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望潮随想     
一、记者也要找市场“不找市长找市场”。这是记者写企业家的变化。其实,记者也应该作如此转变,至少要多找市场,相对地少找市长。市场,对记者来说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稿件市场”。搞商品经济,市场是最能生动活泼地反映经济生活状况的场所——不是狭义上的那个搞交易的地方。市场是“晴雨表”,市场又是结合部:生产、流通、消费的结合部;经济和社会的结合部。许多好新闻从这里产生。可惜,现在公认有本领的“市场记者”还不多。善于从市场入手剖析经济现象的高手也还不多。随着我国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记者这方面的观念确实需要转变。“稿件市场”——版面,更是许多记者疏于研究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是指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对区域经济的研究,可以使驻地记者发挥党报权威的舆论优势,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指出前景、发现问题。一个好的驻地记者,应该是既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又能在宏观上把握当地的经济发展大趋势。因此,党报驻地记者要研究区域经济,要做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研究的权威,要努力做区域经济研究的专家。高屋建瓴,提出建设性意见进行论证和探讨经济报道对象往往有复杂性、多变性的特点,许多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和分析,可能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在经济报道中,…  相似文献   

3.
望潮随想     
一、记者也要找市场“不找市长找市场”。这是记者写企业家的变化。其实,记者也应该作如此转变,至少要多找市场,相对地少找市长。市场,对记者来说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市场,一个是“稿件市场”。搞商品经济,市场是最能生动活泼地反映经济生活状况的场所——不是狭义上的那个搞交易的地方。市场是“晴雨表”,市场又是结合部:生产,流通、消费的结合部;经济和社会的结合部。许多好新闻从这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经济宣传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在每一部经济报道的电视作品中,记者都要面对着素材中无数个人点和出点。因此,找准出、入点是我们在宣传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入点:要善于沉入宣传中去寻找视角在当前社会接轨、利益重构的关键阶段,电视经济宣传无疑应当聚焦“领导关注的中心工作”。但另一方面,“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应是记者们“大写特写”的镜头,因此寻找一个好…  相似文献   

5.
11月19日中午1点,赵启正院长在逸夫会议中心接受了20多家媒体的采访。他就“受聘的原因”、“出任的意义”、“如何推动新闻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以及“新闻发言人制度”等问题答复了人民日报、香港大公报、香港文汇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新京报、人大新闻中心、新闻周报等媒体记者的提问。在记者见面会上,赵启正表示,人大新闻学院要建设成国际一流的新闻学院,一定把它推到国际市场上去,而不是站在本地区的视野上。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经济版的阅读率,发挥其宣传作用,就必须强化其服务性。经多年《应城日报》经济版新闻编辑实践,笔者认为强化其服务性应从三个方面着力: 一、精心选头条,为读者报道经济动态。头条新闻是一个版面的“车头”,在编辑经济版新闻时,首先要围绕当前党委和政府的经济工作中心来选稿,把那些政策性、指导性、新闻性强的稿件选为头条。为保证头条新闻的稿源,我们向通讯员约稿,鼓励记者到基层采写,同时组织头条经济新闻大赛活动,鼓励记者和  相似文献   

7.
陈明明  马燕 《新闻通讯》2012,(11):41-43
今年4月28日,扬子晚报组建了首批跨部门的全媒体记者队伍,66名来自采访一线的记者正式上岗。这是扬子晚报向全媒体迈进的重要一步。新兴数字、网络等技术发展,使新闻信息传播模式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在这场变革中意识到,要在竞争中不落伍,并且求得长远的发展,必须以开放、创新、借鉴、融合的姿态.不断融入新媒体的优势。从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队伍的推出,到海南日报“全媒体中心”的组建。以及三晋都市报北方首张全媒体报纸的出版,无不说明“全媒体”已向我们扑面而来。由此,也引发我们对“全媒体记者”实践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现在不少经济报道还没有实现从“生产型”报道方式到“市场型”报道方式的转变,它们游离经济“内核”,见现象不见本质,削弱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面引导力。其深层次原因在于这些报道缺乏经济理论知识的有力支撑。世界经济竞争的加剧,国内市场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落实“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的要求,使新形势下的经济报道面临严峻挑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经济报道提供了进入经济“内核”的新机遇。记者、编辑应增强时代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不断提高经济报道水平。为此,要结合经济报道实践学好经济理论,打好经济理论知识功底,这是经济报道由经济“外围”进入经济“内核”、提高质量、增强引导力的关键前提。  相似文献   

9.
“区域报业”发展构想中的“区域”与经济学意义的“经济区域”相重合,区域经济是区域报业的现实依据和物质支撑:区域报业也是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两者相互促进。因而我们提出的“区域报业”构想是在“区域”视野下,以经济区域为单位.以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打破以省、地、市为单位的地域界限,整合报业资源,拓展报业市场,从而形成经济区域内的报纸产业集群的新的报业发展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电视记者的新闻敏感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戈 《新闻传播》2009,(10):29-29
新闻敏感是记者职业素质的集中表现。它表现为记者对社会现象的洞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发展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辨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它的核心是要具备准确的新闻辨别能力。新闻敏感来自新闻实践.但是并不因为记者有一定的新闻实践就自然有了一定的新闻敏感.它需要记者在新闻实践中有意识地不断总结积累。要广泛积累知识,深刻分析了解形势,全面熟悉各方面情况:努力学习成功记者的新闻业务经验,不断总结失败的教训:坚持不懈地对带有新的信息的事实进行追踪和规律性的探索。这是提高记者“准确的新闻辨别能力”,培养新闻敏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5月16日至18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市地记者管理部在济源市举办了“区域经济报道”研讨会。研讨会以报业集团驻济源记者站站长史颂光的区域经济报道为实例,专题探讨和总结了区域经济报道的普遍规律。19个记者站的记者和工作人员共53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共收到了41篇学术论文。大家重点剖析了史颂光同志的新闻实践和报道特点,并结合自己的切身实践,各抒己见,互相启发。与会专家和记者认为,这次研讨会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意义:一、为驻站记者提高新闻采编水平,营造钻研业务、学习业务的环境和促成学术氛围的形成,开了一…  相似文献   

