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道德无思表面上是一种对道德的漠视,深层次上则是一种责任的缺失。道德无思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现象,道德无思有其广泛的社会根源,如电子媒介对道德思考的钝化、官僚体系对道德思考的束缚、迷信权威对道德思考的蒙蔽等。道德教育不能无思,可以通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反思能力,培养学生的媒介意识,树立正确的示范榜样等方面来抵御道德无思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无思的审美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思想有高峰与低谷之分,现代思想为其低谷期.低谷并非无价值,而是人类生存、人类思想的一种存在状态,这一状态我们表述为无思.无思是人类身体适宜性的最佳状态之一,所形成的是人类身体的适应性和自动.能够表现无思的只能是身体审美,因而也是人类最高的审美境界之一.无思的审美以其潜在愉悦性和抽象形式性消解着现代意识异化和现实重压.  相似文献   

3.
传统思品教学存在的学科独立有余、教师间缺少协同、班级间边界清晰,教学管理严格有余、课堂内外界限分明等壁垒与局限,实质上是受课堂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的影响,在班级授课制制约下已严重阻碍了新课程的有效实施,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初中思品课采用"无边界学习",突出了学习者为中心的理念,把思品学科与其它学科,自然社会、学生生活联系起来,从而达成学生多元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4.
良知是思悔的道德起源,思悔是认罚的必要条件。无思悔认罚的出现不仅影响道德教育的实效,也从根本上偏离了教育惩戒的育人初心,异化出无诚意的“两面人”,最终令教育惩戒陷入又一轮困窘之境。无思悔认罚缘于认罚的权力敬畏属性、教师缺乏辨别意识、激励机制的偏航风险以及个体内心的隐秘性难于查究等因素。需要对作为认罚构件的思悔进行规制,强化认罚真诚性的辨识,突破其识别困境,完善儿童的多元沟通机制,对认罚的心理动因进行道德干预,实现教育惩戒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5.
道德灌输妨碍或阻止了个体自主地进行理智思考和判断,并造成了道德无思及道德冷漠的后果。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引导学生过一种有思的道德生活.承认个体独有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独立地进行价值探询与价值思考,从而避免道德灌输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质询的含义是质问,是带有批评色彩的提问。把质询引进党内,目的在于推进党内民主建设: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党内监督;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需要。建立党内质询制度。要明确质询的主体和对象、内容、程序。要建立党内质询制度的保障措施,规范质询制度的操作程序,建立质询制度的回避制度,摒弃错误思想观念,建立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质询制度在党内有关文件中的表述。  相似文献   

7.
“思想”是海德格尔后期所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他认为形而上学、科学这二者都不“思”,现代人们在精神上处于困境中,为了使现代人摆脱精神上无家可归的状态,他力图用反逻辑、反价值的“思”为技术时代人们的生存探寻一条解救之途。  相似文献   

8.
"无"和"有"是《老子》一书中重要的本体论概念。本体论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对一切事物存在及运行真理的一种超越性追问活动。《老子》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追问万事万物之"无","无"就是一切存在者的存在运行的最终根据。"无"是天地的根源,"有"是万物的根据。"无"与"有"的关系密切,在空间意义上是"有无相生",而在形而上学意义上,"无"比"有"更具优越性,这是老子形而上学的典型标志。对"无"的追问表明《老子》是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9.
从《论话》、《中庸》、《孟子》看,孔子已经将“思”看成人反思自我的方法,孔子的弟子曾子、孙子子思继承了孔子的“思”论,又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反思方法,孟子则将“思”提高成为现实的人反思自我,发现人性的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方法,使孔孟人学的反思方法走向定型.  相似文献   

10.
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反思,它是对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再思考,不仅仅是对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解题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数学解题后的反思一直是数学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创造学习,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但是在平常的数学解题过程中,有些教师比较普遍地存在无思、浅思和偏思等现象.  相似文献   

11.
对网络语言规范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语言是网络特殊语境里语言符号的变异,它的使用主体是受过相当程度文化教育的、创造力和模仿力都很强的年轻人,在他们的推动下,网络语言不断推陈出新.但为了避免网络语言的负面效应和潜在危机的影响,我们有必要探讨一下对网络语言的规范.  相似文献   

12.
农民问题的实质,说到底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再就业问题。“民工潮”的兴起和高涨,是城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阶段性产物。“民工潮”的无序和无度,给我国城乡经济健康运行带来负面效应,通过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现实和潜在就业压力以及转移路径的深入剖析,阐释了农村城市化消解“民工潮”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成人高教“普教化”问题:“失却自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成人高教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普教化"问题,即在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理论体系等方面与普通高教相似,这导致其"失却自身"。这既不利于成人高教自身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成教学员的充分发展,更不利于成人高教与普通高教的协调发展,必须予以改革。  相似文献   

14.
成人高教"普教化"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思想的和行为的、制度的和文化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可以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找出导致这一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采取相应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六艺”教育是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华美育精神构建的大美育体系。学校通过实行“减负”三部曲,即推行周末零作业、早上推迟30分钟起床、整合语数英等必修课课时,开辟美育时空;通过实行“添彩”三重奏,即打造课程阵地、课堂阵地、文化阵地,描绘美育画卷。“新六艺”教育在“点亮”自己的同时也“照亮”了他人。学校通过“输血”和“造血”两种方式,用“新六艺”教育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每个大山孩子走向美美与共的美好境界。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和人材基础。“全人教育”思想纠正了近代世界教育领域严重机械化与功利化的倾向,与当下中国社会发展对基础教育的育人需求不谋而合。因此,以“全人教育”思想为指导,全力推进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有利于从思想认识层面根治“应试教育”的顽症。“全人”理想无疑是人类教育的崇高理想,随着人类不断地向更高的社会层次发展,“全人”应成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应以“全人教育”思想指导基础教育与教学改革,为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培养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全人”公民和“全人”创新人材。  相似文献   

17.
成人高教“普教化”改革:“回归自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铭香 《成人教育》2007,(10):40-42
成人高教必须开拓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成人高教发展道路,以期能"回归自身",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其改革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理性认识方面、政府行为方面、社会行为方面、高校管理方面。  相似文献   

18.
以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为出发点,指出了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般做法和存在的误区,论述了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系统工程中各子系统之间的融合,它包括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的融合;领导和教职工的主客体关系的融合;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合;继承和创新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人文学科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对广大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树人、成人、成才、成功健全人格的培养及完善,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体语文教师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是由师范大学主导、政府配合共建的以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为核心任务的多功能综合性研究实践与服务基地。在实验区的支持下,"U-G-S"实践教学共同体能够取得资源效能、创新能力、决策执行、培养成本等方面的协同效应。为促进实验区与"U-G-S"实践教学共同体的融合统一,可以从认可协同旨趣、融合协同范式、延展协同主体、提升协同境界四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