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初四川由于兵祸、瘟疫等因素,人烟稀少。但数以万计福建人举家由闽地迁入四川,他们为开发四川,建设天府之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并且改变了西南地区的人口结构,使川、闽等省成为全国五大客家人聚居区之一;同时也促进了闽川两省间的经济化交流。至今仍然具备互动发展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清代成都的市政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的成都城市是在经历了明、清之际的毁灭性破坏之后,从废墟上重建起来的.顺治、康熙年间是成都市政建设重新起步阶段.首先恢复的市政设施,主要限于具有政治军事意义的城垣、桥梁和部分为封建政治统治服务的文化设施.雍正、乾隆年间,在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经济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与城市经济和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市政设施逐渐恢复和发展,成为这个时期成都市政建设中非常突出的现象.清末实行新政,成都在市政建设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体现了成都由封建城市向近代城市过渡的最初迹象.清代成都市政建设的恢复和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兴起发展的共同规律.清代成都市政建设的经费来源和市政管理,体现了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之上的中国封建城市的若干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3.
艺术市场时常可见许多买家情有独钟的清代重臣书画,如高其佩、法若真、蒋廷锡、邹一桂、董邦达、董诰和钱维城等清代大臣的书画,格外受宠。  相似文献   

4.
蒋莉 《华夏文化》2012,(4):21-22
僧侣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移民群体,他们的特殊身份,使其与世俗的普通移民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关中(长安),是西汉丝绸之路的起点,地处中国与西方交通的咽喉要道,是西来东往的僧人的重要中转站和目的地,十六国时期关中是全国佛教中心之一,其本身佛教的发展和向其他地区佛教的传播,与这一时期的僧侣移民有十分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客家文化研究者较少注意到的土客对立的文化根源及其突出表现形式作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客家先民的“文化优越感”及严酷的土客对立客观环境,使得客家人实际上偏离了文化大融合的主流,选择了崇尚武化的道路,由此造成此后客家人社会落后于汉民族的主体文化进程,也使得他们在土客矛盾时多采取械斗的方式。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经济利益的驱动,土客对立逐渐消解,客家人向汉民族主体文化回归,这种回归在清代“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