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孩子怎么不听话了?这是孩子迈进初中校门之后,家长们越来越强烈的一个最突出最鲜明的感觉。在我接触的家长朋友中,不少人都曾为此而困惑和忧虑。其实,每位有这种感觉的家长朋友,都该为此而高兴。这是因为,初中阶段的孩子,其心理发展正值少年期。卢梭曾描述:少年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具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在心理学上,有人称之为“过渡期”、“危机期”、“危险期”、“关键期”、“第二  相似文献   

2.
对于“课题”我曾经有过一种“恐惧”,甚至误认为研究课题是专家们的事情,与我们普通教师相距甚远。这种感觉在刚工作的那段时间尤为强烈,是微型课题让“课题”在我心中的面目变得亲切起来:它不大,不会让我感觉无处下手;它不需要统一的模式,可以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几乎没有“会”与“不会”的界限;它没有贵族之气,人人都可以去尝试……我们学校的微型课题研究是开始得比较早的,大约在2000年前后,学校就开始倡导我们进行“微型课题研究”,不过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小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3.
曹文平 《云南教育》2009,(12):28-29
当我们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气质。这是一种说不出而又能切实感受到的,也可以说是学校的氛围或风气。这种感觉是学校最具个性、最接近永恒的“文化标识”,来不得半点修饰和掩饰,它永远敞开着真实、自然、生动,它把学校最深层的秘密都悄悄地透露给了你。这,就是“学校表情”。  相似文献   

4.
也许再没有比“感觉”这个词在声乐教学和评论中被广泛地运用,或者说被滥用了;它似乎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名词,能够综合艺术整体形象、一个由精神和各种技术完美结合的、无法用语言和数字表达而只能用思想、文化素养去体会、有实无形的虚无但又清晰地感受到的一种心灵体验;然而,它似乎无所不在,却又常常含糊不清,“感觉不错”或者“感觉不好”成了最精僻的结论,或者是不学无术却又装模作样的“权威”们的口头禅。无论是学识渊博的专家还是南郭先生,都在使用“感觉”点评着作品和歌手,但他们之间的“感觉”层次距离却是如此的遥远。因为“感觉”的广  相似文献   

5.
以网为业     
阿平 《中文自修》2001,(6):27-27
在未进入网络业时也是对它充满了想象,但恐惧总多于向往,想每天对着电脑眼睛有多累,想IT的失业率有多高……而一旦深入其中才发现100条“恐惧”的理由都抵不上一个“精彩”的诱惑。对于我这个相信感觉更胜于实物,从前一直对冷冰冰的电脑机器深感厌恶的人来说,网络的精彩实在是出乎意外!  相似文献   

6.
课描写的“斑羚飞渡”简直是一种绝技。这种绝技需要斑羚们起跑、起眺时间选择得高度精确、跳跃幅度控制得高度准确、跳跃技巧掌握得高度娴熟、对接时机衔接得高度吻合。在故事中,不但这些都完美地实现了.羚羊们还表现出一种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高度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心甘情愿用生命为下一代开辟一条生存的道路”的献身精神。这群羚羊和人类最优秀的团队(包括动作技巧要求极高的运动团队和杂技团队)相比.  相似文献   

7.
为了美化教室的图书角,刘玉同学主动把自己的两条金鱼拿到了班里。语文课前,我表扬了她:“我们的图书角配上这两条漂亮的小金鱼,就更充满活力了。刘玉的这两条金鱼是我见过的最可爱的小鱼。”这时,下面一只小手举了起来:“代老师,我养的金鱼比刘玉的这两条更漂亮、更可爱。”“真的?还要可爱?”我随口问了一句,没想到,一问激起千层浪,又有好几只小手争先恐后地扬起。“我的小鱼最可爱。”“谁的小鱼也不如我家的那条可爱。”“我家的热带鱼是最最可爱的。”看着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我不由地灵机一动:“大家都认为自己养的小鱼最可爱,是吗?”…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气质。这是一种说不出而又能切实感受到的,也可以说是学校的氛围或风气。这种感觉是学校最具个性的“文化标识”,来不得半点修饰和掩饰,它永远真实、自然、生动,它把学校最深层的秘密都悄悄地透露给了大家。这就是学校表情。  相似文献   

9.
现在是上午第二节课的时间,办公室的老师们都奋战在教学第一线,我也是刚刚从“前线”下来(上完第一节课),可能是因为接下来都没有课所以显得特别轻松,这种轻松来自内心的一种感觉。没有前几个学期期末复习的那种躁动,内心多了一份宁静,而这种宁静主要来自于“宽容”。这种内心的改变让我在忙碌的期末工作中找到了平衡,从而变得更从容(虽然有很多事情还没有任何眉目)。  相似文献   

