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史教学》1980年第一期发表的《高中〈世界历史〉上册部分插图的说明》一文(以下简称《说明》),其中对"战斗中的斯巴达克"(课本第46页)一图的解释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战斗中的斯巴达克"一图,又名"斯巴达克和罗马军队的战斗".这幅图画不仅场面大,而且内容生动丰富.遗憾的是课本上的插图绘印得不够完整和清晰.首先弄清楚"战斗中的斯巴达克"图的背景,对于确定此图反映的战役时间、地点、性质和结果具有重要意义,这是能否准确地解释此图的关键问  相似文献   

2.
臧志军 《职业技术》2006,(8):118-118
零距离的表述在职业教育界十分流行。本文旨在通过对典型“零距离”用语的分析,找到这种表述的使用合理性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木通”辨析@牟英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的著作中,人们批判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观点时,大都指出,“这是一种封建禁欲主义思想”。笔者是赞同的。但是,在追根探源的过程中,把朱熹的观点上溯到春秋时期的“义利之辨”,认为“理欲之辨”是“义利之辨”的继续和发展,并断言孔子是这种思想的始作俑者,这就不敢苟同了。讲到孔子的义利观,一般都引用他这样的话:“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并且由此得出孔子把义和利看成是对立的结论。其实,这有点牵强附会。在《论语》中,“君子”和“小人”这两个词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有时是作阶级的区分,有时是作道德上的区分。上述一语,则把“义”和“利”作为区分不同的道德  相似文献   

5.
孟子在纠正咸丘蒙解诗只抓住个别词句而曲解原意时,提出了一个解说诗的原则:“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这个原则被后代推崇并常常加之引用,但对“以意逆志”究竟作何解释,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分歧的焦点是在“意”字上。一说“意”指学者,即说诗者的心意,“志”是诗人志所欲之事,即作诗者的本意,“以意逆志”就是“以已之意逆诗人之志”。自  相似文献   

6.
《历史学习》2004年第2期刊登了《“关中”区位勘误》一文,作者认为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选修)第15页《春秋战国时期工程水利图》中将“关中”标注在周都城洛阳以南与韩交界处是明显的错误。笔者同意作者的观点,并十分钦佩作者探索求真知的精神。但就全文而言,笔者认为存在不足之处,体现在对关中范围的勘误不够严谨、所引材料缺乏说服力,以及出现几处笔误。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作者共勉。“关中”作为古地区名,其范围有三种说法:一是专指今陕西关中盆地(或称渭河平原),即作者所持观点。但作者用于证明此观点的材料却不足为据,四…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参考书》《基础训练6》第1题中关于“同音字”作了这样的定义:“两个字字音相同(有的声调相同,有的声调不同),字形、字义完全不同。”按这样的定义,我们可得出“只要声母、韵母相同,声调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两个字就是同音字”这个结论。但查阅了手边许多资料均发现:声母、韵母、声调完全相同的字才叫同音事;声母、韵母相同,声调不同的字则叫音近字。另外从“音节”的概念来说,一个汉字的字音就是一个音节,而音节有声母、韵母、声调几部分组成。[参见《江苏教育》(小学版)1992年第4期《教学顾问》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多种有关江淹的史料出发,从历史、人物生平、故事传说、作品风格等不同的视角,综合分析了江淹的仕途、文学活动和“江郎才尽”的原因及“才尽”的大体时间。据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江郎才尽”,在江淹35岁任中书待郎时就已开始,此后不复再创佳绩,而不是“晚节”才出现的问题。这一推断,与所谓“晚节才思微退”的说法,实际上是提前了20年。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大力调整中等教育结构,主要是大大增加职业中学在中等教育中的比重。世纪之交,在采取灵活的招生录取办法和多种办学形式,拓宽职业口径与职业训练的理论基础以及引进先进的职业技术等方面,又有不少新建树。只是历史形成的职业偏见依然存在,职业教育本身也不无问题。这里拟就职业教育的性质的固有价值,发表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真是”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辞书及语法著作对“真是”性质和意义的解释存在较大分歧,这给人们的实际使用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对“真是”的性质和释义重新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一种基本情绪状态,它可以驱使人去行动,因此,在强调“自主性”“探索型”学习的今天,人们特别重视兴趣的作用。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一切自主选择的活动无不始自兴趣;而一切课程,包括预设和生成的课程追根究底亦源于兴趣。当前,教师在说课、评课时,往往把幼儿的兴趣看成是最具说服力的课程决策依据。笔者认  相似文献   

12.
“校规”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校规”,简单地说,是学校的规章制度。人们对它屡见不鲜,习以为常。惟其如此,教育名流一般不屑于关注这种平凡小事。由于他们志在实现教育改革的宏图大业,他们主要关注教育新思潮、新创造、新经验和大工程,是很自然的。其实,像“校规”这样的平凡小事,由于在学校中经常起作用,发生普遍的影响,对于学校来说,其影响未必在新思潮、新创造、新经验及大工程之下,其中的问题也就不容忽视。这样看来,《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3期发表的题为《校规的反功能》的署名文章,至少就选题来说,算是难得了。不过,关于“校规”问题,可…  相似文献   

13.
“终身教育”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的概念是不断演变的,从日常话语到比较明晰的概念与经过论证的理论,从国际教育舆论的焦点到国际教育组织的建议,其内涵与外延随语境的不同而不同。当然,这种变化,现今主要是学理上的问题,在现实中,这种变化相当有限。至于终身教育的教育价值,要看在人生各个阶段实施的是“什么教育”。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4.
“变体”这一概念在音位学、社会语言学以及熟语、网络语言、辞格的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但它所指称的具体含义与我们对“变体”的一般性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即并不都包含“变异”这一因素,尤其音位学、社会语言学和熟语研究中所谓的“变体”与“变异”无关而更接近于“差异”。  相似文献   

15.
着重分析作为欧洲大陆德俄等社会—文化中作为教育基本概念的教养的要义,教养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教养和教育(狭义)的区别与联系,教养理论所表示的"课程"思路和英语国家课程思路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如果我们问一个人是否经常撒谎,回答必然是否定的,因为人们一般都认为撒谎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所以谁也不会承认自己经常撒谎。然而,有人明确指出:无论是谁,撒谎都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7.
“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可是,这句话里的“秋毫”,究竟指的是什么东西?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辞海》(修订本)《语词分册》1869页,对“秋毫”的解释是:“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孟子·梁惠王上》里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朱熹注:“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新版《辞海》把“秋毫”这个词解释成“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它所依据的只是朱熹的注,并没有别的依据。而朱熹的注中,说的只是“毛”,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毛,新版《辞海》依据什么把朱熹所说的“毛”解释为“鸟兽毛”呢?似乎没有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19.
当今市场中的"私募",已渐成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潜伏"于上市、拟上市甚至创业板中的不乏"私募"身影;公募基金经理,券商研究员跳槽的主要方向,也是"私募";诸多信托产品其发行人也是"私募";各种各样的PE、VC"研讨"、"峰会"你刚谢幕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讨论校训的意义、校训与校风的关系,以及如何使校训转化为校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