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是高等教育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不可或缺的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大学生和谐人格进行界定,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结构、实现机理、价值等问题进行较为系统的微观探讨,提出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的相关途径,这些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塑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培养与塑造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与塑造过程中要争取做到“四个统筹”,即:统筹教师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统筹人格心理学学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统筹制度规范教育和校园文化教育和统筹日常化启发式教育与无形教育,以实现大学生人格的“内外和谐”。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和谐人格的形成.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及个人的共同努力。其中,高校对于对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不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在新时期下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它既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建设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陈林  董薇 《文教资料》2011,(20):208-209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需要社会、学校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培育大学生和谐人格,既是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需要,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建设大学生和谐人格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努力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塑造是高校德育的必然追求。和谐人格塑造应从纠正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人格缺陷入手,研究大学生和谐人格的主要特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探寻和谐人格塑造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从发展心理学角度来看,大学时期的人格塑造及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和谐人格、自我认识、融入集体和自我完善四个角度探讨了人格优化的目的、人格优化的基础、人格优化的途径和人格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及其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人格的社会成员,塑造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创造性地提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涵义、基本特征、塑造途径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今的大学生就是未来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格素质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乎整个和谐社会的进展和质量,也直接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格素质.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如何解决大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促使其人格和谐发展,关系到青年学生的成长与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和谐人格的建构需要德育的有效引导,在学科教育、情感教育两个维度下,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突出"学科导引-情感教育-学生自我教育-内化-自身需要"的大学生和谐人格德育建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新的形势下,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笔者从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构成;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显示,参与不同运动项目的大学生人格特质与对照常模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运动技能项群项目间人格特质具有项群趋向性特征。高校应通过建立各种类型体育心理常模、不断完善心理监护测量工具、广泛拓展不同运动项目的心理教育功能、体育课程引入不同运动项群项目的副项配置、提高体育教师心理素质、开辟多元化教育途径等措施逐步实现体育运动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贫困大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家庭经济条件、学校老师、周围同学、本人学习成绩及兴趣爱好等多重因素影响,大多具有自卑、孤僻内向、焦虑紧张、敏感多疑等负性人格特征。为了让其养成健康良好的和谐人格,在对他们着力经济资助的同时,必须进行心理辅导,特别是依靠同学和朋友帮助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加强逆境成才教育、大力开展团体活动,拓宽就业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贫困,进而成长为全面发展之人。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审美心理是大学生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审美心理及教育是许多研究者关注的问题。当前的研究以健康大学生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偏差及教育等方面进行研究。大学生人格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不仅影响其心理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还对其审美心理产生重要影响,这也是研究者应当重视的问题。通过大学生人格障碍对其审美心理影响的研究,可为深入研究非健康群体审美心理特点、审美心理影响因素和大学生审美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近年来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学费的日益上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人数也呈逐年上升之势。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国家、社会、学校纷纷展开帮贫助困工作。在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物质资助的同时,亦注意到了对其心灵进行关怀,可以说在这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对此给予的关注程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本文从人格这一角度着手,通过对中山大学受资助大学生的人格特质进行实证调查,得出受资助大学生总体的人格状况。并以此为依据,从心理学与教育学的视角提出塑造受资助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道德教育与和谐人格的培养是相互促进的。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结合、和谐人格培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认知教育与行为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通过借鉴儒家“中和’’教育理念,倡导审美化道德教育,利用隐性道德教育资源,发挥道德教育的心理建构功能,构建“引导-陶冶~学生自主体悟-内化-成就德行”的生活道德教育机制和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共同努力、良性互动的机制,培养大学生的和谐人格。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生由于社会资源的不足和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更为困难,甚至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大阻碍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和贫困生个人要团结协作,做好贫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学生创新性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创新性人格的概念及特质作了阐释,并从大学生创新性人格形成的个体内部环境对大学生创新性人格培养作了论述,即:营造自由、民主、安全、和谐的教育环境和创新氛围;加强创新意识、创新动机的培养;加强意志力和耐挫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