10.
每次重读此信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危机感,真希望我们的“骄子”们不再有这种感觉。我们这时代产生了许多天才人物,他们的发明可以使我们的生活舒适得多。我们早已利用机械力量横过海洋,并且利用机械力量可以使人类从各种辛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我们学会了飞行,我们用电磁波从地球的一个角落方便地同另一个角落互通信息。但是,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却是完全无组织的。人人都生活在恐惧的阴影里,生怕失业,遭受悲惨的贫困。而且,生活在不同国家里的人们互相残杀。由于这些原因,所有的人一想到将来,都不得不提心吊胆和极端痛苦。所有这一切,都是由于群众…  相似文献   

11.
你有过这样一种奇妙的体验吗?当你在聆听一曲抽象音乐的时候,你的眼前却同时还能看到具象的物体,而且你的舌头还感觉到某种甜美的味道。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奇特的共感觉我们知道,人的感觉基本可分为五类: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很多时候,每种感觉系统都是在独立地执行着它的感觉功能。但是,科学家也早就发现人的感觉器官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统一体,任何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以后,都可能会诱发其他感觉系统的反应,他们于是将这种伴随性感觉称为“共感觉”或“通感”、“联感”。也许有人会问,共感觉是否…  相似文献   

12.
走进不同的学校,往往有不同的感觉,这种不同的感觉来自教师和学生的气质,这是一种说不出而又能切实感受到的,也可以说是学校的氛围或日风气。这种感觉是学校最具个性、最接近永恒的“文化标识”,来不得半点修饰和掩饰,它永远敞开着——真实、自然、生动,它把学校最深层的秘密都悄悄地透露给了你。这——就是学校表情。  相似文献   

13.
《小读者》2010,(7):71-71
恐惧真是种奇妙的感觉。老鼠、昆虫、广场和电梯都能让一些人恐惧得不能自制,但打着恐怖噱头的影片上映时,影院却总会坐满主动接受恐惧洗礼的观众。你也是个胆子很小的人吗?科学家们最近又有了新发现——  相似文献   

14.
一、文化冲突:成人对“童话现象”的恐惧 儿童教育最大的问题.是成人与儿童之间的文化冲突。这种冲突无处不在,成为教育生活中的一种常态,甚至是家长们的最大忧虑。今年,我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教师回报社会”教育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15.
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一八七○年三月十七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大海上夜色正浓,薄雾弥漫。船长站在舰桥上,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乘客们都进入了梦乡。“诺曼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在英伦海峡也许可以算得上是最漂亮的邮船之一了。它装货容量六百  相似文献   

16.
某一天,一位班主任教师走进我的办公室,气冲冲地对我说“校长,还要不要我们正常教学了,我们这件事还没做完,那件事又来了,作业也没时间批改。”一问才知,学校最近布置的工作太多,支部要求教师对自己的师德进行评议写总结,教学方面又在举行优质课比赛,少先队也在开展活动,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到这一时段,老师们都感觉太“忙”,但又说不出在忙什么。老师们这种“忙”是否正常?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忙”?经过观察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中,我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作文教学的路子;如果这也能算作经验的话,特在此不怕献丑地谈出来,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 一、课文与小作文的成龙配套 这是我搞作文一条龙教学最基本的做法。每当一篇课文上完后,我总是注意从课文的写作特点中“抓”出一种写法,叫学生运用这种写法,写一篇两百  相似文献   

18.
作为文学皇冠上最耀目的明珠,“诺贝尔文学奖”白1901年设立以来,已成为众多热爱文学、致力于文学创作的文人作家们一生追逐的梦想。摘取“皇冠上的明珠”,蟾宫折桂,这是一条多么艰辛、布满荆棘的小路,又是一条多么光荣、神圣的道路。一百年来,那些有幸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更成为文学殿堂中的幸运儿.广泛地受到了人们的敬仰和羡慕。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反思要有载体,而最好的载体就是自己的课例。现在很多学校都开展了“磨课”活动或校内研讨课活动,许多教师把这种活动当成了一种负担,虽然在课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但课一上完就有种“一了百了”的感觉。而笔者觉得,在上完研讨课后,及时地进行深度反思恰恰是教师获得有效提升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20.
1976年,卡彭特(Carpenter)分析“全美教育发展评价(NAEP)”的数据在估算上的作用时提出:在学生能很好地进行估算之前,他们一定发展着一种对数量的直觉,即一种用数字表现量的感觉。后来这种对数量的直觉(感觉)被称为数感,并受到数学教育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