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梦见正在画画,面前的画纸突然旋转起来,成了一个蓝色的圆球,我明白这就是地球!就高兴地在上面画了起来——给沙漠画上绿洲,给丛林画满恐龙,给大街画上绿荫……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个画师给他的三个徒弟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的骆驼,他非常得  相似文献   

3.
从侧面入手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位画师要考三个徒弟。他让徒弟们在同样大的纸上画骆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大徒弟想了一会儿,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  相似文献   

4.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题记  相似文献   

5.
    
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习惯光明。——题记  相似文献   

6.
自信的画家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画家画了一幅颇为得意的画,拿到画廊里展出。他在画的旁边放了一只笔,并附上了这样一段话:任何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幅画有败笔之处,敬请用笔在画上作个标记。晚上,画家将画拿回去仔细察看,他惊异地发现整个画面上作满了标记,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然而,这位画家并没有因此而感到沮丧。他很冷静,他灵机一动,决定换一种方式试试看。他照着原先那幅画又摹一张拿去展出,但要求与上次不同,他请每位观赏者将他们认为画中的绝妙之处标记出来。当他再次将画拿回去察看时,看到画面上又被作满了标记,原先被指责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徐乐盈 《教书育人》2011,(35):64-65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画师让三个徒弟在一张纸上画骆驼,看谁画得最多,大徒弟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可画师都不满意,小徒弟只画了两只,一只从山中走来,另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肚子,却得到了画师的称赞。其实,仔细观察这三幅画,大徒弟和二徒  相似文献   

8.
潘虹 《幼儿教育》2001,(5):37-37
主题画是活动室墙饰的核心和灵魂。笔者发现,在幼儿园主题画设计中,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过度追求满、多、全很多教师在内容上喜欢追求满、多、全。常常把大量互不相关的形象堆砌在一起,使主题含糊不清,结构复杂混乱,给幼儿的欣赏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9.
画中国     
朗诵:你画大黄河,我画大三峡;你画长城长,我画大中华;你画奥运北京日呀日日新,我画神州飞天满呀满天下。  相似文献   

10.
小子可畏     
画蜗牛 我教儿子画蜗牛:先画圆圆的像花卷一样的贝壳,再画长长的身体,最后画上两个可爱的小触角。不一会儿子宣布:“画完了。”我一看,只见满纸全是大大小小的“花卷”。我生气了:“儿子,你的蜗牛的身体和触角呢?”儿子说:“蜗牛房来了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都喜欢的画。他把自己最满意的那幅画拿到市场上去展出,并在画旁边放了一支笔,让每一位观赏者在此画中把他们自己认为欠佳的地方画上记号。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哪一笔一画不被挑剔。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相似文献   

14.
林月红 《现代语文》2010,(11):49-52
齐白石画虾,通常不画水波,而以空白代之,却使人感觉满幅皆水,栩栩如生。人师精于“简”的艺术,使画面留下大片空白,却起到了“恰是末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的奇效。  相似文献   

15.
超越自我     
我曾经听过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的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相似文献   

16.
超越自我     
我曾经听过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的尚未画完的那一张.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绘画理论讲究"计白以为黑""画留三分白",意思是画面上笔墨不要太满,要留出空白来补充、发挥着墨处的内容。著名画家齐白石画虾,四周除丝丝水草外,别无一物,却能让人感到满幅是水;他画一鸟独立在横向逸出的枯枝上,此外空无所有,却能使人感到环绕鸟的周围是一片无垠的空间。绘画要运用空白法,写作何尝不是这样?我国古代诗人在诗词中巧妙运用空白法,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带来了审美的愉悦和情趣。  相似文献   

18.
超越自我     
我曾经听过两个爱画画的孩子的故事。 第一个孩子的画都贴在墙上,第二个孩子的画都扔进纸篓。三年以后,第一个孩子举办了画展,满墙的画受到了人们的赞扬;第二个孩子没法展览,一纸篓的画,满了就倒掉,人们所看到的永远是他手中的尚未画完的那一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戴海有位年轻的画家,准备推出一幅力作。他想博得大家的喜欢,于是,用心构思,苦心绘制,终于画出了初稿。他对自己的画稿左看右看,心中没有把握。他想听听别人的意见,就把画稿搬到街头,在旁边附上说明,搁上笔,请看过画的路人在不满意处作出标记。傍晚他去取画,令他大吃一惊:整个画面竟然作满了标记,被人评得一无是处。几天后,画家照原样绘制了一幅,重新搬到街上,还是在旁边附上说明,搁上笔,请人对这幅画的最满意处作上标记。傍晚他又去取画,更令他愕然:整个画面,又作满了标记,居然被人看成无处不佳。(摘自《初中生》…  相似文献   

20.
手印龙     
1.把手指向内弯,在第一节手指的外面蘸(zhàn)满颜料,印出成排的椭(tuǒ)圆形。 2.把画纸转过来,画出恶龙的头和长脖子。 3.画两条强壮的腿,再加上爪子和又弯又长的龙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