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先队小干部》2010,(4):37-38
有话想对爸妈说,可又说不出口?那就一定要来助你化解心结的“爸妈听我说”!参考小孔融的信动起笔.写一封情深意重的信给他们.说说你的心里话,你还怕有冰不融化?  相似文献   

2.
《少先队小干部》2010,(7):56-57
有话想对爸妈说,可又说不出口?那就一定要来助你化解心结的“爸妈听我说”!参考小孔融的信动起笔,写一封情深意重的信给他们,说说你的心里话,你还怕有冰不融化?  相似文献   

3.
将来会怎样     
现在我已经六年级了,爸爸总是告诉我:“要努力一点,进一个好学校。不然的话,你以后怎么办?”可是我的心总是静不下来。我怕让爸爸失望,也很担心我的将来。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博览》2010,(9):60-60
我的父母最近常吵架,爸爸脾气暴戾,还常常打妈妈,使她受到严重伤害。  相似文献   

5.
《素质教育博览》2010,(11):64-64
亲爱的跳跳虎: 唉,我真是烦心得很,不明白我爸爸为什么老不放心我。比如同学请我到她家玩,爸爸怎么也不同意我去,连到楼下小区的花园里玩,爸爸也一定要妈妈陪我去,如果妈妈没有空,就不准我独自下去玩。我又不是小小孩,爸爸为什么就不相信我自己能行呢?  相似文献   

6.
《少先队小干部》2010,(12):34-35
有话想对爸妈说,可又说不出口?那就一定要来助你化解心结的“爸妈听我说”!参考小孔融的信动起笔,写一封情深意重的信给他们,说说你的心里话,你还怕有冰不融化?  相似文献   

7.
一个美的家     
厨房里那只煲汤、煲粥的沙锅,已经用了十来年了。母亲还是舍不得扔掉。假期的一天,孩子帮着洗锅洗碗,一失手。沙锅滑进了水池,锅底有了一道裂纹。但,母亲仍旧不扔掉,她让孩子把沙锅洗干净,放起来。  相似文献   

8.
我家有一床方格粗布的棉被,那是母亲用心血和汗水织成的。母亲的手艺很好,纺线、织布、针线活,样样在我们村数一数二。每逢织布、浆线、做鞋样,左邻右舍都愿找她帮忙。母亲有求必应,不管干着什么,只要有人叫,放下手中的活计就走。那时男婚女嫁,都要准备几床棉被,不论谁家有喜事,都会找母亲织被面。  相似文献   

9.
她突然就病了,头晕,不能见光,不能听声音,甚至不能起床,就那样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很矫情的样子。看着老妈忙进忙出,忙前忙后,不但不心存愧疚,反倒还埋怨老妈饭做得不好吃,埋怨老妈水送得不及时,埋怨老妈给她擦脸的毛巾太湿了……  相似文献   

10.
午后的阳光真好。母亲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我站在旁边陪着她说话。  相似文献   

11.
幸福是个啥     
我坚信自己是幸福的,一向如此。因为我实在找不出不幸福的理由。我猜想,所有的不幸福都是通过比较而得出的荒唐结论。倘若非要把一种幸福和另一种幸福作比较,人便走向了幸福的反面。  相似文献   

12.
在那贫困年代,娘总是与针线打交道,一刻也不得闲。我们兄妹三人从头到脚穿的戴的,都是娘亲手缝制的。  相似文献   

13.
马德 《八小时以外》2010,(12):97-97
有一位母亲,她的儿子死于一场车祸。  相似文献   

14.
张倩 《科技文萃》2014,(6):44-47
有个人说你长大的时候也是你松开她手掌的时候你离开多久了?  相似文献   

15.
家有孝顺女     
我有一个孝顺女儿,她从小就知道疼人。女儿四五岁时,一见我下班回来,便高兴得手舞足蹈,“爸爸回来了!”小嘴叫个不停。“来,抱一下。”刚搂住我的脖子,她就要下来。“爸爸累。”这富有爱心的三个字,让我听在耳里,喜在心上。  相似文献   

16.
那年冬天,我在紧张的高三学习中迎来了18岁生日。生日前一晚,我轻声叹息道:“明天我就是成人了,还没吃过生日蛋糕呢。”母亲听了,没吭声。  相似文献   

17.
黑剑,一个疯狂行走世界的人,网名叫做“行走40国”,是为纪念他走完第40个国家,实际上,从2000年至今,世界上63个国家和地区留,下了他的足迹,而且这个纪录还在延续。  相似文献   

18.
吴昊辰 《教育》2007,(8S):36-39
“谁愿意天黑了还自己一个人玩耍/没有妈妈在门口大喊着名字回家/谁愿意爸爸缺席家长会/没有了喜怒分明的表扬与打骂//我有爸爸/我有妈妈/他们都在城里/一直生活在我外面的世界里”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14,(3):2-2
有孩子的人一定比没有孩子的人陕乐吗?一项调查给出的答案是“不见得”。  相似文献   

20.
邵婧 《老年教育》2011,(4):26-26
她叫杨秀芳,一位80岁的安徽农村老太;他叫顾炎榆,曾是上海的下乡知青。42年前,每当顾炎榆饥肠辘辘的时候,杨秀芳就用家里仅有的白面让他填饱肚子。回城后,他年复一年践行着“儿子”的承诺。现在杨秀芳老了,顾炎榆也年逾花甲,但这份特殊的“母子情”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