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欣荣 《文教资料》2013,(25):167-169
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概论课是面向西藏区内高校大学生统一开设的。是具有很强的西藏地方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共必修课。本文主要从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出发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的教学质量、教学实效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高校公共理论课(简称"两课")和地方课程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培养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新疆高校"两课"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提出了几点初步的设想,目的在于进一步充分发挥"两课"教育教学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西藏高校马克思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目前在教学内容上结合西藏区情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方法开创新路径,在师资队伍上建立了一支品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教学团队。新形势下西藏高校应当把握青年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对校园文化活动和校外实践活动的热情,以及学生对课堂的期望要求,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四观"课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维护祖国统一教育的主干课程,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祖国观、文化观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5.
民族地区的中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我们要坚持德育的导向性原则,注重德育的特殊性,尊重个性,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可行性,坚持用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武装学生的头脑,用"五观"筑起他们思想领域的长城。  相似文献   

6.
王蕾 《华章》2012,(27)
自从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这项惠民政策提高了国民素质,对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杨志坚  盛莉 《云南教育》2010,(19):31-33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发展,需要我们对祖国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认同。"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的具体体现,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保持边疆社会政治稳定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民族理论与政策"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与文化观,对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加强民族团结意义重大。当前,高校"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教学仍存在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实践不足等问题,亟须更新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与提升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也是对我校承办内高班工作的有力督促。一、思想引领。创建和谐校园学校开展以“五观”(即马列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四个认同”(即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为主题的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10.
万淑君 《天中学刊》2012,27(6):54-59
郑观应的宗教观是其整个思想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他以"道术"为其宗教观立纲,阐发了独特的性命观和神气观。他又从同源、同道、同心三方面会通儒、道、佛,在统一儒、道、佛三教的基础上,提出"七教统一"的宗教观,试图融儒、道、释、回、耶稣、天主等各教思想于一炉,通过寻找各个宗教的共通点来实现会通全球各教的理想。他的宗教观突破了"中体西用"文化观的局限,显示出新文化观的端倪。  相似文献   

11.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出现的一种客观社会存在。深入研究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一步厘清其涵义和内容,才能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国家观、宗教观、历史观和文化观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呈现较为复杂的发展态势,形成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精神、道德-行为、文化-价值层面的诸多特殊性表现。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强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抵御和防范宗教的非法渗透,加大人文关怀的力度等,是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引导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地方史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地方史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学习广西地方史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性,掌握广西发展的历史,以乡土史充实国情史,树立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历史观,培养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张斌平 《人民教育》2023,(12):69-70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的要求。《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明确:“历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发掘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学生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的培育应贯穿初中和高中历史课程,通过历史课程培育学生正确的“四观”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目标。  相似文献   

15.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疆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保持与发展。学好新疆地方史,掌握新疆发展的历史及民族和宗教演变的历史,对于大力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至关重要,也是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大特点,即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教育对象的民族性,思想政治队伍的不平衡性,教育内容的双重性。提出了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基础,在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疆的现实情况,应以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队伍的素质为关键,以净化外部环境为保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民族理论课,是对大中专学生进行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的必修课。针对目前形势,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及稳定;强化国家认同教育;宣讲我国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是世界上最好的政策,使各民族青少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祖国大家庭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对待宗教的心态与人生信仰的确立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心态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对策,是确保他们人生信仰正确并统领政治信仰的前提。笔者在中央民族大学通过发放问卷、抽样调查、比较分析等手法,对当代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参加宗教活动的情况、获取宗教知识的途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由此总结出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并指出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育在新的形势下应该进一步深化、拓展、整合,同时要突出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国家观、文化观、历史观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面临的文化冲击和文化适应问题的基础上,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科学对待不同的民族、文化和道德教育范式;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和价值观,以缓解由文化冲突和文化适应带来的压力、紧张和困惑;培养民族大学生的思想、文化自觉。从而把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本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校法学专业教育在西藏民族区域自治、推进民族法制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针对目前西藏高校法学专业教育定位不清、未能体现一般性与西藏民族地区的特殊性的结合以及实践教学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深入的问题,提出对西藏高校法学专业教育的新思考,以期有益于西藏高校培养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