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数字鸿沟"自1989年出现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本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数字鸿沟研究划分为四代:第一代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拥有者和缺乏者在接入信息通讯技术(ICT)方面存在的鸿沟;第二代将ICT素养和培训方面的鸿沟、ICT利用水平方面的鸿沟纳入其话语;第三代研究重点放在ICT接入与利用活动之外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上;最新一代的学术思想则是从社会分化、社会排斥及社会不平等的角度断定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字鸿沟思维来对待本已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表2。参考文献86。  相似文献   

2.
数字不平等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的不平等.文章依循数字不平等这一概念框架从产生到发展的研究线索,回顾和讨论了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认为数字不平等研究对数字鸿沟研究既有直接的继承性,又有其独特性.它依旧关注ICT带来的不平等,但它突破了数字鸿沟“二分法”的局限,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者在接入、使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机制与社会影响;并试图将互联网使用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新标准,提出数字社会分层,是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深刻研判.文章最后讨论了数字不平等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数字不平等是信息社会的一种新的不平等.文章依循数字不平等这一概念框架从产生到发展的研究线索,回顾和讨论了社会科学领域的相关文献,认为数字不平等研究对数字鸿沟研究既有直接的继承性,又有其独特性.它依旧关注ICT带来的不平等,但它突破了数字鸿沟“二分法”的局限,深入分析互联网使用者在接入、使用、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产生机制与社会影响;并试图将互联网使用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新标准,提出数字社会分层,是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深刻研判.文章最后讨论了数字不平等研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4.
数字不平等是研究ICT资源分配不平等的新视角.通过杭州图书馆模式初步分析了我国公共图书馆通过社会包容消除数字不平等的经验.通过完善公共图书馆制度、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和发展社会资本是公共图书馆践行社会包容消除数字不平等的实现路径.这一研究主题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相似文献   

5.
消除数字不平等:公共图书馆的一个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化民 《图书馆》2012,(5):17-20
数字不平等研究是在数字鸿沟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研究信息通讯技术(ICT)资源分配不均的新视角。图书馆界就公共图书馆承担消除数字不平等,实现信息公平的社会责任已达成共识。完善公共图书馆制度,倡导社会包容,发展社会资本,加强自身建设是公共图书馆承担消除数字不平等的社会责任的实践路径。这一社会责任的实践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化。  相似文献   

6.
在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与数字化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需要重视并尝试解决老年群体的数字贫困问题。本文回答两个问题:(1)如何描述老年人数字化水平的核心要素?(2)数字互动对消减老年人数字贫困的效果如何?面向四川省都江堰市城乡结合部震后修建社区的32位老年人和9位青少年开展两个阶段的研究:第一阶段采用深度访谈法,目的在于挖掘数字化水平的核心要素,尤其是建立数字互动的分类体系;第二阶段采用行动研究法,重点探究数字互动对消减老年人数字贫困其他维度的作用方向。通过田野研究识别出描述老年人数字化水平的六个核心要素,分别为数字接入、数字态度、数字能力、数字努力、数字互动和数字影响,其中数字互动分为数字合作与竞争、数字互助与冲突、数字强制与顺应顺从、数字交换、数字模仿。数字互动对其他核心要素的影响具体表现为:数字合作正向作用于数字接入、数字能力和数字影响;数字竞争负向作用于数字接入;数字互助正向作用于数字态度、数字能力和数字影响,对数字努力有双向作用;数字冲突、数字强制负向作用于数字态度之ICT认知;数字顺应顺从正向作用于数字接入、数字态度之ICT行为倾向、数字能力和数字影响,负向作用于数字态度之ICT认知;数字交换正向作用于数字接入和数字努力;数字模仿正向作用于数字接入和数字能力。本文进一步区分了不同社会网络类型的数字互动,发现基于强关系和弱关系的数字互动对消减数字贫困的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居民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领域的不平等之外又面临一种新的不平等——数字不平等,主要表现于农村在接入和使用ICT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多样化差距. 本研究旨在评估青树基金会(Evergreen Education Foundation,EEF)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开展的一项全球本土化(Glocal)社区ICT公益项目对当地农村居民的影响,探索社会资本对居民参与该计算机公益培训项目的作用方式,寻找该项目改变居民在数字化社会阶层中所处位置的证据.  相似文献   

