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个世界度过了平静的一天。 这一天没有发生什么。火山没有爆发,海水没有“被煮沸”,大气中也丝毫不见一个名叫五岛勉的日本人预言的“充满有毒烟雾”。这一天,“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天文现象”,并没有像400多年前的占星术家诺查丹玛斯预言的“九大行星的排列构成十字架的形状”,即使构成这样的形状,天文学家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九大行星“对地球的引力远不及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这一天没有发生什么。还有什么其它新闻吗?  相似文献   

2.
(一)有悖于“三贴近”的表现 1、报人缺乏“三贴近”意识。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写什么,怎么写;选什么稿,不选什么稿,不是按“三贴近”的标准去思考,盲目性、随意性比较大,心中没有读者,没有群众。 2、会议报道、领导同志活动的新闻报道过多过滥。“张三”指出,“李四”强调,名目繁多的会议、众多领  相似文献   

3.
“沃克哈德,你有女朋友吗?”“没有。”“你吸烟、喝酒吗?”“烟酒不沾。”“一不喝酒,二不吸烟,又没有女人,那你图什么?”“为了长寿。”“既不喝酒,又不吸烟,连女朋友都没有,活100岁又有什么意思?”哄笑声中,沃克哈德一本正经地说:“长寿,是为了新闻事业。”在常驻开罗的各国记者中,这段对话几乎无人不  相似文献   

4.
IPTV引发的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电视面临“互动化”变革今年是广播诞生100周年。一百年来,从无线电音频广播,到今天的“数字电视”,都是按“现播现用”模式工作的,中间没有内容存储环节。什么时段广播什么内容,完全由电台决定,用户没有选择时间的自由,缺乏以人为本的“按需服务”。  相似文献   

5.
今年第二期《中国记者》的“外国新闻佳作赏析”专栏中刊登了熊昌义同志的文章《“没有什么新闻”的好新闻——介绍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名作》。“赏析”也好,“介绍”也好,属于评论的范畴应该无疑。然而,先读过被评论的佳作,再来读这篇评论,却使人产生一种憋闷之感,不鸣不快。首先冲到舌尖的话是一个问句——这篇新闻名作的新闻究竟是什么?《“没有什么新闻”的好新闻》,这是一个绝好的题目,然而读到最后,欲从评论中获知“好新闻”内容的读者恐怕会大失所望:这“好新闻”无非是用了巧妙的文学笔法写出的“旧闻”,真真地“没有什么新闻”了。评者(为下面叙述方便,姑以“评者”和“记者”分别称评论的作者和原  相似文献   

6.
“技术”、“技术哲学”并不是什么新范畴。但究竟如何理解“技术”?如何认识“技术哲学”?或者说,技术的本质是什么?技术哲学所要研究的“技术”究竟是什么技术?恐怕至今迄无定论。需要指出的是,对自然科学进而自然技术的“提法”似乎没有疑义,而对社会科学进而“社会技术”的提法则争议颇  相似文献   

7.
每个角色都在这个活动中,找寻自己的价值利益最大化.他们要的是“红楼”能给我什么。却没有人在乎“红楼”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林夕 《青年记者》2008,(9):21-22
“你为什么想做记者?” “不知道。” “你学什么的?” “激光。” “哦,那你一定很有新闻理想。” “对不起,绝对没有。” ……  相似文献   

9.
笑一笑     
找钱包一位旅客走进一家旅社问服务员:“我前些日子在这里住过,你有没有看见我丢掉的钱包?”“是什么样子的钱包呢,先生?”“随便什么样子都可以,我是不计  相似文献   

10.
不少学员给我们新闻函授中心来信"诉苦":自己身处一个没有特点的基层单位,身边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什么可写的。有的学员还抱怨说,自己所在的单位实在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新闻。还有的学员羡慕师以上机关的新闻干事,能在机关和各个连队跑,可以抓到“大鱼”、“活鱼”。  相似文献   

11.
《死魂灵》作者果戈里只所以成为“震撼了整个俄罗斯”的大作家,其成功的秘诀就是:“每天写点东西、如果没有什么可写,就写为什么没有写”。人常说“文学是愚人的事业”。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硬功夫,就别想“语不惊人死不体”。鲁迅先生只所  相似文献   

12.
“没有上过大学,没有耀眼的招牌,没有什么显赫的后台……”似乎此人“一无所有”了。其实不然,他有着坚强的“意志和信念”。此人就是新闻出版报副总编辑张芬之。张芬之同他的“背景材料”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但热情、直率、朴实,让人一见如故。许多当记者当得无色的  相似文献   

13.
陈伟  罗慧 《新闻前哨》2008,(3):54-56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体越办越多,报纸越来越厚。令人遗憾的是,有些媒体的“含金量”并没有增加,“泡沫”反而多起来了。什么是“新闻泡沫”?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明确这些问题有利于新闻界找到消解泡沫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眼下.“民生”是一个热词,国家领导人关注“民生”,媒体也在吆喝“民生”,但大多数媒体和记者不过是人云亦云而已.并没有好好地想想民生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对媒体和记者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没有思考而盲目地行动。是很难有好的结果的。实践需要思考.磨刀不误砍柴工.让我们好好地思量一下吧。[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同志: 我从事出版工作差几个月就整整四十年了,学做编辑工作是在解放以后,也有三十年了。说不上有什么经验,感受倒是不少的。过去从没有想到要说点或写点什么,认为自己根本没有什么值得说和写的。经此十年浩劫,眼见“四人帮”对出版事业的破坏,实在令人痛心疾首。当然,“四人帮”早被砸碎了,还公开  相似文献   

16.
灵魂人物是主编 这套丛书并没有什么刻意的人为的“策划”。如果一定要说策划,我认为“策划”(这里可以理解为“选择”)一个好的丛书主编至关重要。 我也见过若干主编,在不少情况下,他们只是挂个名而已,并没有做什么实际的工作。我们这套丛书的主编何满子先生,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为这套书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什么是审美”、“什么是文化”、“什么是审美文化”一类问题的讨论常常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苏格拉底曾经感叹“美是难的”,其实文化也是难的,而在此基础上试图来建构“审美文化学”的学科应该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尽管上个世纪的90年代初,有关审美文化研究就已在中国学界兴起,且相关探讨也一直持续至今,然而“审美文化学”本身则在理论上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学科界定与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18.
朱述新总编辑于今年4月出任北京出版社社长。但人们依然习惯地称他为“朱老总”。匆匆地,我走访了他。“朱老总,您有什么新打算?”“没有什么更多的新打算,我们仍然像过去一样,坚持出好书。”他加一句,“没有好书一切都谈不上,”然后又加一句,“当然,进入市场经济,不只要出好书,还有卖好书的问题。但前提仍然是出好书。你只有“‘天生丽质’,才能在读者中受宠。”  相似文献   

19.
“网络出版”众说纷纭,在业界炒得沸沸扬扬,然而究竟什么是“网络出版”,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明白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战斗中,班长英勇捐躯,一战士挺身而出,带领全班杀败了敌人。几十年后,一位通讯员前去采访这位“老革命”:请问,您老当时是怎么想的?”“没想什么。”“那您当时有什么心理活动?”“没有什么心理活动。”“那么,请您谈谈当时的动机好吗?”“动机?什么动机?在战场上杀红了眼,从战场上下来,见了狗我都恨不得踢它两脚”。这是王安忆在中篇小说《小鲍庄》里描写的一位通讯员采访人物心理活动的一个片段(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