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式化是指一个原本松弛的结构演变为相对固定的结构的过程,即一个新构式如何由非构式演变为构式。本文从认知视角审视"山寨XX"构式,认为"山寨XX"构式化的动因是语言的经济原则和"山寨XX"结构的高频使用,"山寨XX"构式化的机制是隐喻和类推。  相似文献   

2.
构式化是形式和意义的规约化过程,是指一个原本松弛的结构演变为相对固定的结构的过程,即一个新构式如何由非构式演变为构式。从认知视角审视"被XX"构式,"被XX"构式化的动因是语言的经济原则、语言的高频使用和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性,"被XX"构式化的机制是构式压制、转喻和类推。  相似文献   

3.
"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我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包括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4.
"XX了解一下"作为一种流行构式满足了语言交际的需要。该构式由常项"了解一下"和变项"XX"构成,"XX"可以是词组也可以是句子。这一流行构式经过语义演变后具有+[主体性]、+[建议性]、+[低使令义]的语义特征,成为表达主观建议性的积极建构。"XX了解一下"构式的认知机制是类推作用;构式的变项"XX"是信息焦点。这一构式运用于新闻语体、网络语体等不同语境,在不同语境中有不同的语义内涵。  相似文献   

5.
“被XX”是过去的一年中最为流行的一个构式,我们对“被XX”构式的由来加以简单梳理,并运用构式语法理论,从构式角度出发详细分析“被XX”构式的结构特点及构式语义.最后从社会民生和语言自身两个方面对这一构式得以流行的原因加以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许艳敏 《语文知识》2012,(3):106-108
"V开"是一个构式,该构式根据语法化的程度,呈现多种构式意义,但是都有一个一致的原型构式义即某种力量致使某物发生变化。构式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在"V开"中为结构隐喻。"V开"构式的语法化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在语法化过程中,"V开"构式內部的紧致度增加,与此同时,"开"逐渐虚化为标记。  相似文献   

7.
新兴构式"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包括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来,"很N"的表达层出不穷,特别多用于口语与网络词汇中。本文运用构式语法与构式化理论对"很N"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很N"结构称为构式的认知依据,"很N"构式化的过程、机制及其动因,得出"很N"经历了语义历时演变的结论,并总结了其两种构式义。本研究旨在丰富有关"很N"构式的认知研究,深化对"很N"构式的认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此构式。  相似文献   

9.
"被XX"是时下新闻媒介非常流行的语言现象,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被XX"结构进行研究,探讨了"被"字的属性、构式的理据、事件凸显性等问题,发现"被XX"结构是一种标记性构式,其本质是"被+事件"表达违实概念,这深化了对"被XX"结构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解决对"被"字后面"XX"附加部分的词性争议和重复论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新兴构式“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O_AS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11.
"没有……就没有……"这一格式在现代汉语中早就出现,最初用关联词及标点符号连接,但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渐演变为"没有X就没有Y"结构。根据构式语法理论以及"没有X就没有Y"结构在结构-语义上的特点,我们将此称为"没有X就没有Y"构式,并从模因论的角度对该构式进行分类。此外,"没有X就没有Y"从条件复句经过压缩与整合而质变为"没有X就没有Y"构式,并且在象似原则,尤其是距离象似原则和顺序象似原则的促动下,"没有X就没有Y"构式逐渐形成,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及能产性,适应不同的语言使用环境。  相似文献   

12.
基于构式语法,在考察现代汉语中"往死里X"结构的使用情况的基础上,认为该结构为蕴含高程度量的半实体性构式,"往""死""里"是常项,变量"X"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由于构件"死"的指称性较强,"往死里V"构式隐喻承继"往N里V"构式。随着变量"V"的聚合特征逐渐泛化,"A"不断涌入,常项"死"概念语义日益磨损,变量和常项双向互动下,构式"往死里X"演变为一个高程度量构式,具有一定的能产性。  相似文献   

13.
构式是语言演变的载体,语言演变的实质亦是构式在使用中的变化与新构式的产生。在以构式语法为视角的语言历时研究正在兴起之时,《构式化与构式调变》一书秉持语法和词汇之间没有严格界限的构式理念,强调语言演变探索中形式和意义并举的研究价值,充分展示了以Goldberg,Langacker和Croft为代表的认知构式语法理论对语言演变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新兴构式"被XX"是近期非常活跃的一个构式,其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构式义。我们通过大量调查研究后发现,"被XX"是具评判义的认知类构式,其构式义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否认",既包括对事实的否认,即"没有XX,却被认为是XX";也包括对能愿性的否认,即"不能或不愿XX,却XX了"。  相似文献   

15.
"拷贝句"是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结构,在句法中体现为"V-O-V-C"结构。其中,"V"为动词,"O"为宾语,"C"为补语,两个"V"为同一个动词,前者带宾语,后者带补语。词汇化通常指在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个短语或其它语言单位固化为一个稳定的词项的过程。本文以"他学英语学晕了"为例,讨论词汇化在拷贝结构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同源宾语构式"Vi+NP"的及物化是"Vi"由词库词向句法词转变所引起的句法结果;该构式的及物化以Vt+NP构式为原型;该构式作为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固化之后,成为及物动词后接同源宾语的原型;该构式的类型学意义是,在语言演变过程当中,语言表达形式之间总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的和谐动态过程,语言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适应功能,语言演变受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知规律制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盛行的“舌尖上的X”结构是一定修辞动因对语法构式重加塑造的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结构在语言演变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结构的空间存在关系的语义限制,从语法构式变为修辞构式,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连续统为空间义-品尝义-言谈义。转喻在修辞构式“舌尖上的X”的生成和认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修辞构式的演变动因为人们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和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8.
以构式语法理论为视角全面探讨"爱V不V"的结构和语义。就结构而言,"爱V不V"是由"如果爱V就V,如果不爱V就不V"紧缩而成的固定格式;就意义而言,"爱V不V"构式的语义具有多义性,具体包括"选择义"和"否定义"。基于"爱V不V"的结构和语义分析,在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构式意识,处理语言现象时突出构式义的阐释和挖掘语言结构的深层次规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和准确运用汉语的各种语言结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光杆形式的"问题、关键、重点、前提、条件"等名词与"是"组合时发生的组块化现象分析,发现这些组块在当代汉语中正在演变成一个凝固型构式,并在语篇中表现出不同的语用功能。这类凝固型构式的形成与这些名词的特性有关,它们应被看作一价认知名词。并且这种"一价认知名词+是"的构式化也是一种非结构构式语法化的过程,主要受到句法环境、语言类推、语用推理及主观化等机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秀……"族构式是近年来流行起来的鲜活语言,展示了语言的时尚感、幽默性和创造力。本文以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为框架,分析"秀……"族构式的特点和认知理据。研究发现,"秀……"族合成结构的组构过程中,"秀"为依存成分,语义凸显的次结构需要依赖其后的自主成分的语义侧面对其进行补足和阐释;自主成分同依存成分"秀"的联接是有条件、有限制的,只有那些语义积极的、表示具有美丽特质的身体、品质、才艺等的自主成分能够同"秀"组构,合成"秀……"族构式;"秀……"族构式的组构是借助转喻认知机制的操作,其搭配成分由具体名词扩展到抽象名词、抽象形容词等,显示了语言的经济性和灵活性。该研究证明了自主—依存联结分析模型对语言现象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