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谈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王蓉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史事件纷繁复杂,作为教师在历史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将有助于学生明晰历史风云中的历史真相,了解特定历史背景下发生的历史事件,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知识,认...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绩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教学本身所固有的趣味性是任何其它学科所无法比拟的。尽管有许多的历史事件,如果教师不能把整个事件的背景、经过以及相关的问题向学生交代清楚,学生也会感到迷惑,无法认识历史事件发生的必然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该门学科失去了信心。所以,增强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就成为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景,善于布阵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另外,救  相似文献   

3.
利用小学历史课本中的数据进行思想教育李毓秀小学历史教材在陈述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时。常常要列举一些数据,其意义在于揭示所陈述的历史事件的本质,使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时深化对其所蓟含的某种精神或思想的认识,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们的一些老师...  相似文献   

4.
引导学生从历史现象的发展过程中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可让学生对史料进行拓宽解释,提出新假说,表明见解;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事件进行观察分析,学习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加深对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
刘学章 《山东教育》2006,(10):43-44
《历史课程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要求是:“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有人这样比喻:倘若历史是滚滚的长河,那么时间就是长河的里程碑;倘若无数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一盘散乱的珠子,那么时间就是串起珠子的线索。可见,指导学生熟记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时间,是学生牢固掌握历史知识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习历史,记忆史实,方法十分重要。课堂中,一定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理解每一件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还要提醒学生把每一件历史事情放人当时社会背景之中去,与同时期的中外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它们的异同点,构建历史结构的纵横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指“由所感触或思考的事件、现象以及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它与之相关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思维过程。”它可以由当前的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忆。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总是与别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所以历史教学中采用联想法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8.
怎样回答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王剑近年来,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历史学科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特别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明显体现在我们经常可在历史训练题或高考试题中接触到要求回答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历史教师不仅仅在于还原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发展历程,更重要的是必须能够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培养学生较强的历史思辩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历史高考题基本上杜绝了那种小切口、深分析。类似政论式的考题考查法,不过多要求学生对某一历史事件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但与这一历史事件相关联的纵向的横向的历史事件却是必须了解的,而且分数的获得讲究“采点得分”。这样,引导学生梳理出历史遗留给今天的内在脉络,从单向静态认识向动态历史时空结构体系行思维渡越,把问题定位在历史三维空间的交叉点上,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方法去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就尤为重要,借给学生一双慧眼,把这个世界看的真真切切,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下面通过例题分析说明如何把握历史问题的多角度,以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影音采用生动的语言和画面描述历史事件,更好地体现历史事件的整体特征,同时可以通过多角度展现历史事件和人物,学生会更加了解历史中的时间节点和主题,能加深学生对历史内容的理解。除此之外,利用影音对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阐述可以更好地实现授课目标。本文主要对历史题材的影音在初中历史高效课堂中的作用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2.
魏然  冯维 《教书育人》2004,(8):20-21
在美国,鼓励学生用“操作”的方式来学习历史,即研究某一课题以及进行相关的写作,被认为是每个教师的基本目标。特别是写作这一方式,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拓展学生的知识种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也是必不可少的。相应的,一个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也有赖于他的各种重要能力,如阐释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及其意义等。  相似文献   

13.
宜粗不宜细──低年级语文课中历史事件的教学泾源县教研室马忠升语文教学中往往要涉及一些历史事件。有此必须给学生介绍清楚,如《草地夜行》中的长征,《董存瑞舍身体暗堡》中的解放战争,《我的战反邱少云》中的抗美援朝等。有些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事件的年代、性质即...  相似文献   

14.
诗词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用诗词描述历史事件和史实,使历史课堂生动感人。充满情趣;用诗词概括历史事件的意义与价值,加深学生对历史经验教训的印象;用诗词创造情感氛围,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责任感等,论述了历史教学引入诗词,可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文学情趣等。历史教师应利用诗词反映历史的特点,以诗文证史,借文释史、开辟历史教育教学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赵艳梅 《吉林教育》2005,(11):39-39
在小学开设历史课,可以使学生粗浅地了解祖国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小学历史课本缺乏事件之间的时空联系和因果联系。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  相似文献   

16.
历史事件与历史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史事件囊括着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它诠释着历史的进程,也书写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光辉篇章。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好教材中的历史事件,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完善学生的人格,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下面笔者略谈一下历史事件对学生创新能力、坚强意志、良好情感养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编演历史剧是历史课堂教学较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改变了学生以往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自编、自导、自演,再现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和感悟历史,促进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要真正在历史课教学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切实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益。历史承载着许多鲜活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9.
1.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误区。历史知识包罗万象,但它不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活动的简单堆砌和集合,而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这种内在联系有其客观的发展规律和阶段特征。如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有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20.
中学历史五环节教学法初探辉县市一中宋玉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