12.
受客观因素制约,县市区域报记者平时采访的新闻事件大多比较平常,要出彩并不容易。如何在“平常”中见“新奇”,是县市区域报记者采访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它要求记者善于尝试多种新闻采集渠道,围绕“新闻母体”多角度观察,从细枝末节中找出新闻点。  相似文献   

13.
更正     
钟波 《记者摇篮》2004,(7):62-62
一、以客户为中心,服从、服务市场需求的广告营销策略城市电视台的广告经营要改变以往等客上门、低成本扩张时段、短期行为掠夺性开发的传统经营方式,要有强烈的市场意识,善于发现并抓住市场机遇,同时找准城市电视台的广告定位。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区域经济时代”,区域经济时代的到来可能真的会给城市电视台的广告提供一次商机,区域经济需要很强的区域媒体,城市台就属区域媒体,区域媒体是惟一的终端销售媒体,是离消费者最近的媒体,它的灵活性、接近性是央视、省级卫视所不具备的。如果说央视、省级卫视的广告卖点是“量”(覆盖),它需要帮助客户或产品扩大知名度、信誉度,对天下广而告之。城市台的广告卖点就是“质”,它需要帮助客户或产品完成在本地市场的投资回报。因此城市电视台应积极发  相似文献   

14.
黄种贤 《报刊之友》2012,(9):110-111
记者(这里泛指为新闻媒体的编辑记者),是党的喉舌,是社会主义实践活动的舆论引导者,面对学习、创新、创造为特征的21世纪,“学习型”记者将是时代的要求和竞争的需要。所以记者要率先垂范,带头做一名有一定知识储备,能应付各种变化的“学习型”人才。笔者就收看的湖南卫视和浙江卫视等电视节日谈谈当好学习型记者的几点看法:一是了解社会发展主流趋势;二是系统掌握新闻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广博的知识面;三是要具备与时俱进的职业道德修养等三要素。  相似文献   

15.
文海拾贝     
21世纪记者应该是全才中华全国新回工作者协会书记处常务书记王哲人在参加《黑龙江日报》创刊50周年庆祝活动时说,21世纪记者应是全才。第一,业务上要对市场经济的各个领域有更深切的了解,如劳动力市场、物资市场、信息市场、人才及科技市场等等,第二,要有渊博的知识,不会再有“分线”记者,每人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视角报道经济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大洪 《记者摇篮》2005,(7):14-14,20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文化”已经与“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汇在一起。经济中蕴含着文化,文化中蕴含着经济.这是我们记者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所必须正视的一个新课题。也就是说,记者在搞经济报道的时候,既要从纯经济的视角人手.还可以从文化的视角人手,进而在“文化经济”与“经济文化”现象的交叉点上发现新闻,挖掘新闻,报道新闻。从文化的视角去认识经济规律,去报道经济现象,实现“经济现象”和“文化视角”在新闻上的联姻,就会使经济报道的贴近性进一步增强.影响力与感染力进一步加深。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纪念党成立70周年大会讲话中说:“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在短时间内要把经济搞上去。”要想把经济搞上去,就必须实行改革开放,必须解放生产力。邓小平同志70年代末就指出过: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这就给作为“知识的宝库”、“科学技术发源  相似文献   

18.
时下,以自然与资源、区位与环境、人口与生态、生产与流通、科技与教育等因素为划分标准的区域经济战略研究的出现,必然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地缘经济学或地域经济学。因而,作为服务于经济建设的新闻媒介,从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角度探讨新闻视角与品位足当代新闻学研究领域的一项新内容,笔者试在这里敲敲边鼓。视角要宽要广所谓“宽”,就是不局限于就区域生产反映区域生产,而是要用政治家的眼光,既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去了解、思考和剖析社会经济生活;所谓“广”,就是不拘泥于就区域经济报道区域经济,而是以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去观察、研究和参与区域经济的社会实践活动,广采经济新闻题材。  相似文献   

19.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切资源由计划配置。经济报道是围绕计划这个中心展开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配置的主体已从计划转向市场。市场是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关注点,是管理者(政府)进行调控的对象。市场及其调控将成为经济报道的中心。下面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中的经济报道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编辑记者要更新经济观念,改变活动方式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在这种体制  相似文献   

20.
1979年进入解放日报,悄悄收藏起大学时代文学创作的热情,宋超从此把自己交给了新闻事业。从农村部到工交财贸部,从普通记者到副总编辑,一干20年。今天,当宋超捧过代表中国记者最高荣誉的“范长江新闻奖”时,同事和朋友们纷纷祝贺、羡慕他的成功,而他自己最清楚,多年来在新闻这条坎坷而光荣的路上,他留下了多少艰苦跋涉的足迹。 一、“顶天立地”做报人 “我心目中的记者,只需六个字就可以勾画出来,那就是:同呼吸,共命运。”宋超经常说,新闻工作者要“与人民群众同呼吸,与国家共命运,写顶天立地的报道”。 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是小农经济思想。现代记者要有宏观视野,“要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看新闻”,这就是“顶天”。上海是一个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改革实践犹如波澜壮阔的大海。“站在高处看风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应该是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