约始于宋朝的王辟之,以后有继承者和光大者朱枫、毕沅、罗振玉、陈直,皆为江浙雅士。岁月如流,风行依然,于今更盛,真所谓千秋雅事。流风还外延日本,瓦当在异邦碰到了解析者和欣赏者,坪井清足和村上和夫便是瓦当专家。显然,瓦当早就从中国古代的建筑材料幻化而出,变成了一种文化遗产,一种艺术。  相似文献   

8.
魏廷俊 《收藏》2007,(5):66-67
清代官帽系硬质斗笠形,配饰红缨、顶子、花翎。为了避免折压和便于置放,嘉庆年起逐渐将清早期使用的帽架改成帽简。除少量为竹、木、锡、铜、紫砂、琉璃等制成外,大多数是单只烧造的瓷帽筒,直到清末民初作为陈设瓷后才成对制作。  相似文献   

9.
徐廷贵 《收藏》2007,(5):113-113
我有幸收藏到一块白玉吉庆有余子冈牌,其形制殊为少见。曾于2006年参加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专家鉴定为清早期仿陆子冈白玉牌。  相似文献   

10.
叶磊  是永进 《收藏》2007,(5):111-112
20世纪80年代初,在江苏滦阳南部小梅花岭地区发现一种特征和化学成分与已知软玉接近的玉石——梅岭玉。2005年11月底,我们对溧阳梅岭村一个梅岭玉石矿床(图1)进行了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1.
朱爱朝  向和平 《收藏》2013,(1):88-91
笔者曾在2006年第1期《收藏》杂志上发表了《新疆和田玉观赏石初识》一文,就和田玉的收藏及其市场情况作了探讨。近几年和田玉原料及制品的价格犹如一匹脱疆的野马不断飙升,前几个月在东莞珠宝展览会曾现标价每克逾3000元的和田玉石,最近又在新疆和田市见到了每克过万元的仔料,其仔料的玉质、皮几近完美,但价格也的确令人咋舌。笔者...  相似文献   

12.
朱雪莱 《收藏》2007,(1):118-119
清代乾隆年间,经济文化得到全面的恢复和发展,玉器的制作也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乾隆时除了制作中国传统玉器外,还引进和仿制了外域的玉质艺术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痕都斯坦玉器。  相似文献   

13.
吴荣清 《收藏》2013,(3):132-137
中国的石佛造像,早年流失海外者甚多,内中不乏精品,有些代表性的作品,在王昶《金石萃编》、罗振玉《海外贞珉录》、阮元《山左金石志》、端方《陶斋藏石记》等亦有著录。流落到日本的佛像,在大村西崖著《支那美术史雕塑篇》和松原三郎著《中国佛教雕刻史研究》、水野清一著《中国的佛教美术》等书中亦多有图版揭载。虽然国内石佛像遗存尚多,但这些流失海外的石像有些颇具学术价值,今择其重要的数尊介绍如下。较早期的石佛像有北魏太安元年(455年)张永造石佛坐像,现藏日本京都藤井有邻馆。此像为砂岩质,  相似文献   

14.
杨伯达 《收藏》2008,(11):88-89
“观音显圣”玉雕我在岫岩县城王德明老板那里看过,印象甚好,其玉料、雕刻、观音及波罗蜜多心经俱精,堪称“四绝”,是不易多得的妙品,也是当代玉雕的代表作之一。2005年10月,又在《收藏》杂志“清雍正朝文玩专号”上见到戴应新先生特撰《中国瑰宝岫玉雕“观音显圣”》之宏文,拜读之后,觉得其文全面地介绍了“观音显圣”的多方价值,在当前市场上玉器信誉不佳、商业包装泛滥的恶劣气氛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