8.
崔凯 《青年记者》2024,(4):5-11
数字身份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身份类型,受到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发展不同阶段的数字身份特征,从表达性数字身份和工具性数字身份两个属性维度对数字身份的起源、发展与变迁进行了探讨。本文认为,在互联网接入我国的早期,数字身份主要表现为互联网的接入身份,体现了数字身份获取的机会不平等;在社交媒体时代,数字身份的建构则从表达性和工具性两个角度体现出意义输出、身份认同生产与建构新型社会交往网络的主动性,体现出这一阶段数字身份建构的公平性。数字身份与现实社会身份共存并对其进行延展,亦对现实社会身份有再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似乎更能适应数字社会的老年人群体,银发冲浪族在从接入互联网到融入数字社会的过程中是否仍然存在着不平等,是一个值得在数字社会化语境中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银发冲浪族日常数字实践的质化研究发现,这一群体在数字媒介接入环节中的不平等隐患来自其在基础设施占有、行为动机催化、知识体系建构三个关键节点的后发劣势;而在银发冲浪族融入数字社会的日常实践中,不平等体现为数字菜单筛选、社会角色想象、关系网络建构三个层面存在的矛盾与悖论。由此可见,老年人的数字社会化具有日常实践中的必要性、实现程度上的基础性、信息环境内的强制性,属于一种刚需性融入。而在这种刚需性背后,则折射出数字社会中老年群体正在遭遇的隐性不平等与歧视。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数字鸿沟研究更多关注由于信息技术的使用所带来的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等问题,而数字技术变革下媒介对日常生活的全面嵌入,使得数字鸿沟转向关注交往实践问题。在数字交往视野中,可以从交往媒介、交往关系、交往场域进一步考察数字鸿沟现象。本文尝试提出四个“新议题”:一是家庭可作为观察数字鸿沟与交往实践的微观场域;二是代际反哺和同辈互哺两种模式,既可弥合数字鸿沟,又增加数字区隔的可能;三是视频化社交为信息匮乏者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四是“网瘾老人”的出现是另一种社会融入障碍。本文认为,打破数字区隔、弥合交往鸿沟的目的在于促使每个人都积极接入并融入数字生活。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国内外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进行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方法,比较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的指标,并就目前我国图书馆数字资源访问统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论数字馆藏管理政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数字馆藏管理政策起数字馆藏发展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关于规定如何组织、访问、保护和保藏数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文件,目的是向用户描述、组织和提供馆藏数字资源,保证读者有效地利用。制定馆藏管理策略时要因馆制宜,不仅要考虑低成本,还要考虑安全和使用方便。参考文献27。  相似文献   

13.
数字人文近年来发展迅速,但是学者们主要关注作为一种方法论实践的数字人文,而对数字人文自身的理论建设较为漠视;缺乏理论内核的数字人文呈现一种数据库建设多于学科研究、论辩多于创新的现象,表面上轰轰烈烈,却缺少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灵魂。本文呼吁重视数字人文的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从"人文"的内涵出发,指出数字人文是"人文学科"的延伸和发展,是多门学科共同构成的一个新领域,其对人文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工具或方法的使用,丰富了人文科学的内涵,是一种质的变革;辨析了与数字人文相关的人文学科、人文科学和人文主义等概念,基于麦卡蒂的方法论共同体与卡拉托斯的科学哲学理论构建了数字人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其由数字人文的基础理论、方法论、具体工作内容与研究领域构成。图1。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libraries provide a significant portion of the open access materials available on the Internet, and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orts of one such library will illustrate the role of these institutions in creating the current information environment. The Virginia Tech University Libraries established the Scholarly Communications Project (SCP) even before the Gopher protocol opened up databases housed at research libraries to librarians with Internet access. The SCP was primarily intended to take advantage of evolving technologies to produce and distribute academic journals without the costs associated with traditional publishing, and that journal archive, the EJournals, is still at the heart of what has become the Digital Library and Archives (DLA).  相似文献   

15.
徐丽芳  曾李 《出版科学》2016,(3):96-101
分析数字叙事(DS)和互动数字叙事(IDN)这两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领域在发展历程、概念界定上的异同,梳理各自的实践取向和理论研究领域,并探讨其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研究领域、教学科目和专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6.
肯塔基数字图书馆(KDL)是一个整合肯塔基州本土文化及历史资料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图书馆。作为美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NSDL)项目的一部分,肯塔基数字图书馆免费为地方及相关民众提供丰富而独特的本土资源与服务。文章分别从资源组织、技术特征、服务特点三个方面对该数字图书馆作了评述,并从整体角度提出对于该数字图书馆的评价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数字图书馆运用计算机系统管理各种载体文献的加工与服务,通过网络和通信技术支持用户访问数字化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图书馆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是保证数据质量、支持与深化数字图书馆服务功能的基础。文章论述数字图书馆中数字文献再处理工具研究的重要性,介绍和阐述已有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结构化的数字文献再处理工具的开发与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atterns of the digital divide in Turkey and analyzes policies related to this issue. Our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digital disparities are interwoven with other social inequalities. This finding is parallel to the conclusions of previous research which suggests that digital exclusion can have a ‘reinforcing’ effect on social and/or economic inequalities. Having considered the current range of policies targeting either ICT access or skills, we argue that techno-centric solutions with huge budgets occupy the policy agenda at the expense of more sophisticated program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the social context of digital exclusion. These policies fail to address the most disadvantaged groups. Those who are old, disabled, female and reside in rural areas are less likely to be internet users and existing policies do not reach out to these groups.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参考咨询服务是以因特网为基础的服务。高校图书馆通过网络来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详细介绍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的概念、特点、服务方式以及使用情况,指出了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服务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这一服务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分布式参考咨询服务标准与规范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4,自引:1,他引:43  
根据网上数字参考咨询服务发展,介绍了国内外主要的数字(或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系统的问答内容创建、对象描述、知识组织、数据存取传递、专家信息管理、协作馆信息管理、服务流程管理、质量控制、知识产权管理、个人隐私控制等方面的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发展。讨论了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分布式参考咨询服务和管理标准规范研究和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